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2018-09-29张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荆轲内涵传统

张鹏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我国的文化体系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字和语言是进行交流的一项工具,更是承载文化的核心,是构成教学体系的基础,对各个学科的教育都能起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授课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品格的培养及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益于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历史文化

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上中,包含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和十分经典的文学作品,对学生人格的养成能够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渗透高尚的道德修养。此外,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沿着文化的发展历程,对自己的民族有所了解,并通过文化的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先人们的智慧,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博大,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

2.有益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因此,在语文的日常授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入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不再无聊、枯燥。同时,利用传统文化当中故事内容等,还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

3.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外来的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崇洋媚外,甚至产生了迷茫的心理,出现了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思想观念,能够养成良好的健康人格,始终保持本心,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健康成长。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语文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会认真进行筛选和审核,以便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在语文课程当中充分展现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美,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并渗透在日常授课中。

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并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透过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教师还要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出发,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格局和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失败的解决,明白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为,但是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但是结合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最后,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精髓,感受到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强暴的侠义行为和反抗强暴统治的勇气。

2.注重应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征,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中,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共同语言,在语言的表达上非常生动形象,并且在文章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可将文章的整体效果进行提升,使文章更具美感。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要结合汉语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文章的思路厘清,利用对文字对作品当中的传统内涵进行理解。

例如:在《赤壁赋》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把握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理清行文思路;掌握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在文章中会有非常多的对偶句,这便说明了这篇文章应用了汉民族当中对称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文章中的语言美进行感受,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

3.引导学生鉴赏文化作品,提升对话语文化的理解

话语文化意义是语文外部因素的一种反映和沉淀,如文化潮流和背景等。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对文章传统积淀的意义进行了解。例如:教《红楼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行为的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在宝玉挨打时,王夫人的一系列表现,在见到贾政时,说出了“老爷要保重”,这便体现了封建社会时,中国女人三从四德当中的思想,还有在见到老太太时,表现出来的一切遵从婆婆的传统文化。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注重应用汉语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鉴赏传统文化,提升对话语文化的理解,将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语文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

猜你喜欢

荆轲内涵传统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少年力斗传统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木木相册
清明节的传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