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的秦腔情缘
2018-09-29张凤林
张凤林
习仲勋(1913-2002年),陕西富平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他一生对秦腔的情缘,实际上就是他对人民群众的一种情感,对人民群众的爱的一种寄托。他自小生活在关中农村,长期受到秦腔的耳濡目染,使他十分喜爱并熟悉秦腔。他前半生生活和战斗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对秦腔班社和秦腔艺人比较了解,经常指导秦腔艺术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调到北京担任党和国家领导工作以后,仍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关心和支持陕西的秦腔,使秦腔走出陕西,走向北京,走向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易俗社是西安历史悠久的一个秦腔剧团,成立于1912年,它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以“改良社会,移风易俗”为宗旨,编写了五百多本新剧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为秦腔艺术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1年7月,经中央西安市委同意,将易俗社改为公营单位,习仲勋及西北局统战部部长汪锋,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市长方仲如等参加了欢庆大会。习仲勋看到横额上写的“接管易俗社……”时,他说易俗社不属于反动组织,不能说“接管”,而应提“接办”。然后他在讲话中指出:“易俗社在西北人民中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秦腔是西北人民,特别是陕西人民最喜欢的戏曲。因此,在西北,秦腔应该受到特别重视”。他还希望所有的秦腔工作者,创作大量剧本,把新社会中的广大人民在各种运动以及各项生产建设中的丰富生活和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通过秦腔确切地反映出来,教育群众。推动他们更好地为新民主主义建设指示,易俗社由张锋伯(西安市副市长)直接领导,只能办好,不能办坏。
西安易俗社
过了一年,即1952年9月,习仲勋调离西安到了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一年后调任政务院(后改国务院)秘书长。1959年以后,习仲勋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在国务院负责常务工作,协助周总理整整十年,在繁忙的国家大事之余,也没有忘怀他曾经十分关心的家乡戏秦腔,尽可能为宣传秦腔做实事,特别是精心组织和安排参加全国性的大活动,以扩大秦腔的影响。
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中,西北局调集了西北五省优秀的秦腔演员组成强大的西北演出团,演出了马健翎改编的传统戏《游龟山》、现代戏《一家人》,还有秦腔名演员刘毓中的《卖画劈门》、苏育民的《打柴劝弟》两个折戏。《游龟山》获得优秀剧本奖,刘毓中、苏育民获演员一等奖,其他如刘易平、宋上华、张云、孟遏云、张新华等也分别获二等奖或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苏育民的《打柴劝弟》被大会选为折子戏专场演出节目,在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习仲勋陪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观看了这场演出。苏育民扮演的陈勋担着柴担,在欢快的节奏感极强的花梆子音乐声中大步流星地出场,边唱边走,边走边闪,轻快地换肩,就势取下草帽圈儿,拭擦脸上汗水,毛泽东对他的这一系列协调统一、极富美感的表演大为欣赏,笑着鼓掌说,演得好,真像个劳动人民。
1958年11月,陕西省组织赴京演出团到北京演出,各项准备工作,都得到了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的亲切关怀,并具体帮助。在中国文联礼堂首场演出《金琬钗》,首都文艺界领导及知名人士周扬、钱俊瑞、田汉、夏衍、梅兰芳、欧阳予倩、曹禺等观看了演出。在国务院小礼堂安排演出《三滴血》,向中央领导汇报,在习仲勋的陪同下,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以及陈毅、贺龙、薄一波、罗瑞卿等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演员,祝贺演出成功,合影留念。西北军政委员会原副主席张治中(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演出团成员,邀请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参加,钱俊瑞、田汉、梅兰芳等对此次演出盛赞不已。习仲勋在讲话中勉励大家虚心学习,并希望首都文艺界多给予批评、指导和帮助。还有一个插曲,当演出团准备离开之前,恰逢刘少奇主席从外地归来,他听说《三滴血》不错,想看看这个戏,于是就在公安部安排了一场演出,还是由习仲勋作陪。由于在北京演出非常成功,影响很大,周总理特意在国务院小礼堂后厅举办会餐,招待演出团全体人员,给“三大秦班进北京”的演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59年是国庆十周年,中央文化部指定陕西秦腔团进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活动。陕西省委决定组成陕西省戏曲演出团,下分三个分团,号称“三大秦王十五下江南”巡回十三省市的演出。在北京演出期间,依然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的关怀和支持。在广和剧场第一天公演《三滴血》时,全场爆满。习仲勋与邓子恢、薄一波、谢觉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登台祝贺演出成功,与演员合影留念。习仲勋还安排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再一次观看了演出,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在演出团离开北京的前夕,习仲勋在颐和园约见了演出团的正副团长以及主要演员,在场的还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习仲勋说,你们在成绩面前和赞扬声中不要骄傲,两个戏在北京演响了,马上要到南方去演。你们在怀仁堂演了,恩来,少奇、朱德都看了演出,总理是浙江人,少奇是湖南人,朱总是四川人,都夸你们演得好。你们千万不要头脑发昏,忘乎所以,到南方去要向兄弟剧种和剧团学习,艺术上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习仲勋语重心长地告诫,给演出团的全体成员打了预防针,使他们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最精美的演出奉献给各地的观众,从而保证了“三大秦班下江南”的演出水平,使秦腔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秦腔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章。
1962年10月 习仲勋和陈毅与陕西富平县剧团演员交谈
粉碎“四人帮”之后,习仲勋被彻底平反,恢复了自由,恢复了工作。1978年以后,他在广东任职。1980年9月,他调回北京,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93年以后,他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在北京工作期间,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关心和支持家乡的秦腔。
“四人帮”的垮台,令广大戏曲工作者欢欣鼓舞。西安市秦腔一团(由易俗社和尚友社组成)的演职人员,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崇敬之情,编演了革命历史题材的秦腔《西安事变》,歌颂他在解决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中表现出的伟大的革命胆略和气魄。在这个戏中,编导们让周副主席说陕西话,唱秦腔,在全国开创了用戏曲藝术形式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艺术形象的先河。1981年3月,易俗社的演职人员又编排了一出新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秦腔《白龙口》,反映30年代刘少奇在陕西的革命斗争事迹,塑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的艺术形象。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排练,几次录像送文化部审查,终于同意《白龙口》剧组赴京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10月6日,这个戏在民族文化宫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国务院副总理黄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等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演员。习仲勋说这个戏好,这次演出比录像有很大很高。
1981年是西安市和日本京都市建立友好城市三周年,西安市成立秦腔访日艺术团拟参加在京都举办的文化节。艺术团由易俗社和秦一团(尚友社)组成,精心排练经过改编的传统剧目《柜中缘》、《杀裴生》、《会阵招亲》等。11月8日,在北京中直礼堂举行汇报演出,习仲勋及有关方面领导观看了演出,结束后上台与演员握手祝贺,询问西安剧团的情况,并希望艺术团在日本演出成功,为西安争光,为国家争光。艺术团在日本京都会馆演出期间,以其独特的虚拟表演,优美潇洒的舞姿,特别是令人惊叹的吹火绝技,征服了日本观众。
1982年是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中共西安市委和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专门通过陕西省委给易俗社发来贺电:“陕西省委转西安易俗社:欣闻易俗社成立七十周年,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衷心希望你们发扬移风易俗的优良传统,把易俗社办得更好,把秦腔艺术提高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出新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包括秦腔在内的传统戏曲面临着潜在的危机,表现为演员老化,剧目老化,观众老化。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委及时地提出了“振兴秦腔”的口号。在振兴秦腔上,习仲勋也给予了有力的呼吁和支持。1985年,在西安市秦腔二团(三意社)成立七十周年时,他在贺电中明确地指出:“希望你們进一步认真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古代戏‘三并举的方针,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多出好戏,多出人才,团结起来,为振兴秦腔、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不仅是祝贺一个剧团的团庆,而是通过秦二团,向陕西的所有秦腔剧团呼吁“多出好戏,多出人才”以振兴秦腔。
秦腔历史剧《千古一帝》后演职人员受领导接见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易俗社是振兴秦腔重点抓的剧团,在抓人才和剧目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演出的历史剧《千古一帝》成为一个很有分量的优秀剧目。1985年12月5日《千古一帝》剧组进京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时,习仲勋观看了演出并接见演员,对这个戏给予很高的评价,是振兴秦腔的很大成果。1986年12月,习仲勋到西安参加张学良公馆对外开放活动期间,12月5日观看了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的一台折子戏演出,包括《盗仙草》《孙猴盗扇》《鬼怨杀生》等。均经过重新整理改编,特别是在艺术上的精加工,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技巧,给观众一种人新戏新舞台面貌新的感受。习仲勋看了之后非常兴奋,接见演员时高兴地说:“你们的戏改得好,方向对,路子正。秦腔就要这样改,不改不行,改得没有秦腔味不行,乱改也不行。你们这样改就改得好,既有秦腔的传统,又有新的发展,我看了很满意。”他的话,不仅对青年演员的精彩演出给予了充分的赞扬,更重要的是对秦腔改革的方向和路子做了言简意赅的阐发。
1987年5月,易俗社1984年改编演出的古代戏《卓文君》还有省戏曲研究院的《盗仙草》《孙猴盗扇》《鬼怨杀生》等一台折戏,作为陕西省振兴秦腔的代表剧目,由文化部邀请赴京汇报演出。在政协礼堂演出《卓文君》时,习仲勋早早来到休息室,他看见邓小平夫人卓琳同志也来了,笑着对他说,今天这里演的是秦腔,你还看秦腔?卓琳回答说,卓文君是我们四川才女,我还能不看?在座的人都笑了。习仲勋兴致勃勃看了演出,上台接见演员,赞扬戏演得好。陕西省振兴秦腔汇报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文化部召开座谈会表彰了这两台戏,并向全国下发了《文化部关于表彰陕西省振兴秦腔汇报团的决定》,充分肯定了陕西振兴秦腔的成果,推广振兴秦腔的经验。
1998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成立六十周年,已经85岁高龄的习仲勋还提笔写下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八个大字,表达了他对这个团的愿望,也表达了他对秦腔的厚望。毛泽东曾赞扬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一生对秦腔的情缘,实际上就是他对人民群众的一种情感,对人民群众的爱的一种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