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理论的高校科技期刊职工激励措施研究

2018-09-27钟琳

今传媒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激励人力资源

钟琳?

摘 要:针对高校科技期刊职工激励不足的现状,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框架,分析了高校科技期刊职工激励的不足并指出了具体的对策,具体为:安全需求方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简单的工作,并将稿件处理各环节的数字化,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社交需求方面,增强职工对部门的认同感、让职工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职工的工作贡献可衡量、提高职工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尊重需求方面,高校应将编辑部职工按教學科研岗位进行管理、提供相应待遇、适当对编辑部优秀职工授予荣誉称号;自我实现需求方面,需要编辑部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提拔有能力的职工、给予更大的平台并使其承担更重的责任或将更多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有难度的工作任务,让员工自选而不是管理者指定。

关键词:激励;科技期刊;人力资源;期刊管理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31-02

一、引 言

高校科技期刊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的是,高校科技期刊的质量与其编辑部职工的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因此,编辑部的管理制度是否能有效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高校科技期刊的运转及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遗憾的是,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部,由于是高校的非核心部门,且职工数量较少,往往被划为教学辅助部门,在高校的激励体系中处于既非学术又非管理的尴尬位置。同时,由于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较少,管理人员又多为学术出身,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训练,编辑部的管理权限亦有限,使得高校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门,对职工激励的想法及措施均显不足,未能充分挖掘职工的工作潜力。

目前对于激励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其对象多为大中型企业或单位,不一定适用于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这种职工数量少、物质激励受限的事业单位部门,因此需要依据高校科技期刊的普遍情况,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得到适合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的职工激励措施。对于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职工激励的问题,学者分别从激励不足引发满意度降低、产生职业倦怠、如何进行干预以提升满意度改善职业倦怠等角度进行了研究[1-9],但由于多以经验为基础,未使用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形成了成果之间的交叉、差异等情况。本研究拟使用需求理论为框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到更完整的系统性对策。

二、基于需求理论的激励措施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3年在《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Maslow认为,人只有当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后才会产生高层次需求,各层次需求有递进关系。该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管理者开始关注员工各个层次的需求[10]。依据Vroom(1964)提出的期望理论可知,当其它情况不变化时,奖励的效价与激励效果成正比。因此,如果高校科技期刊希望通过激励措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话,必须要先了解职工的需求,针对需求来确定激励措施。

高校科技期刊职工的需求,可通过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依据 Maslow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依次进行分析。

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等。显然,对高校科技期刊的职工而言,这个层次的需求基本都得到了满足,针对该层次的激励措施,其效果定微乎其微,因此不再作为讨论分析的内容。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从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具体情况来看,职工的健康保障是未被满足的需求。众所周知的现实则是,编辑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由于长期的低头看稿作业,编辑部职工普遍有颈椎病;常坐作业导致腰椎病;长时间使用电脑,视觉疲劳、视力下降、老花眼、干眼症等情况严重;字斟句酌,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焦虑;久坐不动,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此现状,显然职工的生理需求未得到满足。从编辑部的实际情况来看,降低工作压力,保证职工的充分休息,是满足安全需求的关键。但人少事多的情况如何得以改善?首先,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简单的工作已不是难事。如使用黑马校对软件可以校对大部分中文错别字、多字、少字、人名、地名、英文(单词拼写)、部分成对标点、科技计量、重句、异形词、也作、曾用词等各类错误,大幅度降低稿件审阅和校对的工作量。其次,稿件处理各环节的数字化亦可降低工作量。有些出版社目前还要求作者投稿使用纸质稿件,或者使用电子邮件,而早已成熟的投稿系统,与纸质投稿或电子邮件投稿相比,可大幅度降低编辑部的录入工作量并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分散工作压力。使用支持手机操作的稿件处理系统,可让职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稿件,将原来必须坐到电脑前处理的工作,分散处理,降低工作强度,同时也可以降低职工精神紧张的程度,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状况。

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又称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它指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主要为友情、亲情和爱情。从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具体情况来说,友情是可以通过部门的干预来满足的,而爱情则更多的要依赖个人行为,因此此处重点讨论编辑部从友情的角度来激励职工。从目前相关的学术研究来看,将人际关系作为激励编辑部职工的成果极为罕见。相似的,管理实践中,亦少有类似措施。对于部门人际关系的提升,多从提高团队意识的角度进行,具体的:首先是要增强职工对部门的认同感,让职工以自己所在部门为荣,同时让大家有“风雨同舟”、“共命运”的感觉,让大家愿意提升人际关系;其次是让职工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成员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要能够让每个职工都能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协作以对部门的工作至关重要。通过集体参加户外拓展训练、量身打造体验式活动,有助于职工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职工理解提升人际关系的益处;第三是让职工的工作贡献可衡量。管理者要制定清晰的工作目标,让每个职工的贡献都能够得到具体的衡量,而不是大锅饭,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明白其它人的贡献,而且也要让每位职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职工清楚每个人的优势劣势,利于大家相互协作;最后是提高职工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通过沟通使得职工之间能消除误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促进人际关系提升。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主要有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从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现状来看,由于在高校中编辑部属非核心部门,多被划归为教学辅助部门,职工待遇较教学岗位和管理岗位均有差距,自然在高校中受到的尊重亦较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规定:“学报编辑人员属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一部分,学报编辑人员的职务评聘、生活待遇以及评优表彰等方面应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学校应为编辑人员进修学习、进行学术研究和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提供条件。”由此可见,高校应将编辑部职工按教学科研岗位进行管理,提供相应待遇,以提高对编辑部职工的尊重。另外,在学校各方面允许的框架下,可考虑适当对编辑部优秀职工授予荣誉称号,以提升其个人自信心,同时也可提升编辑部全体职工感觉被尊重的程度。

5.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自我实现可分解为两个环节:有能力完成任务和获得完成任务的机会。对于有能力完成任务的环节,需要编辑部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即为编辑部职工提供参加各类期刊研讨会的机会、参加相关培训班的机会、继续深造甚至出国深造的机会。对于获得完成任务的机会,编辑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实现,一是提拔有能力的职工,给予更大的平台并使其承担更重的责任;二是将更多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有难度的工作任务,让员工自选而不是管理者指定,使得职工有机会完成本不属于他职责范围的工作,让其实现自我期望。

三、管理建议

通过使用需求理论对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职工需求进行分析,可知编辑部需实施相应的措施以激励职工,具体为:

安全需求方面,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简单的工作,并将稿件处理各环节的数字化,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社交需求方面,增强职工对部门的认同感、让职工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职工的工作贡献可衡量、提高职工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尊重需求方面,高校应将编辑部职工按教学科研岗位进行管理、提供相应待遇、适当对编辑部优秀职工授予荣誉称号;自我实现需求方面,需要编辑部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提拔有能力的职工、给予更大的平台并使其承担更重的责任或将更多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有难度的工作任务,让员工自选而不是管理者指定。

参考文献:

[1] 陈汉轮,蔡海亚.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4):385-391.

[2] 纪彩虹.高校学术期刊女性编辑职业倦怠及干预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9):155-157.

[3] 齐昆.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2):173-174.

[4] 谢文亮.高校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疲劳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75-678.

[5] 王玮.小规模学术期刊编辑部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542-546.

[6] 张芊.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68-72.

[7] 李勇勤,张晓义.人力资源管理视阈下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满意度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19-1622.

[8] 王勉,黄颖.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报编辑激励机制设计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806-808.

[9] 梁俊红,田振东,陈燕.科技期刊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目标激励机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567-569.

[10] 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1):370-396.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激励人力资源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