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曾祖母的承诺 女教师为800红军英魂守墓

2018-09-29

北广人物 2018年33期
关键词:长女南部县墓碑

26岁的冯炼拥有多重身份:马全民的长女、小学语文老师以及第四代守墓人,打扫落叶,清除杂草,擦拭墓碑……这些动作冯炼家一做就是四代人。时光倒回80多年前,1933年开始,红军主力数进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南部县境内建立起区、乡、村三级苏维埃政权。

1933年底,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一位姓刘的红军连长主动请缨,留守川东重要关隘——南部县长坪山。驻守长坪山的日子,刘连长常去山脚下陈修坤夫妇家帮忙干活。无儿无女的陈韩氏把他视作亲生儿子。红军大部队转移后,刘连长和战士们被军阀部队发现,激战3天3夜后,刘连长身负重伤,被敌人杀害。那一年,他只有25岁。刘连长死后,陈韩氏在第三天夜里,带着丈夫、亲戚们一起,偷偷地把刘连长的遗体背回了家,连夜埋在老屋背后。

发现刘连长遗体消失,军阀部队四处搜寻,把陈韩氏抓去吊打了三天,但始终没从她嘴里得到刘连长遗体的下落。3个月后,陈韩氏去世了。临终前,陈韩氏叮嘱丈夫去领养一个男孩,要把刘连长墓世世代代守下去……于是,有了第一代守墓人,第二代守墓人,第三代守墓人,第四代守墓人,如今,刘连长墓背后的山坡上,已竖起了800多座墓碑,他们是80多年前在南部为中国革命战死的人们中的一部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军。冯炼选择回老家成为第四代守墓人之前,外面并不是没有诱惑,也不是没有质疑,她告诉在广州创业的男朋友:“我有一个梦,一定要回南部县去圆。”

如今,冯炼已经适应了,在各个角色之间转换,作為家里的长女,她承担起做家务的任务。作为南部县中心乡小学老师,她最喜欢带孩子们来看刘连长,把红军和刘连长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作为第四代守墓人,用她自己的话说,“路才刚刚开始”,如今,冯炼家曾经低矮破旧的祖屋,已经变成崭新的二层小楼,天然气通了,WiFi接上了,屋前的桃树苗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唯—不变的“还是每次跟爸爸去墓园里转转觉得最踏实”。墓碑上记载的内容,有的没有出生年月,有的不知道家在哪里,更有的只留下一个名字……但前来祭奠烈士的人们日渐增多,冯炼为到长坪山祭奠红军烈士的人们,担任义务讲解员,她查阅了许多资料,把南部县的红色历史背得滚瓜烂熟,不少烈士家属都会和冯炼一起回忆那段红军血洒沙场,为民族解放捐躯的历史,更有家属专程前来,感谢冯炼一家对已故亲人墓碑的守护。

冯炼说:“爸爸年纪越来越大了,他把整个墓园清扫一遍差不多得用4天,妹妹还在读小学,作为长女我要回来和爸爸一起承担。”她还说:“我是听着刘连长的故事长大的,这是我们家族的共同记忆。”“在他的亲人找到他之前,我们就是他的亲人。”“刘连长用他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我要一辈子做他的守墓人。”……

据微信公众号“半月谈”整理

猜你喜欢

长女南部县墓碑
片汤
南部县蚕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从姚木兰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想象
跟踪导练(二)5
重要更正
清明
清明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