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故乡
2018-09-27陈文静
陈文静
“锻造健康体魄、成就优秀学业、培养良好习惯、涵养丰富人性……”2017年9月4日,长沙市北雅中学校长吴志勇在开学典礼上与全校学生“约法四章”,凭借这次精彩发言,吴志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评选中获得了“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称号。
每年开学季,吴志勇在学校《开学第一课》上的讲话总是金句频出,让广大师生回味无穷———
“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方为神圣。”
“只有跑得最快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孤独;只有孤独的人,才有资格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种水稻而收获水稻,种玉米而收获玉米。种水稻而想收获玉米,那就是妄心———一切烦恼之源。”
“让姚明成为姚明,让邓亚萍成为邓亚萍,好的教育使孩子各得其所。”……
其实,金句频出的背后,是吴志勇对教育的理解、思考、追求与实践。26年来,他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一步步触摸到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是化成天下的大事
记者:从乡村教师,到名校“省优教练”,再到名校校长,您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力。在教育界躬耕多年,您如何理解教育?
吴志勇:脚踏实地,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准则。我曾是醴陵市第七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后来考入雅礼教育集团来到南雅中学,先后担任生物奥赛教练、教科室主任,再担任雅礼实验中学副校长、北雅中学校长。对我而言,教书育人并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不是一时的辉煌与满足,而是“再回首我心依旧”的执着,是“择我所爱、爱我所择”的执着,是偶尔治愈、常常安慰、总是陪伴的执着!
我理解的教育既关乎天文,也关乎人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以,教育是一件可以化成天下的大事情。在素質教育概念被不断重新定义,越来越多的人搞不清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的时候,我想给素质教育一个最简单的定义,那就是“把健康素质放在第一位,便是素质教育”。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彼岸,那就是人生幸福。没有人会来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两次。没有健康,没有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就谈不上人生幸福。
记者:所以,在您和学生的“约法四章”中,摆在首位的不是分数,而是健康。
吴志勇:是的。教育为了谁?这是我们首先要厘清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教育为了学生,正如雅礼的办学理念中阐述的一样,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只需一个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917年,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达到高度的文明,首先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对于个人而言,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东西。健康是人生的根本,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才能真正拥有财富,才能真正获得快乐、成功和幸福。
譬如当下的中学体育就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这一问题多次被提上案头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第二,中国的学生上了12年的体育课,但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一项运动;第三,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我时常告诫学生,文化学习固然重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更是意义非凡。北雅中学有篮球场,有足球场,还有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馆。看着同学们在操场、球场挥洒汗水,我觉得最有幸福感!
记者:您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您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吴志勇:一路走来,雅礼中学的文化对我影响深远,我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都与雅礼中学的教育理念与文化一脉相承。例如北雅中学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校训就都与雅礼中学保持一致。
教育理想,应该是每个校长教育生命的一部分,更是学校生命的一部分。我理想的教育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曾经在学校的职工大会上和大家探讨过我理解的“满意”二字的内涵,即做教职员工满意的干部,做干部满意的教职员工;做学生满意的老师,做老师满意的学生;做孩子满意的家长,做家长满意的孩子;做家长满意的老师,做老师满意的家长。我想,有了这四对“相互满意”,我们的北雅教育就离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远了。
学校所有的秘密在课堂
记者:学生是否喜欢,家长是否满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杆秤”,它既能称出教育者的成就感,也能称出老百姓的获得感。但有时候,理想与现实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当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国人普遍重视文化成绩,重视学生升学率,导致不少学生整日埋首于书山题海,苦不堪言。有人说,在“分数为中心”的洪流中,没有哪所学校能独善其身。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吴志勇:人们正因为觉得现实有种种问题,才去构想理想中的未来,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改变它、完善它。我认为真正的理想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教育理想也要建立在现实的教育基础中。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实践才有意义,我们的教育思想才能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因此,在北雅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学校教学不能离开中国教育的现实基础,不能不谈成绩、不谈升学率,生存之不逮,谈何发展?但是,如果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文化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教育就没有了张力,没有了延伸感,没有了灵气,也就缺失了理想。这在我看来,更是一种失职。孩子需要应试,但学校教育不能办成应试教育!
急功近利不是教育,也办不好教育。学校就是要为孩子建立一个精神的故乡,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永远有用之不尽的动力源泉。教育的第一要务,是一群心智健全、学识渊博的成人带领孩子做人。真正的教育,是学生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却后沉淀下来的、可以滋养生命的东西。沉淀什么?一曰人格,二曰学力,三曰身心素质。
记者:的确,校长需要教育理想,也需要关注现实困境。因此,校长仅有教育理想不行,还需要有突破现实困境的勇气及解决困难的智慧。
吴志勇: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肖川语)
我想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校应该在教育理想和现实困境中找到中间地带,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既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又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为此,北雅中学提倡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课堂是发生教育、产生质量的地方。学校的所有秘密都在课堂。从某种角度上说,课堂是滋养幸福和成就感的地方,也是学校诞生质量和品位的地方。
人们常说,把常规的招式练到极致,便是绝招。教育也是如此。一名教师,能在备、教、批、辅、考、研这六个环节做到极致,就是个中高手。最有效的课堂一定是这样的———给孩子想要的,给孩子需要的。只有老师了解学情,教学有针对性、有梯度,学生才会有挑战感、收获感和提升感。不钻研教材、教参、教法、学法的教师,是堕落的。
用阅读升高教师的成长“天花板”
记者:课堂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与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息息相关。
吴志勇:我在北雅中学提出了“三本”管理理念: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课程和课堂为本。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并且服务于教师的需要,服从并且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服从并且服务于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这三者之中,我觉得最核心的是教师,有了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课程和课堂,以课程和课堂为教育载体,才能培育出好的学生。
那我们怎样界定“好教师”呢?刘维朝校长认为教师有三大要件:师德、情怀和学术。张骞说:“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道德尤不可不讲。”因为师德不良,就会导致学术缺少良知,而一个缺少学术良知的人,学术对他而言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教师自然不可以称为好教师!我觉得作为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有了精良的学术,还需要有情怀。教师只有有了情怀,他的教育才会有温度。
在北雅中学,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锻造两种能力———爱和快乐。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本空白的感恩存折,需要老师存入一些值得孩子感动甚至感恩的故事和细节。教师要做的是,爱孩子,并让他们感受到。
记者:去年,北雅中学在教育系统的绩效考核中名列开福区一等奖第一名,在历届中考中也屡创佳绩,这与学校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分不开的。
吴志勇:建校以来,北雅中学就以培育好教师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学校的教师专业成长有“四部曲”:一是师德考评,每位教师都建立了师德失范档案;二是课堂教学督导,每学期集中举行一次课堂督导评价;三是专业测试,所有文化课教师每年都要参与中考、高考原题测试;四是专业技能,每位教师都要进行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等基本功训练。我反复说,教师最高的师德是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精彩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专业成长中,我更加期望每位教师的自我修炼。今年1月,我以《育大木拄长天———北雅好书共读》为题,写了一份近3万字的荐书指南,为广大教师推荐了100本书,我和图书管理员共同为每一本书撰写书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天花板”,阅读就是升高“天花板”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高阶的精神生活。它使我们不容易局促,不容易狭隘,可以拓展我们的人生格局,坚定我们的信仰。好教师要把自信放在心里、写在脸上,把热情、微笑、激情和从容表达在课堂,感染学生。好教师的骨子里需要透露出自信、才华、霸气、热情与从容。这一切,来自不断学习、思考、感悟带来的底气。
名师应该是这样造就的———忠诚地热爱学生,精心地備好每一堂课,持续地进行学术追问,把思想记录下来,系统地读书,站在巨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