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冯彬、鲁晓鑫投掷技术特征分析

2018-09-27李维宾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8年3期
关键词:铁饼用力速度

李维宾

(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5)

随着我国田径项目不断崛起,近年来铁饼项目在成绩和技术上都有很大进步且有不断提高趋势。冯彬和鲁晓鑫是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参加过2015年和201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且取得佳绩。2016年冯彬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投出63.06 m的成绩,获得第8名,在2017年9月天津全运会上以64.46 m的成绩获得第2名;鲁晓鑫在2016年全国投掷项群赛中以62.76 m获得冠军,在2017年7月亚洲田径锦标赛中获得第3名。2名运动员在同一位教练员指导下训练,但表现出的技术特征有很大差异。通过对3场比赛(2017年3月四川犀浦投掷项群赛、2017年7月训练测试赛,以及2017年9月全运会比赛)她们的投掷技术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揭示2名运动员的投掷技术特点,使教练员的指导与训练更具针对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冯彬、鲁晓鑫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冯彬、鲁晓鑫基本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与女子铁饼技术相关的文献,认真阅读、整理与分析,了解女子铁饼投掷技术的发展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铁饼项目相关教练员、科研人员及专家,获取适合运动员个体、具有针对性的投掷技术。

1.2.3 运动学分析法

采用1台日产JVC PX100高速摄像机,以200场/s的拍摄速度对冯彬和鲁晓鑫训练和比赛中的投掷技术进行现场侧面定点拍摄(机位在与投掷方向垂直的正右侧)。运用Dartfish 运动学图像分析软件对拍摄的视频资料进行整理与解析,得出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摄像时摄像机主光轴高1.2 m,摄像机所在位置与投掷圈的距离为11 m (图1)。

图1 摄像机位置示意

1.2.4 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冯彬和鲁晓鑫在2017年3次投掷比赛中解析出的技术参数进行比较,找出她们技术的差异及各自技术的特点。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与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双脚2段位移及重心位移

投掷过程中,运动员双脚的位移可分为2个阶段[1]。第一段位移为旋转启动后左脚支撑点与腾空结束瞬间右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该位移是旋转投掷技术的基础,非常关键;第二段为第二单支撑开始左脚着地点与用力阶段右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也是最后用力的位移,它反映最后用力瞬间身体支撑的稳定性,同时最后用力的位移长短也决定运动员的投掷方式。两者的距离之和为旋转技术中身体水平位置的总位移。位移利用率为:2段的位移之和/2.5 (铁饼投掷圈为2.5 m)×100%。通过与教练员、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探讨,一致认为,最后用力阶段左右腿之间的支撑距离对投掷效果起重要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一个物理性的因果关系:没有坚实稳固的支撑面,就会失去多轴用力条件下的支撑底座。

由表2可以看出,冯彬和鲁晓鑫的位移利用率都在70%左右。对比3次比赛各参数发现,冯彬在全运会比赛中第一段位移明显偏低,位移利用率也较低,身体重心位移随双脚两段位移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整体投掷技术没有太大变动。鲁晓鑫在3次投掷比赛过程中的第一段位移明显比冯彬大,第二段位移比冯彬小,这决定了她在最后用力阶段使用的投掷方式是跳投式。其位移利用率比冯彬高。但从成绩来看,冯彬成绩更好。就鲁晓鑫而言,2段位移的缩短反而促使其投掷出较好的成绩。所以,传统观点“位移利用率越大成绩越好”,不能单从一方面说明问题,还应与个人身体形态、技术参数综合分析相结合,寻找适合运动员个人的技术。

表2 投掷旋转过程中2名运动员2段位移及重心位移

2.2投掷动作节奏

投掷动作节奏是通过每一阶段动作所用的时间体现的。铁饼投掷过程各技术环节的用时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投掷过程的动作节奏[2-3]。动作节奏本身就体现运动员的技术环节速度变化特征,同时也反映运动员技术环节之间的速度变化、动作结构变化、铁饼运行轨迹等重要的技术评估因子。从训练工作的实际出发,背向旋转掷铁饼的动作节奏由第一双支撑阶段、第一单支撑阶段、腾空阶段、第二单支撑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5个部分组成[4]。这5个部分以脚与地面的接触点为划分点。后4个部分是影响投掷成绩的主要因素,也是投掷技术的关键,因此,对后4个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

第一单支撑阶段是指预摆结束,旋转投掷时右脚离地瞬间与左脚离地瞬间所用的时间;腾空阶段是指第一单支撑结束左脚离地瞬间与右脚着地瞬间所用的时间;第二单支撑阶段是指腾空结束时右脚着地瞬间与左脚着地瞬间所用的时间:最后用力阶段是指第二单支撑结束到铁饼出手瞬间所用的时间。

根据各技术环节用时分布及总用时特征,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平速型(第二单支撑与最后用力的用时之和与第一单支撑用时极为接近)、后速型(第二单支撑与最后用力的用时之和明显低于第一单支撑用时)、全速型(总用时量小且2个单支撑用时接近)。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合理的铁饼投掷技术应表现出平稳转动、逐步加速、持续用力的过程。在上述3种类型技术中,最能与此对应的当属平速型。当然,各类技术都有各自优势:后速型技术更注重出饼瞬间的爆发式用力;全速型则集中强调速度因素。

统计显示,在3次比赛试投中冯彬和鲁晓鑫各环节用时占总用时的比例都是第一单支撑最大,腾空阶段用时最短,第二单支撑阶段用时略多于腾空阶段,最后用力阶段用时仅次于第一单支撑阶段。冯彬在3次比赛中的总用时都明显低于鲁晓鑫,说明冯彬在投掷过程中旋转节奏比鲁晓鑫快。这种快节奏对投出好成绩有很大影响。从数据来看,冯彬比赛中第二单支撑阶段用时和最后用力阶段用时之和明显低于第一单支撑阶段用时。比赛中冯彬的投掷技术属于后速型,这对爆发力的要求较高。鲁晓鑫在3次比赛中第二单支撑阶段用时和最后用力阶段用时之和与第一单支撑阶段的用时接近,所以,其投掷技术属于平速型。

冯彬在3次比赛试投中第二单支撑用时都小于鲁晓鑫。第二单支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加速度,所用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在最后用力阶段获得更好的加速度,更利于使人体达到“超越器械”的效果。这说明冯彬在旋转过程中获得很好的动作节奏。

2.3 铁饼出手速度

铁饼在空中的飞行速度与出手角度、速度、高度3个要素紧密相关,同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而出手角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5]。由表3可得出2名运动员的平均出手速度,冯彬为24.90 m/s、鲁晓鑫为23.90 m/s,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出手速度相接近,这也是其达到60 m以上成绩的必备条件。成绩的差别既与运动员第一单支撑的利用率有关,也与运动员整个投掷过程的节奏有关。由于日常训练要求与正式比赛要求有所不同,即在日常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速度水平,而对投掷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要求不高,且铁饼出手后的飞行方式也有所不同,即当铁饼饼面在飞行过程与地面垂直时,其飞行速度明显快于平行地面时的速度。所以,日常训练中运动员经常会因犯规而获得最大速度。研究表明,铁饼运动员的铁饼出手速度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0.865 7,P<0.01)。从表3可以看出,2名运动员的出手速度与其最终成绩呈正线性关系;同时对比3次比赛2人的成绩与速度发现,冯彬的成绩比鲁晓鑫更优秀,出手速度是其取得佳绩的关键。

表3 2名运动员铁饼出手速度

2.4 铁饼出手角度(表4)

表4 2名运动员铁饼出手角度

出手角度是出手瞬间铁饼的垂直速度与合速度之比的反正弦值,出手角度会影响铁饼在空中飞行的速度,进而影响最终的飞行距离。铁饼的重量及形状使其出手角度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受环境条件的约束,每次试投出手角度都有所不同。统计显示:冯彬在3次比赛中的平均出手角度为37.77°;她在全运会比赛中铁饼出手角度为32.9°,低于铁饼最佳角度,但成绩却比3月30日的比赛成绩优秀,这可能与当时的气流变化特点有关。所以,在特定条件下适当减小出手角度会使铁饼飞行距离更远。相比之下,鲁晓鑫的出手角度较稳定,平均出手角度为36.8°。

3 小结

通过冯斌、鲁晓鑫3场比赛数据分析发现,2名运动员的铁饼投掷技术总体上符合运动学规律,其技术类型都符合自身特点。从运动员技术环节用时比例可以看出,2人都表现出快速旋转和快速用力特点,符合亚洲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在动作外部形式上采用“跳投”,即最后用力过程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

旋转过程向投掷方向的位移速度和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掷效果。2名运动员旋转中2段位移距离总和差异不大,但2段分距离却有所不同,尤其是占据身高优势的冯彬,其第一段距离小于鲁晓鑫,相对于投掷圈直径距离2.5 m而言,尚有潜力。3场比赛运动员都表现出良好的器械出手速度,其中冯彬的出手速度已达26 m/s,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十分接近,说明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器械出手的角度,在符合投掷抛物线远度原理的条件下,反映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2名运动员都达到了要求。

猜你喜欢

铁饼用力速度
照葫芦画瓢的冠军
行驶速度
速度
基于Adams运动员苏欣悦的铁饼出手时的动力学仿真
捞铁饼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图侃天下
暴力行为
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