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泰山文化对其周边古建筑群落的影响

2018-09-28孙雯雯闫绚魏亚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筑环境融合

孙雯雯 闫绚 魏亚军

摘要:泰山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历史上一个缩影,与之相伴而生的泰山古建筑群落,至今都对世界建筑设计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将对泰山周边古建筑群落的代表性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泰山文化在其周边建筑群落设计中的影响。并由此结合中国现代设计环境所面对的现实,引起对泰山古建筑群落审关价值的重视及保护。

关键词:泰山文化;建筑群落;建筑环境;融合

中图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94-01

一、前言

在世界建筑史上,延續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鲜明、影响广泛的中国古建筑,历来以建筑群体灵活的组合关系、跳跃的空间层次及形态丰富的组合构建而见长。中国人思想意识中“天人合一”开倡导的自然与人相结合的观念,不是刻意的追求表面的形式,而是遵循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泰山古代建筑群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审美特征的杰出代表。

二、泰山古建筑群与泰山文化

(一)中国文化史的局部缩影一泰山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泰山作为乞求报答寰宇的地点,传闻在太古有72君封泰山,当我们迈入阶级社会,封禅的一系列活动又戴上了“君权神授”的颜色。

宋真宗以后,历代帝王的封禅活动中,遗留下大量历史古迹,同时产生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在很多的人文景观中众多文人骚客的名言都成为泰山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写照,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赞叹,杜甫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就千古绝句。泰山以她宏伟的身形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华民族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互相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其文化系统,囊括了封禅文化、文人登山文化(含诗、文、碑刻)、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景观文化等等。

三、泰山古建筑群落的特色

(一)善择基址,因地制宜

在历史的长河流转过程中,帝王封禅制度使得泰安城受到民众的礼神、文人骚客得游历,经济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并渐渐地形成了山不压城、城不占山,而又“山城一体,的独特格局。在古代中国的主要哲学流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并在泰山的古建筑群也产生了协调和整合与自然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对周边自然环境利用与结合,因自然之势,加以人工治理,形成泰山古建筑群落的基本形制。

1.历史——泰山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建成于泰山文化形成之初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古代文人曾多次提起此处,三国魏曹植写到“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唐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阀”的吟咏,可见泰山建筑文化存在的历史久远性。

2.地理——泰山王母池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地理位置,座落于飞虬岭下,东傍梳洗河,北临虎山水库,属于泰山名胜带“丽区”。王母池建筑群历史悠久,经历代重建和修缮,融合了我国古代文化与精神,因此备受历代文人的喜爱。王母池面积不大,但它是泰山寺庙中保存最久、保存最完好的水池。据记载,即使在泰山持续干旱的年份,水也从未枯竭。

从整个庭院看,中心轴线清晰,建筑清晰明了,布局清晰。道观便安卧在青山绿水之间,台基的设立使其倚势而立,不可不称其为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环境完美体现的典范!

(二)位置选择和建筑结构的创作上,灵活多变

1.泰山的建筑群落大都位于景观壮丽的南坡,这与其封禅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从红门到岱顶长达10公里的天梯两侧,从泰山的自然风景与人文观念出发。这10公里的天梯在序列空间位置的安排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

2.斗母宫整体形制组合较为自由,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多为歇山顶,另有部分硬山与悬山顶。院落分为前、中、后三院,以中国传统画卷的形式分阶段的领略泰山文化和建筑形式的文化。正殿西侧是锡山门。屋檐下有一对石雕,雕刻精美,玉石光滑,钟鼓的两层在门的两侧分开。

在泰山雨季,“飞龙涧”将在地面上形成三叠瀑布。当夜幕降临时,月亮悬在空中,三个水池的景象映照着月亮,俗称“小三潭印月”,冬季亦会形成三叠冰挂可谓“雄中藏秀”。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映生辉。内部绿植秀雅,不乏历史悠久之碑刻、名泉和古树,更增添环境之优雅,文化内涵之深厚。

四、结语

泰山文化不仅是整个中国文化历史上一个缩影,与之相伴而生的泰山古建筑群落,至今都对世界建筑设计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它把宏观构思上的整体和微观艺术处理,互相渗透,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达到极致,而我们作为新时代建筑设计的从业者,也应当好好思考如何应用这些历史文化中的优良经验,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建筑环境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蜀河古镇的美学探究
基于CPS的建筑环境数据级检测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