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8-09-29刘佳
刘佳
摘 要:本文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线,在全面总结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基础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新时期甘肃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面对的形势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建设重点,为甘肃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献言献策。
关键词:综合交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通道;服务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6-0120-02
甘肃作为内陆腹地座中联六省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将显著推动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铁路、公路、民航、内河水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化整合,对拓展和延伸交通运输服务产业链及价值链,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样具有深远的积极作用。
1 甘肃省综合交通发展概
1.1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情况
近年来,甘肃交通运输行业以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趋向,以聚焦“保基本、补短板、抓重点、拓业态、促衔接、强服务”为着力点,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道和枢纽作用有效发挥,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全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扩大开放等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障。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4.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33万公里,实现55个县通高速公路;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35公里;民航机场数量达到9个,民航市州覆盖率、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分别达到79%、63%;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911公里、等级航道占总航道里程的50%。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客货运输量也开始全面迅速增长。2017年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达643.1亿人次和2439.8亿吨公里;全省旅客吞吐量达到1470.25万人次、运输起降架次12.39万架次、货邮吞吐量6.37万吨;邮政业务总量26.7亿元,运输供需矛盾总体缓解。此外,过境客货运输规模持续扩大,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作用有效增强,综合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效率逐渐提高。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甘肃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发展要求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综合运输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全省公路、水路和民航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虽然加挂了省民航机场管理局牌子、并负责联系指导全省邮政行业管理工作,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一时难以转变,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难度较大,在重大交通运输枢纽布局、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中割裂管理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公路、民航运输与铁路通道和重要枢纽的衔接难度很大。推进“大交通”建设,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紧靠交通运输部门推动难度很大。
二是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通过多年努力,甘肃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为改善全省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促进沿线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规模总量小、网络密度低、等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截止2017年底,尚有31个县没有通高速公路;还有2个市州(甘南、临夏)没有通铁路,省会兰州与陇东地区、甘南藏区缺乏直达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全省民航拥有干支线机场9个,民航机场尚未覆盖所有市州。
三是没有实现信息化的有效整合。运输信息服务系统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突破行业限制、实现相互衔接的重要手段。目前甘肃省的道路运输、铁路运输以及民航运输都有各自独立的信息化系统,有专门的手机APP等专业软件,但是几大运输方式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差,覆盖公路、水路、道路运输、铁路、城市客运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四是综合运输市场不衔接。各种运输方式间、区域间、城乡间的行政、技术壁垒与市场分割依然存在,不同运输方式法规、标准不统一、不兼容,综合运输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滞后,不衔接、不协调的矛盾较为普遍,制约了多式联运和运输一体化发展,难以形成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
2 新时期甘肃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发展机遇
一是建设交通强国,要求甘肃交通运输系统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打造现代化交通,全面建成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为甘肃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交通发展水平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二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南向通道建设,为沿带、沿路地区的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为甘肃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建设,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承东启西、互联互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是中央和省上关于扩大向西开放的战略决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带动国家投资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为加快构建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和甘肃交通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2 面临挑战
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挑战。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甘肃面临着经济发展和产業转型的双重任务。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亟待其充分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运输的效率、能力和品质,有效支撑和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区域内需求差异显著的挑战。甘肃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交通运输面临着既要提供覆盖面更广的均等化服务,又要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的双重压力,交通运输发展任务繁重。
刚性约束带来的挑战。国家投融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革,甘肃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失去有效的手段和来源,交通建设项目资金极为短缺。此外,受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制约,全省可开发利用土地空间分布不平衡,交通用地后备土地资源相当有限,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发展瓶颈制约日益凸显。
3 甘肃综合运输体系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为有效推进甘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好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积极构建高品质、富有竞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
3.1 发展方向
通道强化与枢纽建设并重。既要充分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和甘肃对外合作开放的需要,统筹全省公路、铁路、水路等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完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体系,促进生产生活要素跨区域快速流动,又要着眼构筑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化布局枢纽功能,合理配置枢纽资源,有效发挥交通枢纽对南向通道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设施完善与服务提升并重。既要充分考虑要素流动、产业协作、人口分布、扶贫开发等因素,构建和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又要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需求,着力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品质更优、效率更高的综合运输服务。
规模扩增与结构优化并重。既要坚持存量挖掘利用与增量配置优化相统一,扩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又要注重发挥通道内铁路、公路、内河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着力优化交通运输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等级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整体效能。
开放发展与融合发展并重。既要借助国家向西开放的影响力,对接国际运输大通道,构建连接重庆、贵州、广西、东南亚的国际化空间格局,又要按照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运行的规律,推动高铁、公路、民航经济与相关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挖掘交通运输服务和支撑通道经济建设的巨大潜力。
3.2 发展重点
逐步理顺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在省级层面和中心城市推动建立综合管理运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和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和民航、铁路、邮政等部门的职责关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各个交通运输部门融合发展,实现规划“一张网”、建设“一盘棋”。积极探索城市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按照“一市一交”的改革目标,逐步推广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交通运输与发改、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
全面加快对外运输通道建设。立足“一带一路”和中新南向通道建设,不断拓展综合运输通道网络连通功能,依托阿克塞—拉配泉—若羌等公路,在河西地区构筑一条内地经甘肃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南疆的便捷大通道,有效化解京新国家高速通车后对甘肃连霍等高速通道的影响;在中南部地区依托兰州中通道、张掖—扁都口等国家高速、景泰—礼县、凤县—合作等省级高速,构筑G30连霍高速、G75兰海高速和G7011十天高速的迂回路线和分流路线,形成纵贯陇、渝、黔、桂等省区,由北部湾出海连通到新加坡及东盟各国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条南北向的纵向国际运输大動脉。
进一步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立足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规划布局,依托兰新、宝兰、兰渝、银西等铁路和民航机场等重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建设一批集公路、铁路、城市候机楼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运输枢纽,加快区域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旅客运输提供优质的一体化客运服务;依托国家级或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国际口岸等),布局建设一批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为优势产业提供货物加工处理、分装包装、集散分拨等多项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
稳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跨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推动公路客运与铁路、民航、水路旅客的联程联运与联网售票,构建多方式可选、多层次融合、换乘便捷的城际、城乡、城市三级客运网络,着力推进城乡居民出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客运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国际客运便捷化、城际客运多样化,提升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快推进货物多式联运,积极引导货运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全面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大力推广更加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形成联通内陆及东部沿海、西南及长江经济带、华北及京津冀经济区,服务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的多式联运网络主骨架。
4 结语
全面推动交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主动与百度、腾讯、甘肃移动等开展战略合作,结合政府大数据工程,向社会和企业开放交通运输服务性数据,鼓励和支持企业推广形式多样的交通信息服务APP产品,深入推进“互联网+交通”行动,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行业治理能力等领域开展重点行动,实施基础支持工程,加速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群琪,孙启鹏.综合运输规划理论的基点[J].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6,6(3):122-126.
[2]胡思继.综合运输工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马瑞章.对河北省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3):53-54.
[4]刘世春.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20-22.
[5]李德刚.综合运输网中的通道分析与系统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6]蔡垚,张哲辉,金敬东.加快完善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分析和思考[J].综合运输,2017,(5):1-5.
[7]丁金学,樊一江.“十三五”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主要考虑[J].交通企业管理,2017,3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