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会馆建筑设计及周围环境分析
2018-09-28孙梦丽
孙梦丽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积淀的宝贵的财富。本文主要通过对自贡市西秦会馆的建筑设计以及周围环境分析,探索其美学价值和对现代设计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环境;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53-01
一、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也迅速崛起,古建筑之美一度被埋没,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匮乏,使现代人的审美又出现返朴归真的现象,传统建筑当下越来越得到重视,下面就我对自贡西秦会馆的考察谈一谈传统传统建筑的美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分析。
二、西秦会馆历史渊源
西秦会馆是川南地区保存较完善的会馆之一,在198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在主要是作为自贡市盐业博物馆对外开放。谈到西秦会馆的历史必然和盐有着密切联系,自贡已经有两千多年的产井盐历史,随着盐业的发展陆陆续续许多外地的商人来自贡做生意,其中陕西、山西的商人较多。陕西来自贡的盐商越来越多他们为了叙一叙乡情,彰显一下富贵而修建了这个会馆。西秦会馆在建造时材料都是外地材料,也是因陕西而建故名为西秦会馆。自贡西秦会馆背倚着自贡市风景秀丽龙凤山,旁边是水流湍急的釜溪河,前边是繁华的街区。西秦会馆是南北方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也是自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西秦会馆建筑分析
西秦会馆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会馆以清代和明代宫廷建筑和民间建筑相互融合,造型上别出心裁,整体布局工整,沿中轴线两边对称,建筑依次升高,主次分明既有节奏也有变化,搭配周围的植物造景,达到了虚虚实实的变化。
1.建筑风格分析。建筑整体是明清清时期建筑风格,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建筑体量从前至后依次叠加,建筑风格整体统一,细节变化丰富,每个部分都以四合院形式围合,这种形式是清朝时期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内部水池、假山交相辉映,这正是清明时期南方建筑注重营造这种庭院环境。
2.建筑布局分析。会馆门口是一对互相张望的石狮,再往前是武圣宫大门、门内北面由戏楼、大观楼和最上面的福海楼组成的三重建筑,左右为贲鼓、金镛二阁,南面是大丈夫报厅,四面通过走廊连接互相围合中间部分是天街广场构成了建筑的第一个部分,穿过大丈夫报厅便是第二部分参天阁,参天阁两侧各有水池,前为抱厅,两侧为客廨列,后为中殿,走过中殿便到了会馆的第三部分正殿。正殿左右是内轩、神庖拱,矗立于会馆的最高处。
3.装饰分析。西秦会馆装饰也是构成会馆的重要部分主要以木雕、石刻,彩绘、泥塑为主,一进门处两个石狮相对扭头相望,张牙舞爪,颇显威严。会馆第一部分大丈夫报厅处的石雕二十四孝,生动的以刻画的方式展示了“埋儿奉母、行佣供母、刻木事亲、戏彩娱亲”等孝敬父母的故事。八仙的题材在会馆石雕和木雕上也常出现,有“空八仙”“水八仙”“散八仙”“寿八仙”等等。参天阁的藻井彩绘采用对称布局,装饰元素有菊花、兰草、云纹、回形等。
四、西秦会馆景观环境分析
会馆整体建筑楼与景虚实相生,不单单是只是楼,也有景的搭配,有虚有实。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就是强调“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手法,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1.外部景观环境分析。西秦会馆外部景观环境主要是西秦会馆的选址根据风水学的理念“枕山、环水”的特点,西秦会馆就背靠着龙凤山,在釜溪河边,选址于这种高山流水的自然风景之中,重檐叠错的的建筑位于青山绿水之间。
2.館内景观环境分析。西秦会馆内部建筑与景观交相辉映,并不单单楼宇,有假山,水池相互融合,虚虚实实,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以第二部分参天阁两侧水池为例,水池以参天阁为中对称布局,参天阁中的拱桥将水面分为两部分,水池两侧仍可看到天空,使得建筑与水景与蓝天相结合,虚实相生景中有楼,楼中有景,既有观赏性同时也具备实用性,使人顿是觉得柳暗花明。
五、结语
本文结合自贡的盐文化对西秦会馆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西秦会馆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与建筑装饰。通过调研分析,发现西秦会馆的建筑装饰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布局精巧,会馆景观部分的设计运用的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景观布局注重意境的表达。中国传统建筑的美,仅仅用简短的文字无法表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慢下来生活,发现美,体会传统文化的魅丽,运用到设计中,将传统文化以新的方式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