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策略
2018-09-27李素英
李素英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深入探究的条件。初中语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适度的课后作业辅助教学,完成对教学的延续。本文针对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做出简要探讨。
一、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暴露的問题
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学功利性太强,没有重视质量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作业中,背诵默写,日常随笔写作占据了绝大部分。这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然而事与愿违,作业内容和形式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大大的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各个学科之中,语文可以说是标准答案概念最“模糊”的一个科目,考察的就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然而,这种日复一日的答题模式,很大程度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所谓的标准答案靠拢,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笔者所在的年级,就有教师过分强调标准答案的重要性,甚至让学生背诵标准答案,从标准答案中找出一种固定的答题模式,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考到高分,然而却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布置中,教师要尽力避免语文学习的模式化,注重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性的思维。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做的就是避免学生满目迷信答案,鼓励每个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看法。
2.没有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大部分是抄写文章,默写,背诵课文,这也是从小学以来,学生一直接受的作业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作业形式能够让他们尽快地识字、练习读音、培养语感。然而到了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再让他们重复这种作业形式,无疑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比如,在《木兰诗》这一课中,有些教师依旧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抄录文章,或者背诵里面要求较高的文段,笔者对这种作业形式不慎认同,与其这样,倒不如从《史记》中另找一篇名篇,让学生自己去翻阅古文字典或者上网找译文,学习古文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3.过分强调书写能力,反而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然而,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很多教师过分重视笔头练习,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尽管练好了笔头,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考试成绩,但是教师须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靠成绩来体现的,口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在今后走出校园,寻找工作时,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策略
1.努力使课后作业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和多媒体深入校园,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促使语文作业的布置区域多元化。比如,在学习《论语十则》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可用渠道,了解《论语》,包括《论语》的出现及其意义,透过课本上的节选体会孔子思想上的高深。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分角色还原孔子与别人论道的情景,体会孔子当时的心境。这种不同于多纸面作业的课后任务,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在思想上更加积极。除此之外,课后作业不能局限在纸面上,要将听、说、读、写、思全面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课后看一看国外名著翻拍的电影,然后随便写写自己的感受,同时摘抄自己认为较好的人物对话,在课堂上朗读给大家听。
2.将作业细化,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教师要明白,课后作业所取得的效果不是靠作业量来衡量的,而是通过质来体现的。每一次的作业不一定要很多,但必须具有针对性,让每一次的作业都能体现其作用。教师布置的作业灵活、精细、针对性强,学生坐起来,也不会感到迷茫,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努力,这样也就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感,久而久之,就能在不断完成任务后产生满足感,在满足感的促使下,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3.布置作业,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提高他们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起始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和别人正常有效地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兼顾到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这一点,每周至少布置一次朗读作业,给学生一篇美文,让学生课后自己朗读,第二天,在班里举行朗读比赛,看看哪个同学读得更好。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作业对初中语文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需要认清语文教学的任务,将语文作业转化成一种语文教学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