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数学作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8-09-26卢秀芬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习题布置有效性

卢秀芬

摘 要: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而是一个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使得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数学作业;教学质量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知识,培养技能,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教师应该在数学作业的布置、完成、批改、反馈等几个重要环节加以创新,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分层布置

1.精选作业题,使学生既减负又增效。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就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地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精心设计典型练习,突出知识重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课本或课外习题中精选出合适的题目。比如教学的目标是学会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则精选紧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习题作为作业,不应简单地以熟求巧,布置大批简单重复的习题;也不应急于求成,布置一些变式除法运算的习题作为作业;对于一些过于综合、离学生实际水平较高的题目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精选的作业题既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效率。因为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对于当前泡在作业堆中的孩子来说更有现实意义。

2.分层次布置,使学生人人学有所得。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挖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潜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因材施教给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他们获得成功,产生的强烈欲望也将指引他们更加进步。所谓有层次是指每次作业题有深有浅,根椐每次作业的构成,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提高题分配到每次作业中去,以便给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使全体学生“人人有长进”。

二、严格检查,适当指导

1.按作业的标准,检查学生是否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由于作业的完成是作业过程的核心,是落实作业有效性的关键,我们必须向学生提出作业应达到的标准,它是对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

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作业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学生会表现出懈怠和潦草应付行为,作业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做基础性、模仿性的作业,设计使他们成功的阶梯,让这些学生也能成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拓展型、探究型、开放型作业,把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带有思考性、創造性地作业,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

2.适当的指导,让孩子们有所提高。对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能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如果教师对学生从作业的进展情况进行经常的监控,在必要时给作业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明确作业问题的性质,提示作业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增进。

三、精批细改,灵活评价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很多,如堂上批改、当面批改、学生当面批改等,但事实证明,只有教师亲自批改,才是最有效的。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要在评价中进一步体现这种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学生。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他们完成作业并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四、及时反馈,总结经验

教师批改作业,有的教师隔一堂课反馈,有的当天反馈,慢的甚至到第二天才反馈。是不是每次的反馈都这样一成不变了呢?我们不妨将这种反馈方法进行一些改革创新,让反馈更加及时一点。事实证明,只有及时反馈作业情况,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当教师及时做好了作业讲评后,反馈还没有结束,还应及时指导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统一抄到自己备好的“错题集锦”上,教师应通过这些集锦上反映的问题,深刻思考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实施途径,教师应该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习题布置有效性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