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使花俏,课堂结尾同样精彩
2018-09-28魏秋叶
魏秋叶
精彩的课堂结尾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或内容总结归纳,或知识拓展延伸,或情感渗透升华,或说写学法迁移。这样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收到“绕梁余音不绝耳”、“课虽尽意未尽”的教学效果,从而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有益的启迪与思考。
一、内容总结归纳——碧水东流至此回
一堂课的教学犹如一个圆,导入是起点,结尾就是终点,而终点连接到起点,首尾圆合,浑然一体。课堂结尾时,教师以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不但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回归整体,首尾呼应,以达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目的。
案例片断1: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忆江南》
板书:忆江南。齐读课题,质疑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谁忆江南?
生2:作者为什么忆江南?
生3:作者忆江南的什么?
……
师:江南为官虽然只不过短短的三年,但值得词人回忆的事情却是太多太多了,我们刚才学习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在《忆江南》旁再出现两首诗)
师:自由读,齐读。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呢?(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学生接读)
师小结:在这节课的开始,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们读了课文,答案知道了吗?词人忆——江南的景,忆——江南的事,忆——江南的情!让我们再次朗诵这三首《忆江南》。配乐全班诵读三首词。
唐代散文大家韩愈所云:“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归纳总结,温故知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上升到新的认识。在课的导入时,教师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学生读课题后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这堂课的学习。而在课堂的结尾处引导学生根椐课题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自己的答案,消除悬念。此时,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使课堂的导入与课堂的结尾连成一个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教学的内容,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二、知识拓展延伸——能探风雅无穷意
当一堂课所教内容学完后,教师根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之成为联系课外学习的纽带,促进学生课后思考、阅读、探索。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所阅读的课外读物与本课内容密切相联,拓宽知识,扩大视野。
案例片断2: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妈妈的帐单》
师:一位英国诗人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感谢彼得的妈妈,她的帐单不仅让彼得懂得,也让我们懂得了母爱的无私、无价、无声;懂得了妈妈的爱,是献给儿女的最温暖、最深沉、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永远在心中铭记这份爱的帐单。(板书:爱)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师: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我们在哪里,身上都系着母亲的牵挂。(课件出示:[英国]玛格利特·魏德玛的《妈妈的牵挂》,配乐)
妈妈的牵挂
[英国]玛格利特·魏德玛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
冬天在窗边,
夏天在门旁,
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急不安。
……
无论我们在哪里,
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师小结:其实,每个人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伟大而平凡,课外再去找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来读读,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冰心的《繁星》等等,相信这些隐藏在文章中的母爱又能叩击着你心灵深处的那根情感之弦。
从学生认知活动的整体看,每堂课的学习终点,应当同时又是新认知活动的起点。课堂结尾时,当学生学文本的知识后,在感悟妈妈对自己关爱的同时,深情朗诵从课外书中引进的《妈妈的牵挂》,大大激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这样的课堂结尾就是拓展延伸,引导了学生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本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课外向生活开放,课上再现于生活,课后拓展于生活”。为此,课堂教学结尾时,应该把结束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从课堂获取的知识在课外的延伸和拓宽,实现课内外资源整合的开放性学习格局,使学生从“小课堂”走入“大课堂”。
三、说写学法迁移——文有脉络一点通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可能发展,并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达到理解、感悟、想象的作用,把这些想象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从而掌握各种能力。
案例片断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
师引导:盘古为了美丽的宇宙无私地奉献着,他的身体发了巨大的变化。仅仅是课文中提到的这一些吗?从哪可以看出来?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当一个小小神话作家,写一写。
小练笔:他的 ,变成了 。
自由准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1: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条条绿绿的树枝。
生2:他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高大的山峰。
生3:他的鼻子,变成了一个个黑黑的山洞。
……
师小结:盘古,人类的老祖宗,他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成了所有的一切的一切。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而在这堂课的结尾处,利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仿照句式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加以引申、迁移、运用,写出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语言得以运用,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潜能。这样的课堂结尾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又便于学生的个性表达,保证了语言训练的有效落实,促进了语言能力的真正发展。
一首完美的乐曲,它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章,更要有一个令人深思、触人情感的终章才能让听众在听中感受,在听中回味。而一堂课的课堂结尾犹如一曲动人乐章的尾声,它应体现着文本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课后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激发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咀嚼、回味、联想、创新。課堂的结尾要因人而变,因文而结,根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灵活地选择课堂结尾的设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