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低段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8-09-26刘建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本教材教师

刘建奎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后续发展尤为重要。

一、注重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前预习使学生在上课前对所要学习知识初步了解,并及时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而且在预习过程中,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勾画出来,加强听课的针对性,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注重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

因此,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引导学生课前看一看。结合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在课前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通过看书有所收获了,再课前做一做,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例如:學生在预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给学生提出要求:

(1)什么是平均分?

(2)你能帮小猴分桃吗?有几种分法?

(3)除法里的每一个数叫什么名字?符号读什么?

(4)你能试着猜一猜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把这个预习任务写到数学导学案上,在预习时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任务、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不再是以往的等、靠、听、背的被动学习。

这样,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就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注重预习中学生间的交流,互相学习

学生通过预习,对自己预习的收获,预习中的疑问,再组织学生进行同桌间、小组见得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部分知识,学生自己探索得来不教师去讲解,学生的理解、记忆会更深刻。

例如,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能理解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但在“0”的读法时,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哪里的0要读,哪些0不读,读几个0,理解十分困难,但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交流,能让一部分同学明白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的道理。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四、注重教师自我驾驭教材能力的提高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教师应更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维,往往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总觉得数学没有预习的必要。害怕如果预习,自己要讲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会影响探究新知的实际效果。或者有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意识,也只是一句带过:“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虽满口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起不到预习的正真效果。

通过这样的预习教学,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由坐课生变成了积极交流、讲解的小讲师;由师教生转变为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有效预习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猜你喜欢

课本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