APP下载

创新美术教学不可忽略这几个“点”

2018-09-29吕金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9期
关键词:手工课美术教学课程标准

吕金钊

摘 要 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意义重大。美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借助现代化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度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过程设计,指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美术教学;课程标准;课件;校本课程资源;手工课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9-0109-03

1 引言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会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创新美术教学,解决好学生、家长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变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和手段上下功夫。要立足于学情和校情,抓住核心要素,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功能,有的放矢进行变革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全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获得感和成就感,使美术教学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 要扭转学生和家长对美术的认知

初中学段的美术学习还没有列入升学考试范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还没能引起学生和家长对美术学习的足够重视。教师要以全新的成人成才观,改变学生和家长对学习美术的认识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从美术学习对孩子一生成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入手,采用举办讲座、邀请家长走进美术课堂、举办学生作品展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对美术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作深入充分了解,让他们从内心主动认同美术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热爱美术的激情,引导学生逐渐将美术学习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性地把学生学习美术后发生的变化作比较,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让他们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美术的行动者。

美术教学不只是孤立的技能培养,更是对学生的一种人文教育。《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实施整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带给学生更多的视觉体验,结合动画作品、摄影作品或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度、领悟度;另一方面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学习与表达联系起来,理解和领悟美术创作与表达载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学会表达、学会通过创作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美术教师要通过自身对教材内涵的挖掘,启迪学生发现美、观察美、体验美、创造美。教师是美术技能和美术文化的传承者,是发展美术智慧的示范者,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者。以观察《江山如此多娇》这一大型作品为例,教师可将作品的某一部分放大,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然后把部分和整体联系起来去观察,理清局部与整体的构图关系,把观察局部细节放在整体布局中去思考。整体观察画作中把江南苍松翠石和青山绿川的近景、连接南北原野的中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的远景与黄河、长江贯穿整个画面,体会作者用一轮高高的红日统领整个画面,大气磅礴地把祖国秀美的山川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烘托出来的精美构思。通过这样的示范、引领和互动,学生的观察技巧、理解和把握美术作品内涵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 要为变革教学方式寻找理论支撑

教师要让美术学习的方式更具实效性。一堂成功的课,教师仅有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认真斟酌、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學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为目的,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上,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创作上,让学生体验到在实实在在的练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可在创作示范前中后期,适当引入名家名作欣赏、经典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即让学生学会把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变成心中的“话”、手中的“活”。

如在教“美丽的校园”时,提前让学生对自己朝夕生活和学习的校园有意识地进行细致观察,然后根据各自的观察,描绘出心中的美丽校园。有的学生描绘的是清晨树林里同学看书学习的身影,有的学生描绘的是池塘鱼儿在荷花下游动嬉戏的画面,有的学生描绘的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场面……尽管学生的作品表达的内容各不相同,但这些作品的内容和色彩都经过了他们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精心斟酌。每一处细节的体现,都在考验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能力,对他们都是一种创作的挑战,这正是选择教学方式的思想内涵所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即是教师的首选,它能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心中的作品加以概括、提炼和升华,让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都能成为富有灵气、充满个性色彩的创作成果。

教师要让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在教学中应更多通过动画演示、作图软件、微视频展示,向学生展示绘画的技巧,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 要把现实生活融进学习内容中

教师组织美术教学时,要不唯教材内容是瞻。美术教材中某些教学内容有时与学情有一定的距离,为使教学更切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更符合学生的希冀,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增删。这是对教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创新。当然,这种增删不是随意性或漫无目的,其宗旨是增删后更符合教学需要,更具操作性、实践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柳编这一传统手工工艺,就可适当增加为手工课教学内容之一。柳编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区,民间对草编、苇编等编织技巧应用较为普及,柳编材料易取,手法简单易学。穿、插、缠、拧、绕、编扣、打结、收边等工艺,学生不光可以在课上学,还可在课余时间向民间艺人学。学生学习编制青蛙、蟋蟀、蜻蜓、螳螂之类的小动物的难度不算很大,观看教师(或动画、视频课件)演示后,很快就能编制出姿态各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小动物,极易激发创作兴趣和欲望。学习这项技艺,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和体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美术创造能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环境的理想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少美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忽略了课堂氛围的营造,缺乏对课堂互动进行精心设计,极易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效果差强人意的现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与时代一起脉动,要深入研究学情,认真揣摩学生心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仔细推敲各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如教学“善变的毕加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善变”的全过程,产生像观看魔术戏法一样的高昂情绪;然后借助课件给学生播放分解、重组五官的小游戏,在烘托气氛中吸引学生下意识地认真观察、积极主动思考。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对画作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就是一种创新和变革。如果课堂氣氛太过沉闷,学生可能只会从时代背景、绘画技巧等方面给出中规中矩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均是从书本得来的,没多大价值和意义。

5 要让学习过程更加民主开放

美术学习的过程就是个性释放的过程,就是把美术学习与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密切联系起来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是帮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逐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变迁性和创新性;二是教学过程要做到全方位开放,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和创造欲,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灵性得到更好的张扬。

如在教学“制作蝴蝶”时,教师可以先借助PPT(Flash)动画、微课程等形式,将柳编进行全程展示,对关键技术节点进行特写、定格、反复慢放,穿插文字说明或画外音介绍,让学生一步步观察柳编从始至终的编织全过程。

1)激发学生兴趣:观看原料处理办法,半成品、成品制作步骤,了解编织方法和基本要求;对观看到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具体操作步骤,明确“捏要灵活、编要饱满、插要稳固、剪要形象”等要领后,通过互教互学,熟练、巩固技能。

2)投入编织过程:彼此在自由合作、互助交流中完成全过程(期间允许学生随便调用课件中的相关环节,给技能把握不全、不准、不快的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边学习、边实践、边体验、边感悟),教师视学生需要参与其中,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3)展示编织作品:小组间对编织手法、作品形态、结构比例等元素展开自评、互评。

4)编制活动总结: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再让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同学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按上述过程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积极参与中验证自己的理解,检验自己的能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快速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全程参与中增长了技能,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整个学习过程会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头脑中。

学习过程的开放,使课堂在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感受更深刻的是技能的提高、灵性的绽放和人性的关怀。

6 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把更新观念放在首位,让家长和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上有所提升,让美术学习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要立足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整合教学内容,让美术学习更具实用价值和启迪性;要以民主和开放改变协作方式,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张扬,让课堂学习成效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杨艳双.试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19):204-205.

[2]万晓晔.分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3):31.

[3]邬伟吉,张聪荣.兴趣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J].美与时代,2011(4):125-126.

猜你喜欢

手工课美术教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
废旧材料在美术手工课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难忘的手工课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