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地区甘蔗螟虫生物防治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策

2018-09-27林丽惠黎政文

热带农业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湛江产业化对策

林丽惠 黎政文

摘 要 广东省湛江地區甘蔗种植面积达13.33万hm2,每年因螟虫为害造成的综合损失超20亿。本文以丰收公司为例,对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的规模、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生物防治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提出甘蔗螟虫生物防治技术产业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 甘蔗螟虫 ;生物防治技术 ;湛江 ;产业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66.1

Strategies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Bio-control

of Sugarcane Borers in Zhanjiang Region

LIN Lihui LI Zhengwen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 Sugar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Leizhou,Guangdong 524244)

Abstract The area of sugarcane in Zhanjiang distri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covers two million mu, and the annual total loss of the borer is more than two billion. Compan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harvest of the size of the sugarcane borer biological control, the control effect and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iological control, sugarcane borers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ugarcane borers ;biological control technology ;Zhanjiang ;industri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甘蔗是广东省湛江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约达13.33万hm2,蔗糖业是该地区农户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重要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一直以来,螟虫是甘蔗生长最大的害虫[1],苗期造成甘蔗缺苗,中后期造成甘蔗虫节,对产量和糖分都有很大的影响,每年对整个甘蔗产区造成的减产减糖损失达20亿。目前,湛江地区的广东省丰收糖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丰收公司”)生物防治站推行甘蔗螟虫生物防治技术10余年,取得一定效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1 丰收公司放蜂生物防治甘蔗螟虫的现状

1.1 放蜂生物防治甘蔗螟虫的技术原理及优势

科学家利用赤眼蜂专性卵寄生的特性来防治甘蔗螟虫。人工大规模繁育赤眼蜂,制作成蜂卡,然后释放在蔗田园内[2]。赤眼蜂羽化后,在田间主动寻找寄主卵(即甘蔗螟虫的卵),并把自己的卵产在其中,吸收、耗空害虫卵的营养而促进自身的繁育,害虫卵因营养耗尽而无法发育为幼虫,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降低田间害虫数量。赤眼蜂可不断壮大种群,控制甘蔗螟虫的发生,促进生态平衡。

这种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有“三少”和“二高一多”。“三少”:虫害少,成本少,人工少;丰收公司苗期枯心率放蜂区比对照区下降5 %左右;田间虫节率放蜂区比对照区下降6 %左右,蜂卡成本按每亩6元,比用农药降低50 %左右;每人一天可放约10 hm2。“二高一多”:产量提高,甘蔗糖分提高,甘蔗害虫的天敌逐年增多。

1.2 丰收公司生物防治技术的运作模式和规模

丰收公司生物防治站负责繁蜂和螟虫测报、放蜂技术指导,生产部门、生产队开展宣传推广、组织协调、检查验收,形成生物防治技术推广体系。生物防治站运作资金由公司全额支出,赤眼蜂产品免费发给本单位和其他农场农户使用。2006-2009年利用柞蚕卵繁育赤眼蜂,每年放蜂防治面积达2.00-3.33万hm2。2010年7月开始饲养米蛾,从转接复壮柞蚕卵蜂种过渡到全部利用米蛾卵繁育赤眼蜂,当前放蜂面积保持约在6 666.67万hm2(见表1)。

1.3 丰收公司实施放蜂生物防治技术的成效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甘蔗放蜂区比不放蜂区苗期枯心率降低5 %-8 %、成熟期蔗茎虫节率降低6 %-10 %、每亩产量增加90-134 kg、每亩产糖量增加4.5-6.6 kg,按糖价5 000元/t计算、甘蔗400元/t计算,丰收公司4 333 hm2甘蔗可使糖厂增加产值146.3-214.5万元,农业产值增加234-348万元。

2 甘蔗螟虫生物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生物防治规模仍然较小

丰收公司生物防治站现有的米蛾饲养房有8间,面积400 m2左右。主要的设备工具有养虫盒等1 200套。按丰收公司每年甘蔗种植面积4 666.67-5 333.33 hm2地计算,一次放蜂4 666.67-5 333.33 hm2。米蛾饲养的场地、设备紧张,无法满足需要。由于采取企业投资免费使用的措施,防治站建设规模小、周转慢,全年的放蜂防治批次、亩次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大规模进行饲养米蛾、繁蜂、放蜂,无法向社会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经济效益无法直接体现。

2.2 室内繁蜂技术还有待完善

由于当前室内繁蜂和饲养米蛾技术要领、技术参数要求的精确度未能较好掌握、技术操作不够到位等。室内繁蜂技术主要指标卵粒寄生率、寄生卵粒羽化率偏低,导致扩繁速度慢且浪费消耗米蛾卵。米蛾饲养的周期延长、产卵量偏低、不稳定,难以如期完成工作计划目标,技术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2.3 放蜂工作落实不够到位

几年来,由于天气测报不够准确,放到田间的蜂卡受到风雨水冲刷,蜂羽化率、生存率降至低水平;制备蜂卡数量不足;田间放置蜂卡未按照要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影响较大,尚未真正发挥出生物防治的综合效益。

3 湛江地区生物防治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技术攻关,提高赤眼蜂蜂卡品质

当前在饲养米蛾、繁蜂技术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攻克,以及设备、物资配置还无法满足需要。因此,生物防治站应建立技术攻关团队,建立室内繁蜂监督管理制度,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提高繁蜂技术,生产优质蜂卡。

3.2 加强管理,提高放蜂工作质量,提升防治效果

积极开展放蜂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放蜂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赤眼蜂卡按技术要求放置在蔗园里。积极开展赤眼蜂生物防治现场观摩会,精心组织安排,提高蔗农的认识,强化技术示范作用,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做好虫情和天气的预测预报分析,做到放蜂时间与天气的有效安排,确保防治效果[3]。

3.3 增加投入,扩大赤眼蜂繁育规模

湛江地区当前甘蔗生物防治规模不到总面积的10 %,发展空间很大,应抓住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良好前景和机遇,全方位升级生物防治的软硬件条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准确评估生物防治站现有具备的条件、生产能力[4]。增加投入,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能力。加强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在宣传,强调生态环保、省工省成本和防治效果,开拓市场,使生物防治站真正意义上为甘蔗产业服务,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3.4 总结经验,建立技术标准,提升科技水平

丰收公司应用放蜂防治甘蔗螟害技术10多年来,不断改进和提升技术水平,在室内人工繁育米蛾、生产蜂卡和田间放蜂技术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确保赤眼蜂卡产品质量,实现大规模生产,需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的总结,建立赤眼蜂卡产品生产标准、赤眼蜂田间释放标准,提升科技水平。

3.5 广泛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蔗农科技素质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采用开研讨会、现场会、分析会及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实施生物防治虫害关键技术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帮助蔗农更新传统观念,改变落后的甘蔗植保方式。同时,重点加强对蔗农的技术培训,提高蔗农科技素质,推动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楊友军.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J]. 甘蔗,2003,10(2):36-38.

[2] 林明江. 浅论甘蔗螟虫天敌与性诱剂的研究与应用[J]. 甘蔗糖业,2007(4):19-24.

[3] 向玉勇,张 帆. 赤眼蜂在我国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2):20-24.

[4] 夏敬源.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 今日农药,2011(3):20-24.

猜你喜欢

湛江产业化对策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漆盒欣赏
2021湛江海洋诗会启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