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说理深刻的有效策略

2018-09-29庞云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考状元论据论点

庞云萍

笔者在一次写作训练中给学生布置了《人生需要弯道超车》这一作文题,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有学生在论证“人生需要弯道超车”这一论点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人生需要弯道超车。1985年,陕西省文科高考状元陆步轩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父老乡亲都为他感到骄傲,一毕业他被分配到了长安县柴油机厂工作,可是地小人杂,最终因事业发展不顺利辞职。面对种种不幸,陆步轩辞掉公职下海经商。1995年,一位北大地震系的校友劝说他合伙挖金矿,他借了几万元钱随即入伙,不久后出了事故,陆步轩彻底失业。后来开过化工厂做过小生意,却一直都事无所成。他并没有被生活打倒,也没有被北大光环捧得太高,迫于生活压力,拿起切肉刀,操持起了自己的“眼镜肉铺”,于是有了“北大屠夫”的名号。2006年,陆步轩和师兄陈生开始选用土猪种,采用土方法、土饲料养殖土猪,创立“壹号土猪”的品牌。2016年“壹号土猪”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由此可见,人生中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弯道,但是当我们的人生进入弯道时候,我们该采用什么态度?毋庸讳言,弯道超车应该是我们的首选。

这篇文章为了论证论点,选用了高考状元陆步轩卖猪肉的例子,事例很典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整段文字都是叙述文字,用叙述侵占了理论的阐述,既缺乏深刻的逻辑推理,也缺乏横向拓展,思维过程的缺失导致文段的说服力不足,无法令人信服。

面对这样的语段,笔者对学生采取了面批指导,进行了策略上的探究和尝试。

一、大刀阔斧、全力压缩、量体裁衣

议论文是以阐明事理为目标,因此,议论文一定要体现出深刻的思辨性,凸显逻辑思维的力量。学生要始终明了论据在文章中的功能与地位,绝不能让作为论据的材料自成一体、自行发展,形成脱离了论点的“自在之物”。要敢于大力芟除,变拖沓的叙述为高度凝练的概括,“量体裁衣般”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在转述单个事例时可精準概括、全力压缩,交代人物的生平经历、行动和行动的结果即可,学生将该片段修改为:

人生需要弯道超车。“北大屠夫”陆步轩面对种种不幸他既没有被生活打倒,也没有被北大光环所桎梏,拿起切肉刀,操持起自己的“眼镜肉铺”。近年来,陆步轩和师兄陈生选用纯土猪,创立“壹号土猪”的品牌。2016年“壹号土猪”在国内成为土猪肉第一品牌。

两相对比,这样的精简概述,不但没有改变人物经历的实质,而且还对字数进行大幅缩减,为后文的说理论述留出辗转腾挪的空间。

二、强化说理、多维思考、多角论证

在多年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都意识到了说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却常常因为缺少严谨细密的逻辑推演能力和深刻透彻的说理能力,使得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难以建立。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几方面进行强化。

1.让思维横向铺开——在发展联系中凸显关系

事物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和生存本质。学生常常触及事物的表象,只是列举“是什么”,而不能够深入挖掘“为什么”。同时,列举的现象也是不伦不类、良莠不齐。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痼疾呢?首先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铺开思维,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展开思考,让学生由此及彼、由彼及此,联想现实社会中有哪些实例与论据有近似之处,快速准确地举出三四个典型实例。多角度联系、扩充材料的涵盖面;第二步进行同类现象的比较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类似现象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为什么类似现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什么类似现象会不断发生?让问题向前推进一步,使得议论文迈开通往“深刻”的第一步。

2.让思维向纵深处漫溯——在因果互溯中揭示关系

世间万物都有着必然的因果关联,因此,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让思维向纵深处冥想,去努力探究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抓住因果发展的必然路径,或由果求因、追根溯源,或由因求果、顺藤摸瓜。比如,针对上面陆步轩的例子,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多角度挖掘原因,找寻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探究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然后进一步推进思考:这些原因中哪些和论点有着最紧密的联系,最能从本质上论证论点,经过逻辑上的筛选保留最合适的论据。基于此,我们可以对上述片段进行如下升格:

为什么陆步轩能成就大业呢?我想最初可能是因为生存的压力超越了生命的尊严,迫使他必须下海经商先解决家庭的经济来源,但更本质的原因是他遇到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大环境,是因为这个高考状元在北大这样一个精英摇篮里的学习历练使得他既有知识也有胆识;是因为他懂得在遇到种种挫折后摆脱“北大名号”的桎梏,抛开“高考状元”的光环开始绝地反击,脚踏实地重新创业,最后在困顿人生中完美实现弯道超车。

3.用对立冲突法反向推进——在对立思维中强化关系

所谓对立思维,就是在论证的过程中,通过将不同时空、不同个体特征的人或事进行横向对比,借助于反例来打破说理单一的僵局,同时在对立中不断延展,推演出不同的结论,在归谬的过程中立见高下,借延伸的思维让说理更充分深刻。上述片段可进行再次升格:

如果说京东CEO刘强东的成功是对“高考状元”尊严的维护,那么陆步轩顺利实现弯道超车也是状元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建宁县的理科高考状元小叶在大二挂科后就消失不见,开始长达10年的流浪生活。同样是天之骄子,同样面临人生失意的境地,陆步轩选择奋进、找寻人生的希望,也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另一片天空,而小叶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他失去了重振旗鼓、弯道超车的机会,他不知道“包羞忍辱是男儿”,不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放弃不抛弃是智者的一种必然选择。

4.让思维发散般辐射扩展——在假设思维中验证关系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种类颇多,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生成资源,集中火力进行发散思维中的一种假设思维的训练。所谓假设思维,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假设的前提出发,根据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得出一个假定结论的过程。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就是引导学生在列举事例或阐明事理后,故意假设出一种与此相反的情况,以结论的真伪证明论点的正确。所以,我们可以文段进行另一种形式的说理升格:

很难想象,如果当时陆步轩对小县城柴油机厂的工作念念不忘,不敢勇敢地实现“断舍离”,我们不可能见到曾经的落魄青年在若干年后的意气风发;如果陆步轩对“北大”名号过于迷恋,我想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盆满钵满;如果陆步轩总是躺在曾经的功劳簿上故步自封,我们又怎能在今天惊叹于北大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人生中,能够在弯道超车的都是英雄,因为他们在困顿中寻得重生的契机,让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高考状元论据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状元:别拿教育焦虑当生意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捉“妖”记(六)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何以低于社会预期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