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8-09-29庞文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冥想独立思考导图

庞文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课内外作业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用冥想和画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本领,在终身学习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 课内外作业 思维导图人要获得一点知识,需要独立思考。人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更得依赖独立思考。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一直被人们称赞为优良素质。教师教育学生,特别强调要学会独立思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真正地获取知识,就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对于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老师,当他真正地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思考,于无疑处生疑。他会在备课的时候,想着的不只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了,在讲课时也不会是自顾自地讲了。那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一、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主阵地。作为老师,我们可能都知道,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必须使学和用结合起来,也知道思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是我们也常常在这样做,课堂教学中,唯恐什么地方有什么遗漏之处,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教给学生,否则会自感不安,甚或不痛快。我们就像那可怜的家长,自己的操心换来的并不是自己期望的结果。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上失去了一些灵气,有的同学懒洋洋地等着老师讲解,有的对学习显出一副厌倦的神气。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不要再在课堂上大包大揽,代替学生完成一切,不要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老师,应该做一个倾听者,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考很可能是些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观念和看法,但却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为此,数学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解题方法,并且每次我都非常认真地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想法。

例如,教学画角时,我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出15度的角。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比划,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工具,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画角方法。有的学生说直接用量角器画角;有的学生說用三角尺先画一个60度的角,再在60度角的基础上减去一个45度的角(45度角也用三角尺画),剩下的就是15度的角;还有的学生说仿照第二种方法,用三角尺的45度和30度这两个角也可以画出15度的角……我让学生一一演示并讲解这些画法,还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这些画法,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画角的课堂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提供现成的画法,而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我也知道,这样可能会多花一些教学时间,但值得。我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学生的思考也许很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但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错误或不成熟的东西正是学生思考过程的体现。即使学生什么也回答不出来,但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进而形成思考的习惯,也是一种很大的收获。让学生真正地思考,让学生调动他们已往的知识储备,并以此为工具,获取新的知识,使他们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牢记并努力做到的。

二、课内外作业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作业任务许多看起来令人厌烦或毫无目的性,只是机械地练习,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了事,不会深入思考,这就与布置作业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教师布置作业就如同教婴儿学走路,起初为了安全要用一根布带牵住,婴儿蹒跚而行。同样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精选出一些题目作为作业。然而这终究并非长久之计,要让婴孩真正学会走路,就要松开束缚住他的布带。同理,教师为了让作业“起死回生”,就要松开这根“思考”的布带,让“死的”作业变成“活的”教材。教师应当布置有选择性、多样性、趣味性和个性化的作业,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需要花大力气,创造性地丰富作业形式。

陶行知说过:“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新课程也强调“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由此可见,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只有把数学教学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取营养;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出它的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出学习数学的水平。一份好的作业应能够引起学生独立的思考。如何布置出有趣味、有思考性的作业题,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选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目。因此,把数学作业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一次数学活动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解决门票问题的题目:现我班有56人参加活动,公园对我们小学生集体购票有以下几种优惠方法。

公园门票每人10元,集体30人以上优惠办法如下:

(1)集体购票每人9元。

(2)若满50人,则50人每人8元,其余学生原价购票。

(3)八人买七张票即可进入。

请问哪种购票方法最优惠?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每种方法的含义,再由学生各自独立计算每一种购票方法的价钱,比较选择哪一种方法最优惠。

由于学生们对“去公园玩”这个情境都有过亲身经历,所以能够积极的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他们通过“分析——比较——选择”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由于题目的设计贴近生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还表示,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自己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先计算一下,再做决定。

三、用冥想和画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常满足于一知半解,对知识不求甚解,做练习时,照葫芦画瓢,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这反映学生在思维上的肤浅性。而冥想和思维导图可以总结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思维,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学生借助他们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自己的思路,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示出来,达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例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在课堂的最后,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优美的音乐进行冥想: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8的乘法口诀是如何推导得出的?你是如何记忆8的乘法口诀的?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个算式……并且让学生冥想后,画出思维导图。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画出了生动、形象、有趣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提高。冥想和思维导图不仅带给了学生轻松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它们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着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冥想和画思维导图,学生所学的知识被清晰的勾勒出来,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脑力劳动素养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因此,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可以培养而且最应该培养的。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本领,在终身学习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冥想独立思考导图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冥想》
冥想
冥想
冥想
谈独立思考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