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指导思想研究

2018-09-29任卓童

体育时空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大学生

任卓童

摘要在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为核心目标的教学体系中,树立正确全面的评价体系指导思想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阐述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指导思想,为今后构建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指标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素养 评价体系

2002年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以“五个课程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为核心的体育教育体系。即以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的实施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但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在现实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却不容忽视。

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是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即指依据教育目的对体育教育过程及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以提供信息,实现它的导向、激励、竞争、协调、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評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因此制定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指标,必须遵循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体系指导思想。

一、树立全新的评价观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要研究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的内涵,抓住素养教育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主体性等特点,确立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和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一致,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体育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力求评价指标的科学化,评价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发挥评价体育系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过去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活动中,比较重视终结性评价,即学期结束,对1-2个运动项目进行技术评定或达标。评价标准单一,不能科学、全面、准确反映体育素养这一综合性问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运动参与。因此,在基础评价的内容中,应不仅仅包含运动技能和体育健康知识,而且要包含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学生的体能测试:如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等,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运动习惯等,意志品质、情绪状态、自信心等以及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改变单核终结式评价模式,而采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模式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互结合

大学生体育素养不仅包含体育知识、体能、技术等目标,也包含有健康、参与、兴趣等非体力因素,如果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仅以数值或量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必定是不全面或不完整的。大学生体育素养是反映与体育、健康相关的全面系统,许多特征是可以用客观标准来衡量的。但同时,又有许多隐性的、深层次的特征是无法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的。

定性评价的优缺点与定量评价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定量评价客观、精确、可操作性强,重视评价标准的共性和统一性,但容易忽视一些很难量化或不能量化的因素,不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定性评价能全面、深入、完整地体现评价对象特点,但不能科学客观反映教学状况。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各自都有优缺点,所以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利弊,充分发挥每种评价方法的长处,避免其短处,争取寻求最佳结合点,以更好的指导体育教学,敦促老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上课效率,及时检查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因此,不能把量化指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指标,必须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评价的视野,不但要运用定量评价还要运用定性评价,使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大学生体育素养中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生物学要素,也包括个性、品德等心理要素,既有对理论知识水平的要求,又体现对学习行动能力培养的8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个性。传统的大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是以体育教学评价为主体。而体育教学评价是以他评为主要的方法,评价主体有体育教师。由于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既有显性的,如:身体素质达标,也有隐性指标,如:体育态度、兴趣、习惯、能力等,单一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大学生真实体育素养,因此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发展课堂评价调动学生对评价的积极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评价体育教学,真正起到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