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018-09-29甘露
甘 露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
“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也呈现出新特征,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呼声日益高涨,环境保护工作日趋严峻。在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中,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两个重要的抓手,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能发挥出两者的最大效用,对环境保护工作向前迈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他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管理、经济的法规[1]。
1.1 环境监测涵义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进行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依照其具体的工作步骤,进一步将环境监测分成两个方面:①在勘察阶段和施工前期进行的环境质量监测;②在竣工环保验收阶段和运营期日常监测阶段内进行的考核和监管。
1.2 环境监测原则
①经济适用原则。在进行环境监测之前,必须做好环境监测方案的优选,优化技术实施路线,节约环境监测成本,真正做到经济适用;②优先监测原则。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要对环境污染物做出科学的精确划分,对环境影响比较大、对人类健康伤害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优先监测;③全面布局原则。结合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监测方案以及设计不同的环境监测路线,采用不同的环境监测设备。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要及时进行创新式思考,同时要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统筹安排工作,特别是要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密切合作[3]。
1.3 环监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对气、水、声、固废和土壤等的监测,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点:现场调查、制定监测方案、采集样品、保存运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出具监测报告等。
2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不仅是对项目建设者的环境保护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对于环境影响也提出积极的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化的管理依据。
2.1 环境影响评价涵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2 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①依法评价原则。对规划或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依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和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查;②科学评价原则。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对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合理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③突出重点原则。不同的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大小、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各不相同,要结合周边环境现状和项目特点,突出主要影响,解决主要矛盾,将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2.3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的评价;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对策和措施,使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图
3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1)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有支撑作用。
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要素进行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很多基础数据,都要从环境监测工作中获取,环境监测报告真实可靠的数据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 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监测有指导作用。
对规划或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环评单位根据规划或建设项目评价等级、技术导则及周边环境状况,制定环境监测方案,包括确定调查地点,提出布设监测点位、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间等要求。监测单位根据环评单位制定的监测方案,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要素进行采样、分析,并出具监测报告。依据监测方案,监测单位采集的样品更有代表性、监测数据更真实可信。
(3) 环境监测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项目实施进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项目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个过程中,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项目周边环境现状,项目周边环境容量,判断项目实施是否可行;②第二阶段是项目建成后,试生产3个月内,进行竣工环保验收,其目的主要是考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所规定的有关环境保护设施是否落实到位[4]。竣工环保验收需要环境监测单位提供环境基础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建设项目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提出进一步治理和完善环保措施的建议;③第三阶段是项目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在建设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且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需对其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此时,需要对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将监测数据提供给环境影响后评价单位,评价单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周边环境的实际影响情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评价结果,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5]。
(4)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有检验作用。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将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何判断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否可接受,就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证明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周边环境状况是好转还是恶化,检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4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由于我国的环保体系还在不断摸索和完善过程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4.1 存在的问题
(1)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环评单位制定好监测方案后,从采集样品、保存运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出具监测报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因此,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监测人员往往会依据经验,对部分环节进行简化,这个简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最终的监测结果。如:地表水采样过程中,环评技术导则中对地表水的采样要求是在河流取样断面上距离两岸不同距离处,设n条采样垂线(根据河宽确定n,垂线应设在有较明显水流处),同时,在一条垂线上,距水面不同深度处选择采样点,根据不同评价等级,确定水样是否混合后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监测人员往往在河岸边灌满几瓶水样后,就等同于按照导则和标准要求采集了样品。再如:水样采集后,应根据监测因子的不同,及时加固定剂,加固定剂后的水样,运送到实验室,试验前需要对水样做进一步的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采样人员往往将加固定剂的过程省略掉,导致采集的样品失效,不具有代表性,试验分析结果失真。将这样的监测报告提供给环评单位后,势必会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及结论的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
(2) 认识不足。
由于采样地点条件艰苦,试验分析重复性劳动较多,造成环境监测人员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懈怠、态度不认真、不负责等现象。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势必会导致在环境监测过程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固废浸出试验过程中,固废样品应破碎至规定粒径后再进行浸出试验,但为减少工作量,试验人员有时会将未破碎至规定粒径的固废样品直接进行浸出试验,这样会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出具的监测报告可信度较低,进而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的科学可信度降低。
(3) 数据不精确。
环境监测数据不精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监测点位不全面、监测频率低和监测时间短三方面。监测数据不精确直接降低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进而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以至于无法全面反映项目周边的环境状况,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而失去了最初的目的[6]。
4.2 建议
(1)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外出采样时,应配备双人外出,相互提醒、互相监督;在样品采集、保存运送过程中,可对关键步骤进行摄像和拍照;试验分析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出具的监测报告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得到全过程的有效实施,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真实可信。
(2) 提高认识,相互交流。
环境监测单位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监测技术,还应对环境监测在环保体系中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和宣贯。环境监测单位应把控好样品采集、保存运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对监测报告中数据核实等环节。在按照监测方案进行采样过程中,应及时与环评单位对采样现场情况进行沟通,保证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更好的反映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在使用前,环评单位应对监测报告进行核实,并在核实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同监测单位交流意见,相互提高。
(3) 加快环境监测网建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非单独的个体,为了能够确保评价的有效性,需要做好环境监测网建设,基于大气、水、土、噪声与辐射等环境要素,进行环境监测网建设,构建卫星普查以及无人机详查等结合的生态监测体系,实现信息共享[7]。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日益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将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这两个环保重要抓手完善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会使我国的环保工作成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我国的环保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