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老并铁矿赋矿地层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2018-09-27陈俊魁

西北地质 2018年3期
关键词:岩群片岩黑云

陈俊魁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7)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地处新疆西南部的西昆仑北段,横跨塔里木板块、西昆仑造山带、喀喇昆仑造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据“1∶25万塔什库尔干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河南省地调院,2004),该区属羌北—昌都—思茅地层区喀喇昆仑地层分区(图1),以塔阿西-色可布拉克断裂为界,以东为塔什库尔干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沉积变质碎屑岩;以西为明铁盖地层小区。塔什库尔干陆块的主要基底组成为布伦阔勒岩群, 该岩群总体为一套受中-深区域变质作用的富含石榴子石、矽线石的变质岩岩系(以片麻岩系为主), 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 其主要岩石类型以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发育为特征, 夹石英岩、变质板岩、千枚岩及少量大理岩、斜长角闪片岩等。由于该套片麻岩系经历了多期次、深层次的变质变形作用改造, 因此原岩结构构造已消失殆尽, 其形成顺序及原始空间展布已经很难以恢复, 目前对其构造归属的认识差异较大。对其形成时代的研究, 前人采用全岩Rb-Sr 等时线法或LA-ICP-MS 锆石U-Pb 法对该岩群中的火山岩段、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石榴角闪片麻岩等进行过年代学测试,显示时代为2 700~253 Ma, 时间较为宽泛, 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原因是布伦阔勒岩群在该区域出露分布较广, 且于塔什库尔干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野外地质调研工作困难,尤其是该区地层系统研究比较薄弱,目前缺乏可靠的化石和年代学资料对其进行准确的限定, 现阶段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该岩群应进一步分解,并对其形成时代重新认识。

1 区域地质背景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位于新疆南部的西昆仑山北段的帕米尔高原上。该区横跨塔里木板块、西昆仑造山带、喀喇昆仑造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自西向东被塔阿西、康西瓦、柯岗3个大型结合带分为4 个次级地质单元。区内地质构造运动复杂,经历了太古代—古元古代古陆核及陆块形成阶段、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古大陆裂解与超大陆汇聚阶段、新元古代中期—早古生代构造带北部的洋陆转换阶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带南部的洋陆转换阶段和中生代中期—新生代陆内后造山阶段等5 个主要地质演化过程(李荣社等,2008),其中,在新元古代中期—晚古生代及晚中生代中期—新生代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育有多期大规模岩浆作用,以加里东—印支期及燕山—喜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主要代表。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蔺启忠等,1997; 祝新友等,2000)。区内出露地层为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瓦恰组、五古力牙特组、早古生代的马尔洋组和下志留世温泉沟群,布伦阔勒岩群岩性主要为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岩等;早古生代的马尔洋组主要岩性为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变砂岩、变粒岩等,并沿塔阿西—赞坎一带呈北东—南西向贯穿全区的宽板状产出( 图1),区内的一系列条带状磁铁矿床受该套变质岩系控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塔阿西、康西瓦、柯岗为区内的主要断裂。褶皱也较为发育,在马尔洋组可见到大量的复式褶皱出现;区内岩浆岩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以加里东—印支期为主,主要侵位于康西瓦—瓦恰结合带及瓦恰—哈瓦迭尔和塔什库尔干—乔普卡里莫一带,中酸性侵入岩以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为主,在区域内均有一定出露。该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史和复杂的变质变形过程,并形成了区内独特的铁矿成矿地质特征。

1.第四纪沉积物; 2.中生代地层; 3.晚古生代地层; 4.早古生代地层; 5.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 6.新近纪霓辉正长岩; 7.新近纪正长花岗岩; 8.白垩纪二长花岗岩; 9.白垩纪石英闪长岩; 10.三叠纪英云闪长岩; 11.三叠纪花岗闪长岩; 12.二叠纪二长花岗岩; 13.奥陶纪石英二长闪长岩; 14.元古宙二长花岗岩; 15.元古宙花岗闪长岩; 16.地质界线; 17.断裂; 18.地层产状; 19.铁矿床图1 区域地质与矿产分布图(据王世炎等, 2004)Fig.1 Tectonic units division map and regional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map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地层属羌北—昌都—思茅地层区喀喇昆仑地层分区的塔什库尔干小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古生界马尔洋组(Pz1m)和第四系(图2)。

马尔洋组为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 在区内大面积分布, 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倾向北东, 倾角30°~50°。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内部形成一系列的平卧褶皱、斜歪褶皱。岩层(S0-1)倾角一般为20°~45°。根据区内的岩石组合及其沉积相特征大致分为3段。a段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和南部,为一套中浅变质碎屑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该岩段主要岩性为黑云石英片岩、石榴黑云石英片岩、大理岩、黑云斜长片岩;b段主要分布于老并—走克本一带,为矿区主要矿体的赋矿层位。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碎屑岩夹火山岩建造,该岩段以石膏岩或含石膏层的广泛发育为特征,以大规模的含磁铁矿“黄带”作为与a及c段分界标志。主要岩性为黑云石膏片岩、石膏岩、黑云石英片岩、长英质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变石英砂岩。纵向上,自下而上斜长角闪片岩、长英质片岩逐渐变少,黑云石英片岩、含石膏黑云石英片岩增多,横向上东北部以黑云石英片岩、变石英砂岩为主,西南部以斜长角闪片岩、长英质片岩和黑云石英片岩为主。该岩性段中有2层石膏磁铁矿,在地表呈负地形,以此为标志划分出了4个岩性层;c段主要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及西北部,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碎屑岩夹火山岩建造。该岩段以大套的变石英砂岩出露为特征,其主要岩性为变石英砂岩、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片岩、黑云石英片岩。

1.冲积砂砾石;2.冲洪积沉积砂土、亚砂土、砂砾石;3.残坡积沉积亚砂土、局部夹砾石层;4.变石英砂岩局部、夹斜长角闪片岩;5.磁铁黄铁矿;6.变石英砂岩;7.黄铁磁铁矿;8.长英质片岩、黑云石英片岩;9.石膏磁铁矿;10.黑云石英片岩、长英质片岩;11.含角闪磁铁矿;12.黑云石英片岩、长英质片岩;13.方解石磁铁矿;14.石榴黑云石英片岩;15.(含角闪石)硬绿泥石磁铁矿;16.黑云石英片岩;17.次闪石岩;18.闪长岩;19.片麻状花岗岩(花岗岩);20.断层;21.地质界线;22.片理产状;23.矿体及编号图2 老并矿区地质矿产简图(据张哨波等,2012,略有修改)Fig.2 Geological map of Laobing iron deposit

矿区赋矿层位为马尔洋组6个含磁铁矿“黄带”,均位于地层沉积序列的结构转换面上或附近;“黄带”是由于各含矿层中均或多或少含有黄铁矿或石膏,经表生风化氧化作用,使黄铁矿中的硫析出染色,致使含矿层总体呈现黄色,这是区内典型的找矿标志之一。区内共发现25条磁铁矿体(图2),各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分布于下古生界含矿岩系,分别赋存于6条“黄带”中;所不同的是各条“黄带”中赋存的矿石类型各异,依次为绿泥石磁铁矿型、方解石磁铁矿型、角闪石磁铁矿型、石膏磁铁矿型、石英岩型磁铁矿石、黑云石英片岩磁铁矿型。

矿区内褶皱构造发育,构造层次属中浅构造层,变形相属于脆韧性变形相。褶皱以复式的背向形褶皱为主,全区自北向南由问红向型-走克本背形-老并向型构成(图3),褶皱轴向以北西向为主,褶皱两翼产状一般为20°~50°。此外,还发育有平卧褶皱,斜歪褶皱及层间的牵引褶皱,显示多期变形特征。

1.片麻状花岗岩脉;2.花岗岩脉;3.斜长角闪片岩;4.含磁铁矿角闪片岩;5.二云石英片岩;6.黑云母片岩;7.变质砂岩;8第四系冰积物;9.第四系;10.磁铁矿体;11.断层图3 老并铁矿区褶皱构造剖面图(据刘品德等,2012)Fig.3 The section of Fold structure in Laobing iron area

断裂不太发育,断裂总体上以北西和北北西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规模一般较小。

岩浆活动较弱,出露面积约3.5 km2,岩石类型主要有片麻状花岗岩、闪长岩、次闪石岩等。

3 样品特征

本次研究共采取了2 个样品开展赋矿地层的年代学研究, 它们均与磁铁矿体在岩性上和空间上密切相关:一件是长英质片岩;一件是黑云石英片岩。2件样品在岩性和空间上均与磁铁矿(化)体密切相关,因而所获得的测年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LB-50样品采样位置:坐标为75°36′51″,37°23′11″,位于老并矿区M6号矿体上盘,ZK11201孔东壁;M6-2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呈层状赋存于b段石膏磁铁矿型 “黄带”中。岩石呈灰黑色,片状构造,暗色矿物集合体定向分布,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变斑晶,黑云母10%(l=0.3~0.8 mm)。基质:斜长石40%(d=0.05~0.2 mm),常见高岭土化和绢云母化,石英33%(d=0.05~0.15 mm),黑云母15%(l=0.05~0.2 mm),磷灰石1%(d=0.05~0.1 mm),磁铁矿(d=0.05~0.3 mm)微量。

BY-25样品采样位置:坐标为75°34′24″,37°21′52″,位于老并矿区M1号矿体的夹层中,M1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存于马尔洋组含铁岩系a段绿泥石磁铁矿层,岩石呈灰黑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磁铁矿微量。石英70%(d=0.06~0.2 mm),他形粒状,黑云母9%(l=0.08~0.25 mm),云母片定向排列分布,部分发生绿泥石化,斜长石20%(d=0.1~1.5 mm),他形粒状。

4 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4.1 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分别采取了老并矿区内的长英质片岩和黑云石英片岩样品,2件样品均为副变质岩。其中,长英质片岩采样位置位于老并矿区M6号矿体上盘,黑云石英片岩采样位置位于老并矿区M1号矿体的夹层中。

样品粉碎后手工淘洗出重砂,经电选和磁选后,在双目镜下挑选出锆石,其锆石形态主要呈柱状,晶型较好,颜色以浅粉色为主。选取代表性锆石制靶后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下照相,并在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阴极发光对锆石形态和结构进行研究,查明锆石的内部结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锆石颗粒和测点位置,以获取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锆石同位素有效年龄。

锆石U-Pb同位素分析在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GPMR)完成,仪器型号为Agilent 7500a,激光剥蚀系统为GeoLas 2005。实验中所采用的激光束斑直径为32 μm,采用He作为剥蚀物质的载气,应用标准锆石91500作为外标,详细原理、分析流程及仪器参数参见YUAN et al.(2004)。实验获得的测试数据处理(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灵敏度飘逸校正和元素含量计算)采用ICP-MS-DATECAL(LIU et al.,2010)软件处理,由于绝大多数测点的普通Pb含量均较低,故本次研究工作未进行普通铅校正。年龄计算和图谱制作运用ISOPLOT(2.49)程序处理(LUDWIG K R,2001)。

4.2 测试结果

(1)长英质片岩。长英质片岩内锆石形态主要呈短柱状,晶型较好,颜色以浅粉色为主,少数为长柱状,且大部分锆石均有不同程度的搬运磨圆和破碎,显示碎屑锆石的形貌特征。锆石阴极发光显示,大部分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且没有变质增生边,显示碎屑锆石特征(图4)。长英质片岩锆石的Th/U值为0.40~1.05,均大于0.1,且绝大多数比值大于0.5(表2),明显区别于变质锆石的Th/U值(一般<0.1)(BELOUSOVA E A et al.,2002;HOSKIN P W O et al.,2003;GRIFFIN W L et al.,2004)。锆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图显示:稀土总量较高,LREE亏损,HREE富集,重稀土部分上扬,强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图5),其特征与变质锆石重稀土平缓、低Tu/U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WU Yuanbao et al.,2004;刘良等,2007),显示岩浆结晶成因锆石的特点,应为物源条件较为单一的碎屑锆石。

对样品中挑出的锆石进共行了30次分析,对锆石U-Pb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后,剔除了谐和度较差的测点,共得到有效数据分析点28个(表1、表2)。大部分分析点均位于谐和曲线上和谐和线附近(图6)。其中,有较少数分析点在谐和图上表现出略偏离谐和曲线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变质过程中存在铅丢失或含有少量的普通铅所致。长英质片岩的28个分析点具有集中的Pb206/U238年龄值,为(510±5)~(554±5) Ma,其Pb206/U238加权平均年龄为(532±3.9) Ma(MSWD=5.1)。

图4 老并矿区长英质片岩部分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年龄值Fig.4 CL images and age data of representative zircon from felsic schist in Laobing area

图5 老并矿区长英质片岩中碎屑锆石的稀土元素球配分型式图[采用球粒陨石数据(SUN&MCDONOUGH,1989)标准化]Fig.5 The Ree Partition pattern chart of detrital zircon for felsic schist in Laobing area

图6 老并矿区长英质片岩碎屑锆石U-Pb年龄谐和图Fig.6 SHRIMP U-Pb concordant diagram for zircons from felsic schist in Laobing area

(2)黑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中的锆石形态以短柱状为主,锆石相对颗粒较小,多数为自形柱状,且大部分锆石均有不同程度的搬运磨圆和破碎,显示碎屑锆石的形貌特征(图7)。锆石阴极发光显示,大部分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个别具有不清晰的生长环带。

图7 黑云石英片岩部分碎屑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年龄值Fig.7 CL images and age data of representative zircon from biotite quartz schist

黑云石英片岩锆石的Th/U值为0.48~3.09,均大于0.1,且绝大多数比值大于0.5,部分大于1(表3),明显区别于变质锆石的Th/U值(一般<0.1)(BELOUSOVAl et al.,2002;HOSHIN et al.,2003;GRIFFIN et al,2004)。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与长英质片岩相似,总体呈现稀土总量较高,LREE亏损、HREE富集,重稀土部分上扬,强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图8),明显有别于变质锆石,显示岩浆结晶成因锆石的特征。

图8 老并矿区黑云石英片岩中碎屑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图[采用球粒陨石数据(SUN et al.,1989)标准化]Fig .8 The Ree Partition pattern chart of detrital zircon for Biotite-quartz schist in Laobing area

对样品中挑出的锆石进共行了35次分析,对锆石U-Pb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后,剔除了谐和度较差的测点,共得到有效数据分析点30个(表3、表4),所有分析点均位于谐和曲线上和谐和曲线附近(图9)。黑云石英片岩30个分析点的Pb206/U238年龄值较集中,为(505±11)~(565±10) Ma,其Pb206/U238加权平均年龄为(526±5) Ma(MSWD=2.5)。

由于2个样品采自同一矿区互层的浅变质岩中,U-Pb年龄测试结果也较为相近,因此将2个样品的U-Pb年龄测试结果放在一起进行年龄分布频率统计,结果显示,碎屑锆石的Pb206/U238年龄为505~565 Ma,年龄分布直方图呈单峰式分布,这也说明其物源较为单一,显示近源沉积特征。有46个测点的Pb206/U238年龄为510~540 Ma,占所有LA-ICP-MS测点的79.3%,构成锆石Pb206/U238年龄数值高频区,其Pb206/U238年龄数值峰值为530 Ma左右(图9),这与长英质片岩和黑云石英片岩所得到的Pb206/U238加权平均年龄较为相近。此外,有部分测点Pb206/U238年龄数值大于540 Ma(9个测点)或小于510 Ma(3个测点),但这些年龄数值相对分散,重复性不高,所占比重也较小。根据上述老并矿区含铁岩系地层(磁铁石膏岩段)中(原认为属于布伦阔勒群)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3组年轻的碎屑锆石(Pb206/U238年龄为505~507 Ma)提供了原岩地层形成时代的信息。如果说这3组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的重复性还不具有代表性的话,那么,46组510~540 Ma的年龄数值及峰值年龄,则表明含铁岩系的形成时代不早于510 Ma。结合前人对原认为属于布伦阔勒群地层变质年代的厘定(张传林等,2007),初步认为区内铁矿的成矿时代应为早古生代,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前寒武纪。并且认为该套含铁岩系不属于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结合其具有明显的地层盖层性质的宏观特征,认为该套含铁岩系应从原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中划分出来。

图9 老并矿区黑云片岩碎屑锆石U-Pb年龄谐和图Fig.9 SHRIMP U-Pb concordant diagram for zircons from Biotite-quartz schist in Laobing area

5 赋矿地层的形成时代探讨

布伦阔勒岩群马尔洋组为新划分出的古生代地层,为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床的主要赋矿地层,在其中已经发现了赞坎、老并、莫喀尔、吉尔铁克沟、叶里克等大型磁铁矿床,该区的磁铁矿石远景资源量在30~50亿t;关于马尔洋组时代归属,由于塔什库尔干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野外地质调研工作困难,尤其是该区地层系统研究比较薄弱,进而导致在构造单元划分、归属以及区域对比上存在分歧。其中,关于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目前主要有二种观点。

(1)其属于喀喇昆仑地层区的基底单元,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副变质岩石地层单位。汪玉珍(1985)等将该套地层时代定为元古代。2000年新疆地调院第二地质调查所在1∶5万班迪尔幅、下拉夫得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瓦恰岩组、五古力牙特岩组,部分划为赛图拉岩群塔米尔岩组,并在该套地层中获得锆石Pb-Pb蒸发法年龄为(1 174±35) Ma,时代应定为蓟县纪(原定为长城纪)。2004年,河南省地调院在1∶25万克克吐鲁克幅、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根据布伦阔勒岩群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变形强烈,与区内仅轻微变质或未变质且常含丰富微古植物化石的长城系的总体面貌相差甚远,考虑到前苏联曾在西帕米尔与本群相当的变质岩系获得锆石U-Pb和全岩Rb-Sr等时线2 130~2 700 Ma的同位素年龄(潘裕生,1989),并且由于区内发育的含铁建造是古元古代的一个典型建造,具全球性对比性,故将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置于古元古代。乔耿彪等(2015)在赞坎铁矿区的Ⅰ矿体底板的含磁铁斜长角闪片岩运用SHRIMP方法进行锆石定年,斜长角闪片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的形成年龄为(1 845.0±11.0) Ma, 限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可能晚于(1 845.0±11.0) Ma。再根据次斜长花岗斑岩侵入体的形成年龄(544.5±4.7) Ma, 限定地层的形成时代要早于(544.5±4.7) Ma。因此推测赞坎铁矿区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年龄为1 845.0~544.5 Ma, 为元古宙。

(2)张传林等(2007 )依据对塔什库尔干县附近泥质片麻岩(麻粒岩相岩石)SHRIMP 及 LA-ICP-MS锆石测年研究,认为其属于南昆仑地体的组成部分,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沉积于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早期,是加里东期增生到北昆仑地体南缘的。杨文强等(2011)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县城以东出露的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石榴角闪片麻岩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 微量元素分析和U-Pb 定年,研究表明其原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不早于(253±2) Ma 和(480±8) Ma, 对应的变质时代为(220±2) Ma和(220±3) Ma, 并且认为塔什库尔干县城以东的矽线石榴片岩-石英岩组合单元应从原来的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中划分出来。总的来说, 由于布伦阔勒岩群分布较广, 不同的研究者针对该岩群不同岩段区域变质岩系的年代学测试结果不同, 主要集中于火山岩、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石榴角闪片麻岩的年代测试, 时间范围从新太古代至晚古生代, 差异较大, 甚至需要对部分地段的岩群进行解体。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分别在老并铁矿区含铁岩系的磁铁石膏岩段(含矿岩段)内进行了长英质片岩和黑云母石英片岩中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含铁岩系原岩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结合杨文强等(2011)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县城以东出露的矽线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石榴角闪片麻岩进行的U-Pb 定年结果,与本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吕增等,2007;张传林等,2007)已发表的锆石 U-Pb年代学数据共同表明:不能将研究区含铁岩系沉积时代继续划归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而应该从原古元古代“布伦阔勒岩群”中划分出来,应属于新元古晚期—早古生代早期;同时,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套地层无论在变质程度、变形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含铁特征与布伦阔勒岩群都有明显的不同。综合认为,该套地层应属早古生代马尔洋组。

6 结论

(1)老并矿区内含铁岩系物源时代主要集中于510~540 Ma,且时代为530 Ma左右的锆石大量出现,从而步认为区内含铁岩系的形成时代不会早于510 Ma。

(2)从区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来看,区内普遍发育一套特征独特的膏-铁建造组合,其矿物组合为硬石膏+石膏+磁铁矿+黄铁矿,其特征明显的不同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以沉积成矿作用为主的铁矿床(SAMUELS.Goldich,1973; KLEIN C,2005;宋叔和等,1994;程裕淇等,1978;杨志达,1980;赵一杨等,1958;沈保峰,2010),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含铁建造类型。矿物同位素和镜下鉴定结果均表明磁铁矿主体为原生沉积成因,而不是由其他的铁矿物经变质作用形成,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

(3)结合张传林等对布伦阔勒岩群变质年代的厘定,初步认为区内含铁岩系形成于早古生代,其形成时代与世界上已知典型的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存在较大的差异。

(4)结合区域调查成果,并进行地层对比,马尔洋组与布伦阔勒岩群无论从岩石组合特征、变质变形程度、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含矿特征均有较大差异,因此,该套地层应该从布伦阔勒岩群解体。

(5)通过对老并—吉尔铁克—赞坎一带开展的路线地质调查及矿床对比发现,该套地层和志留系温泉组无论从变质程度、变形特征、岩石组合特征、含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对比性,岩层变化具有一定的(吉尔铁克沟的温泉沟组发现有笔石化石)连续性,一定程度也为马尔洋组划为早古生代提供了佐证。

(6)老并铁矿床与赞坎铁矿与区域上分布的其他大型铁矿成因相同,均形成于早古生代,赋矿岩系以黑云石英(石膏)片岩为主,铁矿物以沉积磁铁矿为主并与(硬)石膏、黄铁矿同生为特征,其特征较为独特,为沉积型铁矿中的一种新的矿床模式,同时结合研究区地处帕米尔高原,因而笔者将其命名为“帕米尔式”铁矿床。

猜你喜欢

岩群片岩黑云
道路边坡片岩耐崩解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黑云白云
反倾边坡风化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东天山星星峡地区星星峡岩群的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张北—围场地层小区红旗营子岩群变质岩时代及接触关系探究
太古宙:岩群之诗
石英片岩路基填料适用性分析
巴彦乌拉山老变质岩系中的构造片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男妖女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