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2018-09-28郑国璋郭鹏军郭政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7期
关键词:天水经济区用水量

肖 杰,郑国璋,郭鹏军,罗 悦,郭政昇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临汾 041004)

0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1-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显著增强,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并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导致水环境的恶化,从而降低了水环境承载能力[1-3]。因此,科学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已是21世纪区域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1]。如段春青等[4]总结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历史、现状、内涵和特点,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可支撑的合理规模”概念和基于现代进化算法思想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思路; 郑微微等[5]认为目前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判断和水资源承载规模的判断两方面,并通过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来评价我国农业生产污染状况,据此对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提出了建议; 龙胤慧等[6]等基于模糊评价法、承载能力计算模型、GIS方法对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一系列研究方法、计算模型相继被提出与采用[7-9],如综合评价法、多目标分析法,PSR模型、综合计算模型等,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方法借鉴。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王美霞等[10]采用定量分析与GIS方法得出经济区水资源负载指数较大,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水资源超载状况较为严重; 南彩艳等[11]基于改进的SPA模型得出关中地区除咸阳和渭南水土资源承载等级为Ⅱ级外,其他地市均为Ⅲ级,承载基本平衡; 王宁等[12]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得出关中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均远大于其生态承载力。

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区,是我国西北地区大量资源的汇聚消耗中心,又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西部乃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西部大开发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开发利用潜力逐渐提升,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否能支撑起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探究。因此,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构建评价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经济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关中地区,商洛市商州、洛南、丹凤、柞水四县和甘肃省天水市,总面积7.980万km2,如图1所示。经济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有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由西向东流经;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3℃,年降水量500~800mm。年平均总供水量64.924亿m3,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8.86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占58.460%。

图1 关中—天水经济区行政区划图

2016年末,经济区总人口2 993万人、GDP为1.38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650万亿元,三者分别占西北地区的29.670%、33.140%和34.510%; 城镇化率为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 万元GDP耗水量46.870m3,与2015年相比降低了14.100%;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动,经济区经济增长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选取

选取合理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是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趋势的关键[4、8]。该文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与相关研究[3、8、13],选取了16个反映经济区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系统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遵循科学性与简约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可比性与可行性原则,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

序号指标层指标内涵单位X1GDP总值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亿元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反映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力度 亿元X3总人口反映人口规模大小万人X4城市人口比重反映城镇化程度%X5水资源总量反映水资源丰度 亿m3X6万元GDP耗水量反映水资源的经济效益m3/万元X7农田灌溉用水量反映农业灌溉用水状况亿m3X8总供水量反映水资源的供水能力 亿m3X9工业用水量反映工业用水状况亿m3X10农业用水量反映农业用水状况亿m3X11居民生活用水量反映居民生活用水状况亿m3X12生态用水量反映生态环境的保障程度 亿m3X13城镇公共用水量反映城镇公共用水状况亿m3X14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规模亿m3X15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量反映三次产业中污水排放规模亿m3X16第二产业污水排放量反映二次产业中污水排放规模亿m3

2.2 研究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各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有利于为经济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1、3、13]。主成分分析法即进行降维处理,用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较多变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他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13]。

具体计算步骤是:(1)对原始数据采用最大离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数量级和量纲带来的误差影响; (2)计算数据标准化后的因子相关系数矩阵; (3)计算特征值、特征向量、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一般取累计贡献率≧85%的确定为主成分; (4)计算主成分载荷; (5)用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对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3、13]。

其中,F1、F2是主成分得分,F是主成分综合得分。主成分得分有正负之分,仅表示水资源承载力所处的相对位置[1、3]。得分为负,表示该年份在研究期内所处的相对地位是在平均水平以下,得分为正即被评价年份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得分越高,水资源承载力越小,开发利用潜力越小; 得分越低,水资源承载力越大,开发利用潜力越大[1、3]。

2.3 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公报、《天水市统计年鉴》、天水市统计公报(2008~2017年)和陕西省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厅发布的水资源公报(2008~2017年)。

3 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3.1 纵向变化分析

关中—天水经济区2007~2016年水资源状况如表2所示,在SPSS17.0平台下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表3)和主成分载荷矩阵(表4)。

根据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子主成分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得出: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8.062%,表明前两个主成分能够全面地反映影响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因子,能体现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年际变化。

表2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状况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X13 818.510 4 747.760 5 720.310 6 937.950 8 394.030 9 645.930 11 013.320 12 099.810 12 848.010 13 803.900 X22 675.240 3 647.860 4 983.800 6 567.690 7 357.650 9 429.800 12 216.960 13 768.060 14 761.430 16 464.990 X32 940.710 2 953.740 2 961.520 2 926.880 2 935.410 2 945.350 2 952.750 2 960.740 2 973.930 2 992.520 X444.315 45.330 46.792 48.510 49.676 51.360 52.296 53.287 54.386 55.386 X596.060 87.780 123.640 164.750 198.960 114.530 102.100 112.440 103.054 85.360 X6161.293 139.488 119.221 97.166 87.930 74.175 64.416 57.661 54.565 46.873 X731.170 30.810 30.180 30.010 29.210 28.740 28.440 28.800 28.495 27.789 X860.210 64.860 63.600 62.950 65.730 65.080 65.560 66.530 67.600 67.120 X99.524 10.193 8.975 9.145 9.197 9.019 9.311 9.586 9.984 9.567 X1036.155 36.412 36.186 36.238 34.385 35.075 34.624 35.029 34.875 34.487 X117.846 7.592 9.035 8.196 5.907 9.305 9.492 9.672 10.056 9.938 X120.925 0.880 0.888 0.987 2.040 1.600 2.089 2.270 2.620 2.760 X131.886 1.838 1.197 1.806 2.021 2.048 2.107 2.089 2.218 2.478 X142.972 2.970 3.009 3.488 3.516 3.631 3.733 3.981 4.121 4.225 X150.966 0.553 0.414 0.801 0.856 0.943 0.948 0.957 0.995 1.169 X165.119 5.392 4.281 4.351 4.425 4.164 4.193 4.787 4.816 4.614

表3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X1X2X3 X4 X5X6 X7 X8X9 X10 X11 X12X13 X14X15X16X11X20.9941X3 0.6350.6841X4 0.9970.9870.6041X5-0.163-0.239-0.637-0.1201X6 -0.970-0.948-0.495-0.982-0.0121X7 -0.966-0.944-0.560-0.9750.0640.9731X80.8560.8320.6260.849-0.084-0.853-0.8341X9 0.1000.1460.4050.049-0.5370.0610.0820.2981X10-0.829-0.784-0.376-0.826-0.1220.8170.884-0.7310.0841X110.6470.6990.6840.642-0.649-0.584-0.5730.4210.094-0.2211X120.9510.9390.6270.937-0.107-0.886-0.9120.8400.197-0.9080.4631X130.7450.7410.4030.729-0.234-0.648-0.6950.5830.375-0.7240.2880.8071X140.9810.9760.5610.982-0.097-0.952-0.9290.7990.114-0.7940.5990.9360.7931X150.6900.6920.2970.681-0.179-0.592-0.6450.3380.104-0.6870.3510.7400.9040.7591X16-0.306-0.2550.152-0.359-0.4470.4760.488-0.1400.8600.394-0.187-0.1700.100-0.267-0.0621

由表3得出,经济区所选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如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4(城市人口比重)、X12(生态用水量)、X14(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和X1(GDP总值)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94、0.997、0.951和0.981,符合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条件,能够对经济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表4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子主成分载荷矩阵

变量12变量12X1-0.748-0.576X90.9980.045X20.985-0.095X100.9950.090X3 -0.9830.181X110.9980.044X4 0.9950.088X120.9990.030X50.728-0.597X130.9990.032X6 -0.4160.885X140.9990.032X7 0.9960.082X150.9990.031X80.9880.133X160.9980.040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表4)可知,第一主成分与X2、X4、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于95%; 与X1、X3和X6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第一主成分与经济区水资源供需量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有关。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总量年平均在118.867亿m3,降水量年平均在629mm,地表水与地下水总量平均分别是101.084亿m3和58.200亿m3,相比我国东部、南部等沿海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明显偏小。水资源总量地区差异与年际差异也较大,如商洛和宝鸡的水资源总量最多,均在20亿m3以上; 咸阳、杨凌、铜川最少,都在4亿m3以下; 在2010年和2011年,水资源总量最多,都超过165亿m3,而2008年(87亿m3)和2016年(85亿m3)最少。10年间,经济区水资源供水量保持稳定,维持在65亿m3,但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使水资源的消耗与污水排放量增加,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的负担加大。

第二主成分与X6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88.5%; 与X1、X2、X5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第二主成分与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图2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变化

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使得万元GDP耗水量逐年减少, 2016年仅为47m3,而2007年万元GDP耗水量达160m3,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但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消耗逐年增加。如在2007年末,经济区GDP为3 818.51万元,总人口2 940.71万人,人均GDP为1.298 499万元,居民生活用水量为7.846亿m3; 而到2016年末,经济区GDP、总人口、人均GDP相比2007年分别增加了2.3倍、50余万人、2.6倍,居民生活用水量达10亿m3。人口是水资源承载力的客体,又是水资源承载力的动力和压力因素; 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使经济区的用水量、耗水量、排污量等都逐年增加,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的压力将逐渐加大。

通过用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对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图2): 2007~2016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可分两段:在2007~2011年,经济区综合得分由2007年的-0.067递减至2011年的-1.954,数值都为负,表示该年份在研究期内所处的相对地位是在经济区平均水平以下,但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在逐渐提高。在2011年后,经济区综合得分保持逐年增长,得分由2011年的-1.954递增至2016年的1.877,且在2012年后得分均为正,表明被评价年份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平均水平之上,但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则在2011~2016年开始逐渐减小。原因是经济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使经济区的用水量、耗水量、排污量等都逐年增加,经济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逐渐增强,而水资源承载力却逐渐降低。

第一主成分得分逐年上升,表明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逐年降低,原因是第一主成分与经济区水资源供需量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密切相关; 即水资源总量地区差异、年际差异较大,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使水资源的消耗与污水排放量增加,使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的负担加大。第二主成分得分变化趋势和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总得分趋势大体一致,原因是第二主成分主要与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即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增加; 但人口的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使经济区的用水量、耗水量、排污量等都逐年增加,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的压力将逐渐加大,影响了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的提高。

3.2 横向变化分析

采用2007~2016年的分地市平均数据(表5)对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SPSS17.0软件平台下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5.368%,表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全面地反映影响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因子,能体现各地级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

表6是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子主成分载荷矩阵。由表6可得,第一主成分与X1、X2、X3、X9、X11、X13、X14、X15、X16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大于95%; 与X6存在较强的负相关,表明第一主成分与经济区各地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第二主成分与X6、X7、X10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70%以上; 与X1、X2、X4、X5、X11、X12、X13、X14、X15、X16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了经济区各地市工农业用水量对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第三主成分与X5存在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93.8%; 与X4、X7、X8、X9、X10、X13、X15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第三主成分与经济区各地市的水资源禀赋状况有关。

表5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初始均值

地区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铜川市渭南市商洛市杨凌区天水市X1 4 057.612 1 474.806 1 246.371 239.807 1 033.079 398.839 68.199 384.240 X2 3 868.364 1 693.942 1 412.651 206.841 1 149.432 430.765 73.510 351.843 X3 854.126 496.133 374.805 84.234 535.953 246.432 18.936 343.736 X4 70.386 45.357 46.290 58.483 51.266 40.171 50.747 38.370 X5 22.709 5.846 31.939 2.504 10.333 39.215 0.134 6.187 X6 46.792 90.697 61.259 40.866 183.210 94.928 60.900 143.578 X7 5.850 6.412 3.970 0.192 10.047 1.241 0.190 1.462 X8 16.825 11.250 7.018 0.849 14.351 2.945 0.343 11.343 X94.009 1.899 0.864 0.297 1.453 0.543 0.015 0.370 X106.832 7.660 4.788 0.305 11.648 1.577 0.219 2.318 X113.744 1.203 1.104 0.209 1.214 0.610 0.077 0.543 X121.095 0.141 0.089 0.020 0.104 0.109 0.016 0.132 X131.181 0.291 0.134 0.031 0.189 0.069 0.016 0.058 X141.838 0.411 0.421 0.109 0.451 0.203 0.045 0.088 X150.471 0.128 0.054 0.015 0.123 0.028 0.007 0.034 X162.283 0.621 0.513 0.152 0.556 0.261 0.009 0.218

表6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因子主成分载荷矩阵

变量123变量123X10.988-0.1210.034X90.9890.000-0.031X20.984-0.0650.052X100.6180.731-0.076X3 0.9410.2950.106X110.994-0.0700.073X4 0.680-0.447-0.437X120.931-0.2810.018X50.254-0.0940.938X130.971-0.211-0.037X6 -0.1010.9230.012X140.980-0.1830.029X7 0.6220.712-0.084X150.985-0.120-0.068X80.8060.524-0.045X160.986-0.1560.026

经济区各地市间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意识不同,这都将不同程度影响到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 相反,各地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保护意识提高,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都将会得到增强; 供水能力、污水处理能力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近10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区各地市中水资源禀赋最优的是商洛、宝鸡两市,原因是宝鸡、商洛境内有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众多支流,流域面积广,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地表水与地下水总量均位于经济区前列。如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横贯宝鸡市境内206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510亿m3; 长江以嘉陵江上游河段为主干在宝鸡境内流长72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270亿m3,水资源禀赋较优。商洛市境内沟壑纵横,河流密布,流长10km以上的河流约240条,集水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67条,河网密度在1.300km/km2以上,是经济区较为理想的地表水源基地。但商洛市、宝鸡市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差异大,直接影响到两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较低,供水能力、水资源利用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较差,降低了两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得分优势。水资源禀赋靠后的是铜川市和杨凌区,水资源总量均不足2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总量平均也都低于1.500亿m3,水资源禀赋优势较弱,与两市土地面积狭小密切相关; 但铜川、杨凌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较高,供水能力、水资源利用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水资源禀赋较弱的劣势进而成为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最大的地区。在水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工农业用水量消耗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各地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如咸阳、西安两市,工农业用水量高达8亿m3,西安甚至超过11亿m3,与西安、咸阳发达的制造业有关; 但事实上,西安、咸阳两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相比经济区其他地市较低。

图3 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树状图

在SPSS17.0软件平台下,运用系统聚类法对2007~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得分进行分类得出,如图3所示:第一类是西安市和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得分均超过了1.300,表明两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小,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水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集中且数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第二类是宝鸡市和渭南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较小,两市均为农业生产大市,水资源的用量与消耗较大且利用率较低。第三类商洛市和天水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居中,两市不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工农业生产,在经济区各地市中均处较低水平,水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相对较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第四类是铜川市和杨凌区,水资源承载力得分虽然均小于-2.250,但两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却最大,原因是两市虽然面积狭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总量和供水量都相对较小; 但两市经济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较高,供水能力、水资源利用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较强,进一步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对水资源承载力的促进作用,也揭示了经济区水资源对其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制约作用[14]。同时,一个地区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系统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都将影响着一个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甚至对一个地区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1)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得分由2007年的-0.067增加至2016年的1.877,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则呈逐渐增大趋势。水资源承载力大小的变化说明随着经济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限的水资源供给与不断增长的需求量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高低能够支撑起经济发展的程度; 若以水量作为约束,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导致水环境的恶化,从而降低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一个地区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系统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等都将会影响到一个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甚至对一个地区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区内各地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从地区来看,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最高,达1.774,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最小; 原因是西安经济实力雄厚,位于经济区之首; 但西安市人口集中且数量大,境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且水环境污染严重,高强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将直接影响到西安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的提高。而杨凌区得分最低,为-2.273,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最大; 原因是杨凌虽然面积狭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总量和供水量都相对较小,但经济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较高,供水能力、水资源利用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较强,促进了杨凌水资源承载力的增强。从分类来看,第一类是西安市和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最小; 第二类是宝鸡市和渭南市,水资源承载力较小; 第三类是商洛市和天水市,水资源承载力居中; 第四类是铜川市和杨凌区,水资源承载力最大。为了促进经济区各地市间水资源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承载力较大的杨凌区、铜川市,应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的结构性、空间性格局进行优化并严格管控,可适当提高过境水利用量和外部人工引入水源来缓解压力; 而对水资源承载力较小的西安、咸阳两市,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用水优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水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

(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还有人口数量、水资源供需量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因此,经济区要想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促进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由耗水型经济结构向节水型经济结构转变; 开展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和污水处理,通过开展绿色考核机制、排污权交易等方式对高耗水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督查; 大力发展节水工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应控制经济区人口的合理容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应大力开发推广节水设施,努力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加大对生活用水的管理力度。第三,加大储水设施和兴建调水工程来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枯水期水资源短缺问题; 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对水资源质与量的要求,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第四,加强工农业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 保障粮食、蔬菜产品的安全与有效供给,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对于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大力推广高产耐旱作物,以进一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压力。

猜你喜欢

天水经济区用水量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