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改革

2018-09-29吴颖利韩剑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8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生教学内容

吴颖利, 韩剑共

(1.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2.燕山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0 引 言

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所沿用的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更加重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使特色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得到扎实推进。

1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关内容简述

1.1 国际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论述

于上世纪80年代所发表的《爱丁堡宣言》中,对医药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界定,认为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1]。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在1992年对“五星级医生”的概念进行界定,认为医生应该是管理者、社区领导者、沟通者、决策者和保健提供者的综合体[2]。世界医药教育论坛在1993年指出了医生的人物,医生需要遵循职业道德,促进健康,防治疾病。医生也应该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更是社区和患者的代言人,具有创新思维的信息专家和思想家。美国医学院协会在1999年提出了对21世纪医学生的期望和必须要具备的素质:①医生应该明确利他主义。表现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尊严和隐私,在和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直和诚实,任何时候患者的利益都应该高于医生的利益,承认自己在临床技能和基础知识层面上的局限性。②医生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需要掌握人体结构的主要功能和各个器官的相关知识,需要了解人体异常结构和功能,承认终身学习的必要性。③医生需要具备娴熟的技术,精准的获得患者病史,包含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等;可以进行局部或者全身的检查;牢固掌握常规临床操作技能,比如腰穿刺、动脉穿刺、静脉穿刺术和缝合伤口等。④医生需要尽职尽责。应该掌握影响疾病产生的文化、社会、经济和不良卫生条件等,应该承诺为无支付能力的患者治病。关于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WHO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在2001年正式提出,包含9个大领域和36个小领域[3-4]。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成为初步合格的医生。西太平洋地区在2000年7月批准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这也为其他各国本科医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奠定基础[5]。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是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的,在2002年制订了本科阶段《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该要求分别由7个比较宏观的评判标准组成,GMER所侧重的是对医学院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也是一种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估的方式[6]。

1.2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

我国卫生部在1981年颁布了高等医学院相关教学计划,认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医师[7]。1987年国家教委所颁布的高等医药本科专业专业简介中,明确规定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其业务培养的要求定位需要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培养目标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通科医师,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从事各种疾病的临床医疗工作[8]。学生经过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之后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②具备分类鉴别疾病病因和病理的能力;③能够初步处理多发病;④中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相关内容。

2008年,卫生部和教育部又针对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制定相关标准,全国5年基本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都适用,但是也承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9-10]。在该标准中,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制订了35条基本要求,包含职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

2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分析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我校不同阶段所制定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时间分别为2014年和2005年。另外需要以“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和GMER,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参照标准。

应用到的调查方法分别为文献法、案例法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比较研究法。其中文献法,需要了解国内外关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作为本次研究的背景;案例法,将我校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我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实地调查法,分别对我校一线的教学人员、相关的管理者和临床医生等进行访谈等,并且搜集和我校相关的资料,了解当前我校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等。比较研究法,主要是将我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GMER标准进行比较,以及不同时间段我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

2.2 研究结果分析

比较我校2005年人才培养方案和GMER之间存在的差异,判断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表1为我校临床专业和GMER比较结果。

表1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和GMER各领域情况比较

由上表可见,2005年所制定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人文教育相对欠缺,比例占据较低,因此无法正确的指导患者重视文化、社会等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②对学生沟通和培训的实践不够;③预防医学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开设了预防医学的内容,但是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疾病谱等。针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校通过选修、开展讲座、参加社会实践、临床实习、岗前培训等作为培养方式的补充,详见表2。

2.3 落实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实践

2.3.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观念,需要将“能力本位”当做课程体系设计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国家本科医学的相关教育标准,再结合专业的具体标准规范开展教学工作[11]。以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继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进行修订,重新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使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得到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对教学手段、方法和考试方式等进行改进。图1为2014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后制定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体系。

图1 改进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体系构成

2.3.2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1) 整合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将传统以学科为授课中心的模式彻底打破,以够用和适用等原则为基础。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都进行有机整合,内容包含了人体的十大系统,并且对我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重新编排,所进行的课程整合内容已经针对我校最新收录的近几级学生开设,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程序化运行,所取得的效果良好。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让原本零散的医学基础知识变得更加紧密,更符合人类的知识认知规律。

(2) 整合临床医学课程。在具体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结合我校该专业的具体要求,学科的特点等,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优化,实施课程重组。把神经病学、儿科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等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其变为涉及到九大系统的新的临床教学体系,涉及到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并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方案。

(3)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将临床医学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和融合点作为切入点,对实验教学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组,形成了基本知识掌握、技能培训、基础性实验、思维拓展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而且还根据实际实验教学的需求创设不同的实验教学平台。

(4) 开设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根据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的相关要求,将所学科目中,如内科学、护理学技术、外科学等涉及到的技能操作技术,整合为综合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进行开设,让学生可以更早的接触临床技能,形成临床思维。

2.3.3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临床医学专业不少知识都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因此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12]。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积极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建立教学病例库,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采用此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得到增强,而且也会有效弥补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缺乏经验、沟通不足的现象。另外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病例分析、PBL教学方式等开展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2.3.4引入现代化的医学管理理论

临床医学专业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实习时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实践和理论知识严重脱节[13-15]。针对此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课时就注意和临床之间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以病例为基础的基础医学教学,尽早开展临床实践活动。给低年级学生更多到医疗机构实习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当地的医院实践,或者参观附属医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等。我校就让2014级和2015级学生在假期时间为自己的亲人做健康档案,让他们及早参与科研活动,另外每年组织10次左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4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改革取得的效果

(1)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观念发生显著变化。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学内容从教师教什么内容转向学生学什么;教学评价从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教学目标从授之以渔转变为授之以渔;教学环境从侧重教师教学方便转化为学生学习方便;教学计划从教师全权决定转变为学生具有选择权;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将学科作为教学中心转变为以课程内容整合为中心,积极探索更加优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综合平均成绩提升。分别比较2005年和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前后我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综合平均成绩。综合成绩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之和,各占50分。表3为具体比较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2005年实践成绩和理论成绩都较低,但是实践成绩明显更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之后,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都得到提升,实践成绩提升显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005年和2014年不同阶段学生综合成绩比较

3 结 语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随着外部人才需求环境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通过调查发现我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践操作能力重视不足,临床实践教学起步较晚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学理念,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等,最终使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观念发生质的飞跃,学生综合成绩更是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生教学内容
最美医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