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学术词汇渗透知识由来

2018-09-28高敬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9期
关键词:渗透数学知识

高敬

[摘 要]数学语言简洁、精炼,具有严密、科学等特性。对数学新事物、新学说的命名,不仅展现了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而且蕴含了人们对数学知识由来的看法。

[关键词]学术词汇;渗透;数学知识;由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7-0022-01

“加”与“减”,在数学中的含义与日常用语中的含义基本一致,但是“乘”在日常用语中意为“乘车”“乘坐”,而在数学运算中就成为“相同加数求和”的简写形式,两者相去甚远。为什么用“乘”表示相同加数的求和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词汇,谈一些类似的问题。

一、“几何”与“方程”

“几何”一词为明代学者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首创,为什么用几何代表图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翻译英文单词Geometry时,发现这一单词本身含有测量的意思,而测量涉及求数据多少的问题,“多少”的古文为“几何”,属于意译;二是英文单词Geometry的前缀Geo,它的发音与汉语“几”的发音相似,所以“几何”糅合了音译和意译之长。也有观点认为,“几何”是意译自单词Magnitude,而Magnitude一词也含有测量的意思。由此可见,“几何”一词的来源与测量的关系密切。

“方程”一词与“几何”略有不同。“方程”二字很难诠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意思。在古汉语中,“程”本身就是一种度量单位,引申为度量,如路程、历程、里程、车程等。据考证,“方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九章算术》中,其对“方程”的解释为“群物总杂,各列有数,总言其实,另每行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其中“方”代表算式组的形状,“程”就是度量。而《九章算术音义》一书中对“方程”解释为“方者,左右也。程者,课率也。左右课率,总统群物,故曰方程”,其中的“方”是指左右相等的等式,“课率”就是配备系数。

二、“和”与“合”,“除”和“除以”

数学术语是经过千锤百炼、沿用至今的,由于文字的引申义不断丰富,逐渐掩盖了其的本意。比如,加法的得数为何称为“和”而非“合”?似乎合并之“合”更为贴切。“和”的本义为唱和、附和,需要伴奏辅助主旋律,于是“和”也有凑在一起的意思。而“合”的本义是关闭,如闭合、合拢,后来引申为聚集、聯合之意。

在字典里,“除”含有去掉、减少之意,又有分的引申义。除法实际上就是减数相同的连减计算的简写,与乘法的连加简式相对应,互为逆运算。可为什么要将“除以”和“除”区分得那么清楚呢?如“8÷4”读作“8除以4”或“4除8”,而读作“8除4”就是错读,要明白其根本原因,就要追溯到古汉语的倒装句式。所谓“8除以4”,实际上是进行宾语前置的倒装转换,还原到正常语序是“以4除8”,就是用4去分8的意思。

相关问题还有“除法得数为何叫‘商”等。日用语境下,商为商量、商业之意。“商”在古代表示计时工具中的刻度线,刻度线就是标准线“—”,以便于测量。所谓“商量”,就是先确立“商”在哪里,然后“量”大小。“等分除法”中的“总数”其实就是商,其中“一份”就是量,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用商来表示除法结果了。

三、“正比例”与“反比例”,“比”和“比例”

首先,研究“比例”的含义,这个词汇并不是用“比”作为“例”的定语。实际上,在古汉语里,“比”和“例”是一对同义词,组合成一个并列语词,隐喻的含义是两个比相同。因此,“比例”就是指两个相等的比的式子。如[1∶2=2∶4]就是一个比例式,这种比例被称为几何比例。还有一种算术比例,表示两个相等的差。如25-5=40-20就是算术比例,将25、5、40、20四个比例项有序展开,可以看出前项与后项之和等于两中项之和,也就是25+20=5+40,这个性质与几何比例中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不谋而合。

古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含义与现代大相径庭,正式提法是“正反比”,即“若a[∶]b为正比,则b[∶]a或者[1a∶1b]是反比”。这里,“正反”有两种含义:一是比的前后项进行颠倒,反转过来;二是对比的前后项求倒,反转。如a[∶]b改为[1a∶1b],就是将分子和分母反转。

数学强调逻辑思维和算术本质,而知识具有继承性和可塑性。如前面论及的“几何”一词,在现代数学专业术语中就变成空间与图形的意思;“质数”一词,古代指数根的意思;有人建议分数的读法应改革,如[34]应读作三分以四,这样读既符合自上至下的阅读习惯,又与除法算式的读法保持一致……

应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值得关注的,即使是教师认为司空见惯的问题,说不定学生经过思考后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因此,在“变教为学”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加以鼓励和引导,保护学生的尊严,这样教学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渗透数学知识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跟小灵通学数学知识的英语表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