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2018-09-28陈睿
陈 睿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市分校,贵阳 550005)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何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于复合系统,由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两项子系统组成,这两项子系统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相互交织、作用和耦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均由两个子系统共同构架,只有两个子系统统筹协调,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形成“生态—经济”合力,才能推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方面最大化[1-3]。
目前涉及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很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4-5],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6-7]等。但涉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还较少,现有研究成果较少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评价与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受制于自身在经济发展基础与农业发展要素禀赋条件等多种条件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东中部地区还较低,农业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8]。当前我国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问题方面的研究,多采用耦合模型进行研究,其科学性已经得到验证[9-10]。基于此,文章针对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省以及重庆市和西藏藏族自治区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建立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模型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有利于掌握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状况具体情况,为地方政府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对于推动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西南地区主要指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省以及重庆市和西藏藏族自治区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我国主要的多民族聚居区之一。该地区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比较相似,在农业基础上都比较薄弱,且均负担着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的特殊使命。西南地区大江大河较多,以长江流域河流为主; 气候主要分为三类,四川、重庆属于湿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较为平缓,为西南地区农业一种发展区域; 云贵高原属于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山地高原为主,适合发展林牧业; 还有一类气候为高山寒带气候,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该地区产业与畜牧业为主。我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与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在发展可持续农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与此同时,西南地区也是我国当前生态脆弱区,农业发展还较为落后。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对西南地区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与构建
在科学性、可得性、客观性、综合性、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是指农业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系。由相关农业生产者、农业分解者、农业生态环境调控者组成,通过一定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农业作业,因此该文选取人均耕地面积、自然保护区在辖区面积中比重、人均果园面积、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森林覆盖率、农田有效灌溉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单位农田化肥施用量、单位农田农药使用量、人均粮食产量及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等11个与农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评价指标; 农业经济系统是指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关系的综合体系,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持,该文选取人均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及农业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等4个能够代表农业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两者构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2.2 权重的确定
首先通过变异系数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然后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两个子系统评价指数分别进行计算,最后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通过变异系数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表1 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单位权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人均耕地面积hm2/人0.081自然保护区在辖区面积中比重hm2/人0.088人均果园面积hm2/人0.078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hm2/人0.067森林覆盖率%0.066农田有效灌溉率%0.080水土流失治理面积khm20.078单位农田化肥施用量kg/hm20.052单位农田农药使用量kg/hm20.044农业经济系统人均粮食产量kg/人0.074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W/人0.067人均农业总产值元/人0.058农业增加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0.055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0.052农业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比重%0.060
(1)
(2)
2.3 耦合模型的建立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2个系统,其中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数:
(3)
农业经济评价指数:
(4)
表2 耦合协调发展分类体系与判断标准
协调程度协调类型划分标准(D值)极度极度协调发展0.901~1.000优质协调发展0.801~0.900高度良好协调发展0.701~0.800中等协调发展0.601~0.700初级协调发展0.501~0.600中度调和协调0.401~0.500勉强调和协调0.301~0.400低度轻度失调0.201~0.300严重失调0.101~0.200极度失调0.001~0.100
表3 对比关系和类型
(5)
T=αf(x)+βg(x)
(6)
(7)
其中,T为综合评价指数,α、β为待定参数,因为农业生态与经济两个子系统均十分重要,所以α、β均设定为0.5。在农业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分类体系与判断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协调发展度将其划分为极度、高度、中度和低度协调四大类[11],并细分如表2和表3。
3 耦合结果
基于变异系统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后,得到2016年我国西部地区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生态环境指数f(x)与农业经济指数g(x)。基于耦合度模型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T以及耦合度C与协调度D进行计算,从而得出2016年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指数f(x)最高是西藏,农业经济指数g(x)最高是西藏和四川,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方面的协调度均处于中度协调水平,整体来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协调状况上相对乐观。其次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T介于0.13~0.19,最高的是西藏,说明西藏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相对于其他西南地区其他城市高; 同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C介于0.44~0.49,协调程度均处于中度其中最高的是重庆,也就是说目前重庆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最好。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西南地区耦合协调度D均处于0.25~0.30之间,都属于勉强调和协调类型; 从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两者对比关系看,除重庆市属于经济严重滞后型外,四川、云南、贵州省以及西藏自治区均属于经济极度滞后型。
表4 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结果
省份f(x)g(x)TCD协调程度耦合协调类型对比值对比关系类型重庆0.160.100.130.490.25中度勉强调和协调0.63经济严重滞后型四川0.230.120.180.470.29中度勉强调和协调0.52经济极度滞后型贵州0.220.080.150.440.26中度勉强调和协调0.36经济极度滞后型云南0.240.110.180.460.29中度勉强调和协调0.46经济极度滞后型西藏0.260.120.190.460.30中度勉强调和协调0.46经济极度滞后型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上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但农业经济发展均比较滞后。表明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比较注重其保护工作,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上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但评价结果也显示,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均还较低,相对农业生态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阻碍了西南地区农业向环境经济同步型转变。
为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还需要我国西南地区在继续注重农业生态保护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西南地区首先应加强对该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守住西南地区耕地红线,基于税收等对优惠政策加以实施,对耕地保护激励机制进行建立,鼓励该地区对有机肥料进行研发、生产与使用,并对专项资金加以投入,对西南地区中低产田进行改善,促进西南地区耕地质量与粮食产量进一步提升。其次,我国西南地区当地政府应引导各领域力量对西南地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应对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进行完善,对西南地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给予重点发展,加大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配套政策扶持力度。再次,西南地区还应对产量高与效益好的生态农业进行大力发展,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对农业经营方式进行创新,推进西南地区农业规模经营,切实提高西南地区农产品交易效率,促进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西南地区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经济带动社会水平的提高。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区域,农业相对落后,但农业资源丰富,可以结合特色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且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经济,但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才能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