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彰显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2018-09-29王义桅
文/王义桅
察哈尔学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就承载着这一使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了近代以来中西体用、赶超西方的思维逻辑,成为世界领导型国家,不再纠缠于哪个外国月亮比中国圆——其实我们共一个月亮,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后,国际社会不只是抽象谈论中国崛起,而是具象到“一带一路”。这就一下子把国际话语体系从近代几百年拉长到两千多年,解构了西方中心论,尤其是命运共同体超越普世价值,倡导人类共同价值。
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逻辑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把西方世界的主义、制度、技术引进到中国,实现本土化,“一带一路”的逻辑则是“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把中国的发展经验、技术、资金、标准变成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引发的国际社会广泛反响,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变迁。
一、传中国经验,造共荣之势
“中国应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当年的愿望,今天的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正在实现。“一带一路”鲜明地体现在传播改革开放经验、工业化经验、脱贫致富经验,降低沿线国家学习成本,鼓励它们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去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82.7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其占据全球经济的比例高达15%,稳定保持世界经济第二位;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0%,仍然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引领者。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站到了更高的起点。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始终会一如既往,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更高标准的对外开放意味着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一)改革开放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
“一带一路”将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从“中国向世界(主要是发达世界)开放”到“世界(尤其是沿线国家)向中国开放”,推动了世界的开放,尤其是南方国家之间的相互开放。“一带一路”正在倒逼沿线国家的改革和国际体系变革。比如,非洲领导人来中国坐高铁,意识到高铁是不等人的,被迫改变了生活习惯,回国倒逼改革;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每三个月都到蒙内铁路和蒙巴萨港建设工地去视察,学习中国领导经验。国际层面,正如亚投行效应所显示的,亚行、世行都因为亚投行“高效、绿色、廉洁”的高标准不得不做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而悄然变革。“一带一路”正在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推动全球体系改革。
(二)工业化经验:基础设施先行,惠及民生
2010年,中国在加入WTO的9年后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现今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150%,是美日德总和,这是中国搞“一带一路”的底气。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教育,这是中国工业化经验的浓缩。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具有建造、运行、管理全套优势。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正在非洲推行“三网一化”——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区域航空网、基础设施工业化,推广民生工程和教育培训,让非洲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局面,让非洲市场以点带线,以线带片,从基础设施(港区铁路贸五位一体)互联互通着手,帮助非洲获得内生式发展动力,形成经济发展带,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而推动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巴经济走廊更是六大经济走廊中的旗舰工程,帮助巴基斯坦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推行工业化,实现经济起飞,最终成为中等强国。
(三)脱贫致富经验: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路”,成为中国脱贫致富经验的鲜明总结,日益流行于世。“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注重义务教育和培训,阻止贫困的恶性循环。精准扶贫、开发性扶贫,扶贫与脱贫的结合,这些经验对世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非洲领导人表示,贫困是人类的公敌。6月笔者参加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的英法文版在非盟总部的发布会,亲历掀起《习近平论治国理政》之后非洲学习中国的新高潮。
上述经验,落实于绿色、健康、智力、和平四大丝绸之路建设中,避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形成世界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之势。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经验的分享不仅应基于自愿、平等、共赢原则,更应结合所在国国情,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当地化。
二、举中国方案,践大道之行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传》 的这句话,是对“一带一路”事业很好的阐述,“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化、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
(一)全球化:包容性、联动性、本土性
“一带一路”的特点是实体经济全球化,路径是发展导向的全球化,方向是包容性全球化,目标是共享型全球化。“一带一路”着眼于欧亚地区的互联互通,着眼于陆海联通,是对传统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扬弃。美国战略家康纳在《超级版图》一书中提出,未来四十年的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过人类过去四千年!传统全球化——关税减让,最多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5%,而新型全球化——互联互通,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10%-15%。因此,“一带一路”将给全球化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并推动改革传统全球化朝开放、包容、均衡、普惠方向发展。
(二)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是改善全球治理的新抓手,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良方。首先,中国倡导“共商”,即在整个“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对各自参与合作事项的发言权,妥善处理各国利益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其次,中国倡导“共建”,共担责任和风险,塑造责任共同体。要进一步做好“走出去”“引进来”的服务工作,同时鼓励沿线国家在引入资金、技术后培养相关人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只有做到了前面两点,才能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能够被参与各国所共享,建设命运共同体。通过倡导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正在治疗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顽疾,引导热钱流向实体经济,正在消除全球金融危机之源,实现全球金融治理。
亚吉铁路日益成为埃塞和吉布提两国民众出行首选
(三)国家治理:标本兼治,统筹协调
面对世界的治理赤字,西医“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做法造成了越治越乱的局面,阿富汗就是典型例子。联合国决议首次响应“一带一路”就是因为阿富汗问题。“一带一路”按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中医智慧,认为“通”是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安全的关键。阿政府因此看到了希望,提出以光缆、交通、能源“三通”促“五通”,体现阿在欧亚大陆互联互通中地区中心的位置优势,这不仅使阿从“陆锁国”(landlocked)变为“陆联国”(land-connected),更让其扮演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中东、非洲,中亚与南亚及印度洋的“五方通衢”角色。为此,中巴双方同意“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延伸。“一带一路”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式写入联合国安理会涉阿决议,这足以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展示了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的东方智慧,并将为全球与区域治理树立典范。
三、展中国担当,呈公共产品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带一路”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的举动,也是将中国机遇变成世界机遇,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分享。
(一)器物层面:物质性公共产品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经济的拉动,超过位居第二的美国贡献的一倍。“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合作倡议。彭博社引用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报告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有望振兴给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八成的地区,新增30亿中产阶级。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速的两倍,而之后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这是全球化逆转的重要原因。未来十年,“一带一路”将催生2.5万亿美元的贸易量,这给经济全球化打了一剂强心针,带来了希望。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的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自贸区、投资协定谈判已完成11个。中国强调与沿线各国的发展战略和已有的合作机制对接,推动全球层面的投资协定谈判进程。
(二)制度层面:制度性公共产品
中国发起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制度设计贡献。亚投行不仅促进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也在开创21世纪全球治理新路径:Lean、Clean、 Green(精益、清洁、绿色)。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估计到2020年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按照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教授的模型,发展中国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0.7美元的进口,其中0.35美元来自发达国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发达国家的出口,为其创造结构性改革空间。
(三)精神层面:观念性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能激活“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探寻21世纪人类共同价值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全球治理的东方智慧。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敦促各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等。此前,在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也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今世界的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难题,多体现“不通”之痛。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世界发展情势表明,“五通”承载着经济发展、全球治理、全球化的希望。
总之,我们要自信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自觉以“一带一路”统筹各项事业,以“一带一路”深化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进形成更加宽广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全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