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镜联合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2018-09-28夏仁品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卿 哲,段 键,夏仁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650032)

临床中存在相当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例[1-2],尤其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会诱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管炎等,对患者危害极大;一般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随着腹腔镜及胆道镜在胆道外科的广泛应用,目前多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3-4]或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其中LTCBDE为联合腹腔镜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下端并取石,无需切开胆总管,有其特有优势。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为125例患者行LTCBDE,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12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TCBDE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 80例;17~76岁,平均(44.5±16.0)岁。 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发热20例、黄疸75例,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例、急性胆囊炎2例。患者均经术前病史、体检、腹部B超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无结石。其中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16例,3例有剖宫产史,2例有阑尾切除史,余均无腹部手术史。病例选择标准:(1)无严重心肺疾病,能耐受全身麻醉;(2)术前腹部B超及MRCP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石数量≤5枚,直径≤15 mm,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无结石;(3)无胆道肿瘤及胆管畸形变异,如胆囊管汇合异常;(4)胆囊三角无明显水肿粘连。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四孔法施术。剑突下2 cm处为12 mm主操作孔,胆道镜经此孔取石,脐下缘做10 mm弧形切口,作为观察孔,分别于肋缘下右锁骨中线及右腋前线做5 mm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患者取胆囊切除的头高足低、右高左低位。首先分离胆囊三角,充分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胆囊动脉用生物夹夹闭并离断;近胆囊侧用钛夹夹闭,距胆总管汇合部0.5 cm左右(尽量接近汇合部)用剪刀垂直剪开胆囊管1/2~2/3,不剪断,具体根据胆囊管直径,以能正常置入胆道镜为宜,如胆囊管较粗,剪开可较小,反之剪开则较大,必要时微切开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切勿损伤胆总管。用胆道探子依次扩张胆囊管管腔,一般最大至6号探子,见图1。置入胆道镜时,可将剑突下切口尽量往下压,使切口下端尽量靠近胆囊管剪开处,便于操作胆道镜,使用分离钳撑开剪开的胆囊管,胆道镜顺利进入,探查取石,见图2~图4。取石完毕,再次进入胆道镜探查或行术中胆道造影,确保十二指肠乳头开闭功能良好及无结石残留,见图5。胆囊管残端使用生物夹夹闭,如残端较短,则用3-0可吸收线缝闭。最后切除胆囊,常规不放置引流管,如术前并发胆管炎及胰腺炎,术中评估炎症水肿较重,则留置文氏孔引流管,术后2 d左右拔除。

图1 使用胆道探子扩张胆囊管

图2 双镜联合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

图3 胆道镜经胆囊管进入胆管

图4 胆道镜下胆总管结石

图5 取石后的十二指肠乳头

2 结 果

122例成功完成LTCBDE,成功率97.6%(122/125),术中均使用胆道探子扩张胆囊管,其中12例因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夹角过小,而行汇合部微切开,探查后用3-0可吸收线缝闭;失败的3例患者中,1例因胆总管结石巨大,直径约2 cm,且坚硬,无法通过胆囊管取出,遂改为胆总管切开;2例合并急性胆囊炎,胆囊管周围炎症水肿,严重粘连,改行LCBDE。122例成功施行双镜联合LTCBDE的患者,手术时间 60~130 min,平均(80.4±15.7)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0.4±4.5)mL;术后住院2~7 d,平均(4.3±1.9)d;住院费用 12 130.2~21 378.5元,平均(16 542.0±2 375.6)元。除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囊炎患者外,余者均与LC处理相同,术后第1天开始进流质饮食,下床活动,术后对症支持治疗,均未使用抗生素。全组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4/122)。其中2例患者剑突下切口积液,换药数次后完全愈合。1例结石残留,术后2周因腹痛复查,发现胆总管上段结石,行ERCP+EST成功取出结石。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最高38℃,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3±4.2)个月,除1例因结石残留(行ERCP+EST取出)腹痛外,余者均恢复良好,无结石复发及相应症状出现。未成功的 3例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0 min、145 min、175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 20 mL、35 mL、5 mL;术后分别住院 6 d、7 d、7 d;住院费用分别是22 580.8元、24 596.5元、25 158.7元;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行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后拔除T管。

3 讨 论

随着腹腔镜及内镜技术的发展,胆道结石的治疗由传统开腹手术发展为LC、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双镜联合LTCBDE,其实质就是探寻一种既能解决疾患,同时将创伤降至最小,使患者最大受益的手术方式。LTCBDE利用胆囊管这一自然通道探查取石,既避免了切开胆总管所致的创伤,又能保住Oddi括约肌的功能[5-7],对于许多患者而言,无疑是最佳选择。文献报道[8],LCBDE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TCBDE。

3.1 LTCBDE取石技巧 我们利用剑突下2 cm切口,便于胆道镜操作;充分游离胆囊管,辨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微切开两者间的粘连[9],尽量减少两者夹角,但切勿损伤胆总管侧壁;一般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囊管均较粗,且柔韧性好,距胆总管汇合部0.5 cm左右(尽量接近汇合部)用剪刀垂直剪开胆囊管1/2~2/3周径[10],具体根据胆囊管直径,以能正常置入胆道镜为宜;如胆囊管较粗,剪开可较小;反之,剪开则较大。用胆道探子依次扩张胆囊管管腔,一般最大可至6号探子,置入胆道镜时,可用分离钳撑开剪开的胆囊管,便于胆道镜的置入。使用胆道镜前,可在胆道镜上擦拭石蜡油,以增加润滑,减少阻力,便于操作。最后经胆囊管探查取石,用生物夹夹闭胆囊管残端,如残端较短,用3-0可吸收线缝闭即可。

3.2 LTCBDE的优势[11-12](1)因无需胆总管切开及缝合,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本研究中1例患者手术时间仅60 min,与LC相似;(2)术后排气时间早,进食时间早,康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减少,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3];(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把握好手术指征,术后残石率低,本研究中122例LTCBDE患者,仅1例结石残留;(4)相较LC+ERCP+EST,保存了Oddi括约肌功能,尤其年轻患者,可明显减少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但通过我们的探索,总结出几点相对禁忌证: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或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以上的胆道结石,基本无法取出,建议首选LCBDE或开腹胆道探查术,因此术前必须行MRCP或胆道造影,明确结石位置,术中胆道镜进水速度放慢,以免将下段结石冲入肝内胆管;结石数量较多为相对禁忌,文献报道少于10枚[14],我们的经验则是结石数量少于5枚,直径一般<1.5 cm,行LTCBDE相对具有优势,结石残留可能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我们处理的患者结石最多12枚,虽然完全取出,但费时费力,还存在一定的运气因素,因此不作推荐;对于直径较大的胆总管结石(>2 cm),甚至存在结石嵌顿,建议果断改行胆总管探查,本组中仅1例患者胆总管结石较大,直径约2 cm,尝试一次失败后,改行LCBDE;如果LCBDE再次失败,则行开腹胆道探查术。此外,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如胆囊管水肿粘连严重,也不宜行LTCBDE,本组2例患者合并急性胆囊炎,胆囊管处组织水肿粘连,果断改行LCBDE;如果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水肿,建议改行开腹手术。

总之,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双镜联合LT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尤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15],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把握好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此术式是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橡胶树miRNA 探查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