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古文课程实践探究
2018-09-29陈婧
陈婧
什么是小古文?小古文就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篇幅较为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经典的文言文。我想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小,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富有情趣;古,古风古韵,文字隽永;文,文虽姓“小”,但文章结构、布局谋篇毫不含糊,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个课题?
首要原因,便是孩子需要古文的浸润。那得从我看到的一篇小文章开始,那是我小侄女描写的《荷花》一文:“荷花真是超凡脱俗,像一根根白蜡烛一样,亭亭玉立……”看后,我真的哭笑不得,好好的荷花,古往今来,什么样的佳句没有?光是小学,出了名的诗句就应该学过不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可是孩子却用了一根硬邦邦的“白蜡烛”来赞美荷花,尽管这个句子塞进去了两个好词,可这样的赞美要是被荷花听到了,估计也只能羞愤地再钻回到淤泥里去了。所以我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孩子的确需要一点传统文学的底子,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经典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内心。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结合小学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小古文”。
第二个原因是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代。记得首都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曾说:“教育学就是研究人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能把对人的关注放到我们研究中来,那研究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也应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一方面是基本层面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提高层面的学习。提高层面应该分两条线:一条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国学经典学习,这是侧重于民族文化的积累;另一条则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主题式阅读和写作,这是侧重于现代语文致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第三个原因是出于对我们现行教材的些许思考。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占的比例还太小,仅五六年级有《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许多经典的、耳熟能详的古文,都被淡化出了教材。所以作家叶开曾叩问自己:在孩子们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都干了什么?于是我也这样一遍一遍地问自己:除却语文课本,我们还能让学生学些什么?
我们准备怎么去进行研究呢?
我们首先确定了如下研究目标:1,总结提炼多层面、高效益的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和途径;2,整合小古文的教学资源,研发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小古文校本教材;3,构建科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激励性评价机制;4,提高教师的小古文教学能力与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力。
在目标的指引下,我们明确了以下研究内容:第一方面是进行小古文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整合:1,语文教材链接;2,我们选取了朱文君老师编写的《小古文一百课》作为研究依托;3,引导学生追溯成语之源,如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小故事;4,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名家名篇或者经典之作;5,学点湖湘文化的经典等。
其次是进行小古文的教学方法与途径研究。我们认为小古文教学要有趣味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遵循“读是关键”,保护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尽量做到“好玩”。教学目标降低,教学方法灵活,学习方式多样,尽量简单易行。要达到读起来琅琅上口,学起来轻轻松松,笑起来开开心心。于是我们确定了“会读文言,乐读文言”的教学思想,力争做到“基础”和“发展”兼顾,“课内”和“课外”互动,“活动”和“课程”结合。在课堂中尝试着应用以下方法:
1,“读咏结合式”教学,做到读、诵、唱三结合;
2,“读演结合式”教学,在表演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读问探究式”教学,在研究发现中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4,“读赏想象式”教学,在读中赏析,想象画面与意境;
5,“读写促进式”教学等。
再次是進行小古文的激励性评价机制的研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评价综合体。
最后是进行师生个体成长的研究。
课题研究如何推动进行呢?
一是一定要确保上课的时间。我们每天开设两个“小古文诵读10分钟”,每周开设两节25分钟小古文阅读指导短课,开设一节40分钟小古文指导长课。每天、每周都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小古文课堂教学的研讨。每学期课题小组的成员都必须要上小古文研讨课:《老虎与刺猬》《荷》《杨氏之子》《五官争功》《活见鬼》等,都成了学校课题组较为成功的课例。
三是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来促进课题的研究。我们积极参加全国小古文的各项竞赛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学生的小古文诵读、小古文仿写等活动。当孩子们写出《月》《山中探春》《庐山》《月湖赏荷》等小古文佳作时,很多家长都难以置信:“这是我孩子写的吗?”有一位教授曾留言说:“小孩的小古文能写得如此妙,我真不敢妄自评价!”
四是评价一定要及时跟进。唯有如此,各项活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起到推动课题研究向前发展的目的。如我们举行的小古文仿写竞赛,对于年级获奖的孩子都会在全校大会上予以表彰,不仅如此,我们还表彰在活动中的“优秀指导老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长沙华夏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