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请用务实和诚信为艺术市场打call

2018-09-29冯善书

收藏·拍卖 2018年2期
关键词:拍品画廊买家

冯善书

在一片焦虑和期待中,中国艺术品行业终于迎来了2018一个听起来就颇为振奋人心的年份。

在持续五年的大调整中,尽管每到岁末,总不乏有唱多的声音,但理性和谨慎的投资者仍会选择用“在困难中前行”这样的词句来为过去的2017年写下注解。

“困难”这个词,每一位从事艺术品经营的人士都应该感同身受,过去这一年依然难熬。销售端连续多年的降温,虽已倒逼一部分务实的艺术家在上游让利,但进货成本降低未能完全抵消2017年场租、人力、物料、融资等综合成本的上涨,何况还有货币贬值等隐性的压力一直折磨着中小创业者。因而,画廊、展会商和艺术品电商,要不是实力太强,有足够的脂肪御寒,就是天生能扛、够顽强。

当然,过去这一年也不完全只有艰难和寒冷,而是挑战与机会并存。机会来自从房地产和股市流入艺术品市场抄底的闲散资金,尤其是下半年,这类游资聚集起来已经形成对市场的捂热效应。春江水暖鸭先知,拍行可能是最早发现场内的新面孔。虽然新买家不一定有专业的审美和成熟的市场经验,但他们手头掌握的闲钱多,多年炒房、炒股练就了见风使舵、出手果断的好身手。所以,这些新进场的资金一方面给前几年已经调整到位的当代一线名家接盘,另一方面也稀里糊涂地帮助场内一些老手趁乱出货埋了单。下半年那个在广州用100多万元买了一座潘鹤先生经典雕塑《艰苦岁月》的朋友,或许就属于后面这类。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人都在感叹生意依然难做的2017年,在国外却诞生了全球最贵的艺术品——达·芬奇《救世主》以45亿美元成交创造新纪录。而在国内,一大批现当代作品也频频登上艺术家个人作品成交历史高峰:9.315亿元的齐白石《山水十二屏》,2093亿元的吴昌硕《花卉十二屏》,1.7825亿元的李可染《韶山》,3.45亿元的黄宾虹《黄山汤口》……当然,说到拍卖就绕不开的是,当代画家崔如琢近年都固定要包下在世艺术家拍品成交TOP10数席,在超高端板块给整个中国艺术品拍賣行业拉升业绩可谓功不可没。中国的当代艺术板块,曾梵志、罗中立、周春芽、张晓刚等活跃于资本市场的明星艺术家亦贡献了不少高价拍品,但或许受上一阶段过度炒作以及近年尤伦斯持续抛售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影响,2017年的拍卖成交额仍不能扭转下挫趋势。

坦白来说,这一年最能反映出“在困难中前行”的还是一级市场。广州的画廊关门的消息似乎比上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整合、转型和突围。尽管展览的频繁、场次被大大压缩,但是大多数画廊都通过各种办法说服艺术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盘活资源为市场补充更多优质的作品。在深圳文博会、广州艺博会等大型交易会,艺术家与画廊联手上阵加大推广力度,也为市场吸引了更多新的买家。

2017年,让更多的经营者懂得了浮夸的无益和务实的可贵。而对收藏者来说,也许每一位进场的新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投资目的,但是,由于先天的知识缺陷和审美短板,注定了他们的出手,短期内还只是停留在追名气和买装饰画的低水平尝试。所幸的是,一些起步较早、历练多年的骨灰级藏家,为整个买家群体的扩充和升级发挥了引领作用。

2018年来了,新的一年总是有很多新的想象空间。“故宫跑”的升温和“国家宝藏”的热播,事实上已经提前让满怀期待的业内人士看到了中国人对文化艺术品的热情。只不过,过去这一年,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私人美术馆和收藏会所以及层出不穷的艺术品交易纠纷事件,仍然在警醒着我们,急功近利和盲目投机的心态和做法都无可避免会造成对行业信用资源的透支,知识应该一点一滴地积累,艺术也应该一件一件地去认知,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吃顿也不可能饱一辈子。未来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开发的处女地,但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赢得市场,仍然值得所有业内人士去思考。

猜你喜欢

拍品画廊买家
卖家秀女人 vs 买家秀女人
画廊
画廊
拉风买家秀
画廊
春日寻宝指南
淘宝买卖家的搞笑对话
2011年十家拍卖公司秋拍成交拍品总表
2011年十家拍卖公司秋拍1000万元以上成交拍品前50名明细表
三天成交5.6亿元 保利拍卖首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