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寻常的“破冰之旅”

2018-09-27田亚君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家长

田亚君

在民族贫困地区充满艰辛的教育路上,她用倔强推动着一场场改革;在幼儿教育这块坚硬的土地上,她用执着打破了一块块“坚冰”。她就是湖南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保靖县幼儿园园长王桂莲。

今天,我们踏上保靖教育的热土,探寻她30年不同寻常的“破冰之旅”。

“一打一变”,课堂奇迹般地活了

1989年9月,长沙师范学校毕业的王桂莲热情满满地来到龙溪中心完小,担任学前班老师。

乡里条件差,太多的苦恼摆在王桂莲面前:没教具,没玩具,没吃饭的食堂,没午睡的寝室,孩子们从早到晚,趴在桌子上不停地写写、算算……

“校长,能不能给孩子们添点教具,买点玩具?”王桂莲急了。

“学堂没钱搞这些。你只要一天上几节课,守着孩子没摔着就行了……”校长却没有一点急的意思。

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一请”就碰壁的王桂莲,从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里拿出钱,买来皮球、跳绳。课堂上,孩子们抱团拍球、跳绳,快乐满天飞。

第二个月,王桂莲把低年级那架破旧的风琴搬进教室。农村孩子对用风琴上课很感兴趣,原本不敢唱跳的孩子,在弹唱中变活泼了。

这时,王桂莲又把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和音乐游戏穿插进去,课堂顿时鲜活起来。

第二个学期,班级里的学生人数从28人涨到51人,教室里挤满了一颗颗小脑袋。

乡里鼓儿乡里敲。

为了让孩子们直接感知算术知识,她到坡上,采芭茅、砍竹子、摘野果;到河边,捡石子、挖沙子、掏黄泥……利用本地自然材料制作玩具、教具。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会了算术和泥工。她还从农村长辈那里收集了大量民间游戏、童谣和谜语,录成带子,教给学生,刮起了“最炫民族风”……

20世纪90年代初,全县幼儿教研几乎是一片空白。王桂莲主动站了出来,打开了幼儿教育、教研的另一扇窗。

1991年秋,刚调入保靖县教育幼儿园的王桂莲紧紧抓住全园幼儿无基本生活能力这个弱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刷牙齿、讲卫生”为主要内容,通过公开课的方式全面推开。孩子们在课堂最真实的体验中,掌握了刷牙的本领,打开了全县幼儿教研的盲区。

1992年春,王桂莲做了全县“第一只敢下水的鸭子”,尝试用“听音响编故事”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为推进这种新教法,她背着录音机,带着笔记本,到偏远的土家苗寨,先后录制收集了雷声、雨声、风声、流水声、鸟鸣声、狗叫声、牛叫声、母鸡下蛋、公鸡打鸣等原生态的声音。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她将这些声音放给孩子们听,要他们借此创编故事,再讲给大家听,孩子们的表达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教材变了,课堂奇迹般地活了。

“一改一搭”,学堂魔法般地变了

2011年暑假,通过竞聘,王桂莲走上了保靖县幼儿园园长岗位。

她用洪荒之力推动着一场场改革。

改善办园条件是王桂莲要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初任园长,不懂基建,凭着20多年的幼教经验,她多次召开园务委员会,研究装修方案,着手园舍改造。

没想到,“首场秀”就冷场了。

许多人认为,她突击建设是为谋取私利。这期间,有在红网上发帖跟帖的,有写信告状的,也有指手画脚当面发难的……

身正不怕影子歪。

“摸着石头过河”的王桂莲,像开弓的箭没有回头。

2012年春,王桂莲转让了吉首的两所分园,集中精力和资金改装老园,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改装电线、加固安全防护栏,教室、寝室铺设复合地板和PVC防潮地板、安全通道安装乙级防火门、铺设塑胶操场、粉刷墙壁、改装大门、重修厨房,添置电钢琴、多媒体设备和大型玩具。在“缝缝补补”中,原本30年的旧园“颜值”高了,变漂亮了。

王桂莲直奔的第二个目标是推行双休日。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顶着生源不足的重重压力“改规矩”,推行双休日制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改掉幼儿园几十年来周六上半天学的“老规矩”,王桂莲触碰到了家长的“底线”。很多周六甩手惯了的家长摇头不答应:“她偷懒,一上台就要把幼儿园办垮。”

那段时间,只要幼儿园一开门,王桂莲就会遭到许多家长一窝蜂的围攻。

“天天上园,孩子们累,我们要按教育规律办事……”王桂莲苦口婆心,慢慢改变了家长们的看法。

说实在话,王桂莲的每一着棋,都走得艰难。

激发工作热情是王桂莲改革的第三个重点。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改善办园环境几年里,她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不拿加班费;平常推进工作中,老師们不愿做的事情,她冲在了最前面;管理人员不愿干的事情,她做在了最前头……

开辟“运动场”游戏区,她找自家亲戚为园里捐赠了20块竹夹板。开辟“建筑城”游戏区,她顶烈日、冒酷暑,爬山涉水,找农村老木匠,一家家上门,请他们出山,制作积木。为让积木安全、卫生,她又一次次实践、探索,总结出碳化竹、木的方法。

王桂莲的执着深深打动了全体教职员工。在王桂莲的带动下,大家心往一处想了,劲往一处使了,开始高高兴兴和她“同框”劳动了。全体员工主动参与了几千块积木的碳化、清洁任务;全园家长主动捐来了上万件废旧的锅、碗、瓢、盆、电饭煲等“美食街”游戏材料……

此外,她还顶着经费紧张的压力,新招聘了一批年轻教师;针对教研组长无从开展教研的实际,她以游戏为主线,把自己多年的业务经验进行“移植”。

在王桂莲的积极“改搭”中,幼儿园魔法般地变了。

“一转一展”,娃儿梦幻般地乐了

“向着快乐出发”,这是王桂莲教育的“出发点”。

和很多地方一样,保靖县幼儿园不知不觉走进了小学化的“圈套”:算数、认字、做作业……

要把学生从“泥坑里”拖出来,家长们纷纷阻拦:“怕孩子们整天玩耍去了,到一年级拿不来笔……”

为打消这种怕学生“摸不到风”的顾虑,王桂莲悄悄按下改革的“快进键”,将孩子们的快乐摆上“改革头条”:组织召开园领导班子会议,把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部颁发的《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面的“条条框框”整理出来,在园里刮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头脑风暴”。此外,她还根据不同岗位,选送不同类型教师参加培训,一起手牵手打好转变家长观念的“攻坚战”。

王桂莲的思想,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慢慢融化了凝固在大家心头的那块“坚冰”。

为转变家长观念,王桂莲举办讲座、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学习资料、建立家长QQ群、召开家长座谈会,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思路,要家长去掉拔苗助长的“坏脾气”。

课堂游戏是王桂莲化解家长质疑亮出的一张张“底牌”。

在不足500平方米的操场上,王桂莲采取一地多区的方式,开辟了以废旧轮胎、长板凳、人字梯、单梯、夹板、海绵垫等材料为玩具的“运动场”,孩子们挤在那里做平衡、攀爬、跳跃等练习。

在地处“香港街”的门面二楼,王桂莲以太阳伞为瓦,以课桌为餐桌,利用木板凳、篱笆桩、铁树等创设游戏情境,开辟“美食街”游戏区,让孩子们利用收集来的废旧餐具、炊具等材料,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扮演厨师,制作各种各样的“美食”。在楼顶,王桂莲利用竹筒、塑料管、树干槽、水缸、竹筛等材料构建“沙水区”,让孩子们感受水的流动、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大自然就这样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

在“建筑城”游戏区,王桂莲让孩子们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桥梁、高楼、跷跷板、围墙、房子、床铺等模型。在商贸中心墙壁,王桂莲又开辟了“涂鸦墙”,让孩子们穿上五颜六色的防水罩衣,手持形状和功能不同的画笔,画太阳、画花朵、画河鱼、画房子,让一幅幅表达自己美好心愿的图画上墙……

在王桂莲的策划下,游戏活动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了。

针对城镇孩子生活空间狭小、没劳动体验的实际,王桂莲把园里老宿舍后面唯一的空闲地一锄锄挖出来。孩子们以“种子种子要发芽”为主题,种上萝卜、番茄、辣椒、扁豆、四季豆等蔬菜。他们利用铲子、锄头、撮箕等农具清理土壤,通过挖、刨、撮等直接感知泥土的特性,用自制的水桶,拿扁担挑、水桶提、竹瓢舀,一天一浇水,三天一拔草,一周一施肥,有了最真实的劳动体验。

在王桂莲看来,教学不能离开生活,她在校园开设了很有特色的“邮电局”游戏区,把老师们的网购包裹放到“邮电局”,让孩子们天天投递。“假游戏”真做了。孩子们责任意识、交际能力都发展了。

保靖县幼儿园成了“快乐大本营”。

“一走一建”,关系神话般地亲了

王桂莲的“工作圈”里,画了一个大大的“朋友圈”。这个“同心圆”里写满了她一串串爱心的故事。

王桂莲把孩子捧在了天上。

在龙溪教书的那几年,农村自然条件差,学前班孩子上学、放学没有公交车,需要步行好几里山路。下大暴雨,路上积水、小溪难过,王桂莲主动送他们回家。要是遇到孩子生病,她就背着上医院。就这样,她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刚进城那几年,为了尽快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王桂莲当了“第一个出园人”。每天放学后,带着笔记本进行家訪,收集学生第一手资料。活泼的龙雨果、聪明的周玺,她都“三顾茅庐”。不到一个学期,班上学生的家里,她都去过两趟。

2002年春,王桂莲在担任小班班主任期间,班上有个叫彬彬的孩子,沉默寡言,总是跟在她屁股后面,喜欢重复玩风琴踏板。王桂莲查阅大量心理学资料,课上课下陪伴引导,鼓励他和同学们交往、游戏,让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已经高二的彬彬仍然记得她这个大朋友。

越来越多留守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王桂莲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插班来的超超,刚来时不哭不闹,半月后,就拳打脚踢、头撞墙,性格越来越暴躁。面对超超,王桂莲把更多的关爱给了他,游戏中、教学中把更多表现的机会给了他,把更多的掌声给了他。自卑的超超慢慢地融入了班级大家庭。

到县幼儿园,王桂莲针对家长们担心老师不爱孩子的实际,要求全园教师莫怕麻烦,以班为单位创建微信群,建立朋友圈,把家长一个个拖进群。要求班级教师把每次活动的图片、视频及时拍摄下来,上传在幼儿园QQ群班级相册里。家长从主题活动的图片和视频中,及时了解孩子在园一日活动情况。特别是千里之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可以每天从QQ群里看见自己孩子在园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快乐情景。即使远在天边,也可以默默地陪伴孩子长大。群里的“全程直播”、活动的全景展示,让很多家长都发出“上班没有看幼儿园QQ群里的照片有趣”这样的感慨。现在,王桂莲这个上千人的“朋友圈”成了幼儿园的“亲情园”,大家关系亲了。

这些年,王桂莲“朋友圈”的半径越画越大了。

2015年,局里把毛沟、葫芦、碗米坡三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帮扶担子压在了她肩上;2016年,县里又把新城区岳阳幼儿园管理的任务交到了她手里。王桂莲都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把自己先进的办园经验,通过送培、送育、送教“三下乡”,毫无保留地进行“复制”“粘贴”。原来很多搞不上路的幼儿园,得到王桂莲的“红利”后,都“奔跑”起来了。

王桂莲一路“破冰”,家园关系改善了,师幼关系密切了,保教质量提高了,州级《指南》实验园的牌子挂下来了,省落实《指南》重点联系园的牌子也挂下来了……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家长
家长错了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