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渔的谐俗、陶世与容物(下)

2018-09-29木匠

北广人物 2018年33期
关键词:芥子李渔李家

木匠

刚文我们说到,李渔在搬进伊园后不久,就摊上了一件大事。

原来,当伊园建成时,李渔就觉得这园子建的有些美中不足。具体哪儿不足呢?简单地说就是缺水。于是,他就想以其宗祠管事的身份,动员族人,开一条运河出来,他的如意算盘是让这条运河从他的园前经过,如此一来,既能引水入园,又可满足他想什么时候泛舟河上,就能泛舟河上的愿望了。当然,明面上他不是这样说的,他说是为族人出行方便,也有利于灌溉。可是要开运河,就会毁掉一些农田,这就引起了一些乡民对他的不满。特别是当乡民们发现了他开运河的目的,并不是像他当初说的那样,顿时怒了,扬言要打死他。

李渔不得已,只好卖掉了伊园,举家迁往了杭州。

李渔携家人来到杭州后,就用卖伊园的钱,在西湖边上盖了几间房子,自题“武林小筑”,安顿了下来。接下来,他需要考虑的就是做点什么,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了。他发现杭州是个有着很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城市,上至达宫贵人、文人学士,下至普通市民、販夫走卒,都对戏剧、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自己正好有这方面的专长,于是,他在短短数年间,就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个剧本,还有《无声戏》和《十二楼》两个白话短篇小说集。

由于李渔的这些作品写的都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怜香伴》更是写了一对女同性恋者的爱情故事,虽为正统文人不齿,说他是“有文无行”,但却贴近市民生活,所以往往是书一上市,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他也从来没有把那些假道学对他的指责当回事,他说他写书的目的,就是为发大众一笑,所谓“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是也,更讽刺那些假道学是“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就这样,李渔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畅销书作家。其时,杭州、苏州、南京,乃至北京、西安、成都等地的一些不法书商,都没少盗印过他的书,更有甚者,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竟在自己写的书上署上“湖上笠翁”的名字,蒙骗读者。

后来,为了出书方便,李渔又举家迁往了南京。他一到南京,就在市中心买了一个大宅子,然后将它改建成了一个园林,并取“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将这个园子取名为芥子园。芥子园虽然不大,但经过他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亦可称得上是步移景新,别有洞天,堪称中国私家园林史上,十分经典的一个案例。很多达官贵人见了,都来请他帮忙设计自己家的园子,并纷纷许以重金。这又让李渔大发了一笔。

李渔还在园中开了一个书店,出版了很多图书,有他自己的,也有别人的。李渔是一个很懂市场的人,他说:“如今,人们只爱看闲书,所以只有出传奇、小说才能卖得动,名家文集、诗稿,虽有价值,但却鲜有问津者,出必赔钱。”所以他店里推出的图书,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剧本,且每本书上,都印有“芥子园”的标识,因此“芥子园图书”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畅销书品牌。当然,“芥子园”也出过一些精品图书,比如《芥子园画谱》之类。另外,李渔还利用自己的人脉,搜集了很多当世名家的大作,甚至曾请平西王吴三桂来为他所编纂的《资政新书》撰稿。他也很会为自己打广告,每有新书出版,书还没印,就已弄得是人尽皆知了,吊足了买书人的胃口。

据说有一天,李渔正伏案写作,突然来了一个面容憔悴的书生。他一见李渔,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称:“笠翁先生,学生有一事相求,万望成全!”原来,这书生的妻子是李渔的忠实粉丝,“非笠翁先生之书不读”,现如今他的妻子卧病在床,眼见是活不了几天了。书生就问她有何心愿未了,她说只望能得到笠翁先生写给她的只言片语,这辈子就算是没白活。是故书生为满足妻子的临终愿望,特前来求李渔能给他妻子写上几句话。由此可见,李渔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有多大。另外,李渔还鼓捣出了不少小发明。比如:冬天冷,他就发明了一个可以自动加温的暖椅;夏天热,他就发明了一个可以自动降温的凉床;有洁癖,他又发明了一个可以自动排污的马桶。淋浴也是他发明的,有趣的是,他在为他发明的淋浴设备做推广时,使用的广告语竟是:洗澡比行房事更加快乐。

李渔还办了一个私家戏班,专门演出他写的戏,与其他戏班不同的是,这个“李家班”的演员都不是外人,全是他的“家眷”。

这就要说到李渔的私生活了。前面我们说过了李渔的发妻徐氏是个非常贤惠的女子,哪方面都好,但就是没能给李渔生下一个儿子。古语有云:不孝有三,后无为大。为求子嗣,李渔又先后纳了纪氏、芦氏、王氏、曹氏等十几个妾。当他的第一个儿子降生时,他都已经年过半百了。正所谓:

五十生男命不孤,重临水镜照头颅;

壮怀已冷因人热,白发催爷待子呼。

李家班成立后,他所纳的姬妾就更多了。盖因他是一个大大的名人,当时,许多达宫贵人都愿意与他结交。像时谓“江左三大家”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时谓“海内八大家”的王士祺、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浚、余怀等人,都曾是芥子园的座上宾。而接近他的最佳方式,就是买漂亮的女孩子送给他。这些女孩子来到芥子园后,李渔就会请名师来教她们弹琴、唱曲。

当李家班声誉日隆之后,李渔就经常会带着他的这些姬妾四处去演出。与李渔同时代的另一位剧作家尤侗,就曾这样形容过李家班的众美——红弦翠袖,以为神仙中人。李家班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全国九州,历其六七”),这也为李渔带来了大笔财富。当时,李家班中最为人推崇的是乔、王二姬。这二人不仅容貌出众,且都悟性极高,无论多难的曲子,教上一两遍,就能演唱自如了,是故常常是“朝脱稿,暮登场”。她们既是李家班中最大牌的“角儿”,也是李渔身边的红颜知己,乔姬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还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休萦俗事催霜鬓;且制新歌付雪儿。

“雪儿”就是乔姬的小名。这一时期,也是李渔一生中过得最开心的时期,他的传世之作《闲情偶记》(又名《笠翁偶集》,该书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堪称艺术生活百科全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就是写于此时。只可惜,天妒红颜。一次,乔姬在去外地演出时生了病,但仍带病坚持演出,再加上舟车劳顿,回到南京后,病情加重,很快就一命呜呼了。王姬与乔姬姐妹情深,在乔姬去后,痛不欲生,过了不到一年,就生了一个怪病——很可能是重度抑郁,也死了。她们的死,对于李渔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他曾仰天长叹道:“老天带走她们,还不如杀了我!”

乔、王二姬的去世,曾经辉煌无比的李家班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李渔还没有从失去二姬的悲伤中走出来,又遇到了一个更大的打击——吴三桂叛乱了。因为他之前曾请吴为他写过书稿,就有人告发他与吴往来密切,使他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当中。他不得不四处奔走,寻求庇护。幸亏他的老友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的李之芳为其出头,才保住了性命。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66岁的李渔,卖掉了芥子园,又携家眷回到了杭州。两年后,他就去世了。

纵观李渔的一生,可谓天纵奇才,却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徒唤奈何。故其奔波一生,虽多少都带有点为稻粱谋的不得已,但他却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猜你喜欢

芥子李渔李家
“称霸”试衣间
SOLES OF WIT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李家正 釉·画
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
李渔的养生之道
数到一万捉迷藏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
出入芥子园—精进社第四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