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用情教语文有细有智见风采

2018-09-26陈仙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激情语文课堂教材

陈仙茹

我想先解释一下这个标题中的四个关键词:心、情、细、智。

“心”就是教学中一丝不苟、全力以赴;

“情”就是对学生和语文无限热爱、激情澎湃;

“细”就是注重语文中的细节,以四两巧拨千斤;

“智”就是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能做到随机应变、不露痕迹。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艺术的教学,我们要带着热情、激情,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学生,用充满创造力的思维去启迪、引导学生,在细节上下功夫,寻找突破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语文课也就活起来了。

一、备课

(一)备教材——磨镰不误割麦功

1.读懂教材——不舍本,不逐末。

“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没法;千教万教,教不好教材就白教。”如果老师读不懂教材,就可能使学生“误读”、“误解”,明显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无所适从、无所作为,导致无谓的争执和无效生成。更谈不上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

2.朗读教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在备教材之前,首先要备朗读。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灵性的、充满情趣的课堂,也一定是有效的课堂。

案例:2006年10月份特级教师王崧舟在首届英才杯“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大赛上做课,讲的是《两小儿辩日》,其中的教学过程大家不妨看看。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整体感受

1.反复诵读课文,读顺口。

2.反复诵读课文,读出韵味。

3.反复诵读课文,读出形象和神情。

(二)讲故事,开放探究。

1.用现代汉语讲这个故事,讲清楚基本情节。

2.用现代汉语讲这个故事,讲生动,讲出细节。

(三)编故事,深度感悟。

1.两小儿嘲笑孔子后,孔子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写一写。

2.全班交流,提升感悟。

不难看出,王老师也很重视朗读。朗读是教与学的基础,只有读熟、读透了,才能准确地解读文本,避免误读或曲解。

教师在备课中有了对教材的反复朗读和充分研究,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生活与文本的互通交融,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教学“实”起来,让知识“靓”起来。

(二)备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咱们大家可能都很熟悉。

公明仪看到这种情景非常生气,怪牛愚顽笨拙。其实不是牛愚顽笨拙,而是琴师不了解牛,牛需要的是嫩嫩的青草,你弹什么琴呢?说话做事不看对象,不了解对象还自以为是,当然就没有效益了。教育也是如此。

我记得我们学校一位语文老师在学习完《松鼠》这一课之后布置了一项“自助餐”式的课堂作业:

1爱写字的你,不妨摘抄本文的优美词句。

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的朗读《松鼠》

3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描写画一画松鼠的外形

4爱阅读的你,不妨查找资料,寻找松鼠的其他知识

5爱习作的你,不妨模仿《松鼠》一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爱观察的你,爱故事的你,爱唱歌的你等等

这项“自助餐”式的作业包含了“读、画、写、抄、查、讲”多种形式,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艺的机会,这节课不但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还留有不尽的“余味”让学生主动去品,留下了有趣的“余活”讓学生积极去做。

“吃透”学生情况是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了解学生,就容易陷入“对牛弹琴”的尴尬境地,导致教学效益低下,更别提因材施教了。

二、上课——舞台虽小天地大,“情人”眼里出“西施”

上课是最复杂、最核心的工作,也是最能展现教学艺术和教师魅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就像追求幸福生活一样,应孜孜不倦,没有止境。

(一)激情澎湃的老师

于永正老师认为,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也都应做有激情的语文老师。

当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地走进课堂时,会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老师的激情就像一粒火种,能一下子点燃学生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就会随之活跃起来。上课富有激情,学生为之振奋,教学效果也会相应而生。课堂上,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激情,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系统全面的内容

三句话:

1.课本过关,打好基础。

古诗文默写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过的一关。

我们在复习《爱莲说》这篇古文时,“出淤泥而不染”的“染”字经常写错,我们11位语文教师借鉴别人的经验,再加入我们的智慧,最后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告诉学生:“染”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颜料水里使其着色。怎么着色?就是拿个木头挑着物品放在颜料水里多次浸泡,因此右上角是“九”——古汉语里“三”、“六”、“九”多是虚数。这样一联想解说,学生们都记牢了。

2.专题训练,提升能力。

专题复习大致分为三块: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

作文=1\2语文

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以“作文擂台赛”为主线,以校报为交流阵地,适时进行训练。

三月底我校报编辑部发出了“清明节征文”的启示,后来收到了师生的很多来稿。11—1班吴慧强的作品《清明时节话清明》刊登在第六期校报上。

五月初有个母亲节,六月份有个父亲节,我们就以“感恩父母,孝敬双亲”为主题,面向全校学生征文,遴选出优秀作品刊登在校报上,如11—4班许奇的《阳光下的那方帕》和11—6班江怡娴的《手中线慈母心》都是细节生动、感情真挚的应征作品。

六月,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面对曾经的人和事思绪翻腾、心情复杂,万千不舍和美好回忆尽付笔端。11—12班刘茜雅、张雅伦、李爽的同题作文《一起走过的日子》发表在第九期校报上。

六月末,中考来到,初中生活结束,11—14班的孙啸林适时写下了《离念——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初中》在校报发表。

3.综合演练,模拟冲刺

此项不再多说

三组数:“5”“20”“45”意思是我爱你语文课堂45分钟。

“5”指的是课前5分钟训练

“20”指的是15+515分钟快速、高效做完一篇阅读,5分钟进行讲解。

“45”指的是45分钟作文,快速、优质、强化训练

其实,语文教学千变万化,万变却不离其宗——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相信,通向这一宗旨的道路不止一条,就像要去北京,你可以开汽车走107国道或京港澳高速,也可以选择坐高铁,还可以到新郑国际机场乘飞机。无论选择哪一种交通路线和交通方法,都可以欣赏去北京的沿途风光,这风光就是启迪心智、提升情感的收获,到达北京就是目的,就等于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生活是万花筒,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最紧密,教师要想教好语文,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要熱爱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让生活与语文交互通融——语文中再现生活,生活里体现语文。

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为教语文而教语文,要热爱语文这门学科,视语文教育为生命之旅,把拳拳的心紧系于语文,把满腔的情灌注于语文,用绝妙的智升华语文,语文教学就一定能扫除类似于“八股文”的固定模式和语文课堂死水一潭的萎靡不振的尴尬,还原语文课堂风生水起、妙趣横生的本来面目。

我想:

语文教学不是重在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兴趣、提升情感;

语文教学不应是以练代教、以考代学的简单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是在合适节奏的互动中生成新的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

如果你爱你的学生,就应该把学生从题海战里解脱出来,给他们更多的独立自由的时空,让他们去反刍知识,思考生活,发表见解。

猜你喜欢

激情语文课堂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