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
2018-09-28贺丽丽
贺丽丽
[摘 要]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是艺术中的艺术。如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敲节奏,感受音乐的美”“编动作,体悟音乐的情”“互交流,体验音乐的趣”“巧激励,体会音乐感染力”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感受;音乐教学;美;情;趣;力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7-0058-02
小学生非常喜欢上音乐课,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课堂气氛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杂乱无章,要么枯燥沉闷。教师要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从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情、趣、力入手,营造自由、和谐、有趣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
一、敲节奏,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多敲打乐器,使学生在尝试中感受音乐的美。
例如,教学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时,教师可设计敲打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环节:用大小雪花代表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即大雪花代表四分音符×,一拍;小雪花代表八分音符×,半拍。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提示,很快掌握了伴奏中基本节奏型的敲法:(1) ×— ×— ︳。(2)0 ×× 0 ×× ︳。在此基础上,教师变换雪花的位置,先让学生谈论、尝试、自主练习,再让学生变换方式进行敲打乐器的节奏。(3)0 × 0 × |。(4)0 0 0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又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紧接着,教师出示敲打乐器的伴奏谱:(1)三角铁×— 0 0 ︳ ×— 0 0 ︳ ×— 0 0 ︳ ×— 0 0 ︳,铃鼓0 0 ×— ︳ 0 0 ×— ︳ 0 0 ×— ︳ 0 0 ×— ︳;(2)木鱼 0 0 0 ×× ︳0 0 0 ×× ︳0 0 0 ×× ︳0 0 0 ×× ︳;铃鼓×— ×— ︳×— ×— ︳ ×—×— ︳ ×—×— ︳;(3)木魚× 00×00 ︳×00×00 ︳ ×00×00 ︳×00×00 ,沙锤0 ××0×× ︳0××0×× ︳ 0××0×× ︳ 0××0×× ︳。教师让学生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敲打乐器进行练习,每个学生一件乐器,同伴互相交流合作。这样的课堂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有事做,学习的氛围不言而喻,学生很快学会了用敲打乐器在教师的指挥下为歌曲伴奏。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通过敲打乐器学习音乐的表现方式,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感受到了音乐的美。
二、编动作,体悟音乐的情
美国的科尔曼通过“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设计了一套课程方案:“以儿童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让儿童在音乐环境中返回原始之中去,从最原始的音乐活动起步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手段把音乐创造活动带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体悟音乐的情感。
例如,教学歌曲《小蜻蜓》时,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创编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唱“飞到西来飞到东”时,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前后飞、左右飞、旋转飞;唱“不吃粮食不吃菜”时,有的学生双手晃动,有的学生单手晃动;唱“是个捕蚊的小英雄”时,有的学生模仿生活中捕东西的样子,有的学生则注意到了“小英雄”这三个字,竖起了大拇指……学生对自己创编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练习起来很认真,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互交流,体验音乐的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这说明教师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所以教师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互交流”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
例如,教学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后,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除了歌曲中唱到的这几种需要冬眠的小动物外,还有哪些动物也需要冬眠?”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很快发现除了歌曲唱到的四种小动物需要冬眠外,还有小青蛇、小蝙蝠、小蜗牛、小乌龟等动物也要冬眠。这样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小溪流水响叮咚》这首歌曲运用了断音和连音两种唱法来表现活泼、抒情的小溪形象。教师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两种唱法的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两种唱法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小溪形象。如难点乐句“5 4 3 0| 1 0 3 2| 1 0 6 0| 5 1 2 5|3. 1| 2 1 7|1 —|1 0||”,学唱时前半句通过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形成断音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断音唱法唱一唱并说一说这里小溪唱的是怎样的一首歌(欢快、活泼的歌)。接下来,对比演唱后半句,教师指导学生用连音唱法唱一唱并说一说现在小溪唱的又是一首怎样的歌(优美、抒情的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唱得好与不好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同学的演唱是否表现出了欢快、活泼或抒情、优美的情感。
郭思乐教授说过:“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心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热情,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来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四、巧激励,体会音乐感染力
“激励评价”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的。激励可加快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内化进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和激励,让学生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常采用的激励评价手段有示范性激励、语言式激励、展示性激励等。例如,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演唱。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我表扬他们“你真了不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给予他们鼓励。也就是说,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让他们拥有尽情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和成功的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小学教育要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欣赏音乐、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