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8-09-29韩帅解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9期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韩帅 解婷

摘 要 围绕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实际效果,进而实现差异化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微课;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9-0088-02

1 前言

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练的特点,在教学中有广泛应用。将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微课在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差异化教学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多个方面发展,并且通过具体的实践探究,能保证对微课应用效果的有效掌握,进而发挥微课在差异化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微课在差异化教学中将起到有效补充作用 微课的特点能够满足差异化教学实施的需求,能在差异化教学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微课的使用,帮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微课资源,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以及实现;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師单方面传授这一弊端[1]。

微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微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和理解程度,对微课视频选择性观看;学生能借助微课资源完成课前的自学任务,并在自学过程中认识存在的不足,进而在课堂上使问题得到解决;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练的特点,是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视频的制作,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微课在学生个性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选择相应的视频资源进行学习,是保证差异化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微课特点适合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实现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微课制作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师凭借专业优势,不需要进行相关学习,而且对微课制作步骤较为熟悉,能制作出内容精良的微课视频。另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专门的计算机教室进行,为微课的制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实现各项操作的自由切换,有利于微课的有效应用。

3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设计

为了保证差异化教学效果,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微课在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可从这三个阶段出发进行微课教学设计。

课前的自主探索阶段 自主探索阶段要求教师能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自学任务以及课程资源。自学任务的确定将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和目标,在自学任务的作用下,使得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视频,并逐渐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解使用Excel这一知识模块时,教师设置一定的自学任务,如制作表格、调节表格间距以及合并单元格等。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选择相应的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疑惑,这时可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或者反馈给教师,有效保证自学效果。

通过将微课应用在课前的自学阶段,能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定了解,并且对学习中的难点有所掌握,为之后在课堂上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微课充分显示了应用效果。

课堂中的教学互动阶段

1)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教师主要利用学生的自学反馈方式来引入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展示课前的自学成果,并分享在自学过程中的感悟,尤其是对不同知识模块内容学习方式的展示。

2)探究学习。教师在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与学习成果要求后,让学生开展协作式研究学习[2]。如教师安排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要求各小组针对Word软件的功能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运用Word软件绘制一幅海报。在学习任务与成果要求下达后,各小组的学生展开协作学习,通过观看微课来学习相关内容,并将制作后的海报成果展示出来,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保证良好的探究学习效果。

3)实时检测。在学生完成探究学习后,教师组织他们进行随堂测验,并对学生测验结果及时进行诊断和反馈。这样能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探究学习成果,并能对微课在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合理判断。

4)总结提升。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结果总结重点及难点知识。在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难度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而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安排在线答疑或者针对性辅导等。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差异化教学,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提升。这种差异化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从一定程度体现了微课在差异化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知识内化,通过学生小组协作、课堂提问以及学习成果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良好掌握。

课后的复习评价阶段

1)课后作业的完成。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发布针对性的课后练习题到学生的空间中;而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对掌握不足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并在完成课后练习后及时提交给教师;教师将对学生的完成程度进行客观评价。

2)微课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结合课后作业反馈情况的基础上,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并有针对性地发布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并且微课视频具有重复观看和暂停的特点,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便利。

3)实施差异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单纯的总结性评级,评级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将教师评级与学生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发挥[3]。

如在进行差异性评价时,教师将评价环节分为学习态度、活动计划、小组协作效果、信息技术应用等,主要考查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针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评价,能有效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针对学生的差别性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以及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等,将能充分发挥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微课应用在差异化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课堂中,教师演示一次操作后,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但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常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而教师不能采用一对一辅导的形式,导致他们不能有效学习。微课的应用可以实现这一问题的良好解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针对性微课视频进行学习。

2)有利于差异化教学的实施。将微课应用在差异化教学中,能增加学生实践操作和思考的时间,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在运用微课的前提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明显提高,并且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微课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教师授课与学生针对性学习时产生的时间冲突问题,还能提高学生學习主动性,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在教学效率提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

微课的应用方法

1)保证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微课教学不能应用在全部课程中,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如在讲解PPT这一模块知识时,由于学生对这一模块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应该首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再进一步利用微课资源,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进行课前设计。微课视频应用效果的实现要求微课内容精练,能在有限时间内突出知识的重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前,能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等有一定了解,保证微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且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学习,促使课堂有效开展。

3)微课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和主动性。由于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感到困难,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因此要求学生能在课下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在自学中实现知识的补充。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学习管理机制,实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并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 结论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起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更新作用。在建立视频资源库基础上,促使微课成为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源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微课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研究,收集相关教学实验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方法等,从而设计出针对性强、层次明显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艳,黄宇星.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5):140-142.

[2]赵加鑫.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47-50.

[3]孟祥龙.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96.

[4]张娟.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校园英语,2016(22):141.

猜你喜欢

差异化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谈差异化教学在作文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