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018-09-26曾礼俊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生活化初中语文

曾礼俊

摘 要:初中学生的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即在生活中写作,并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之美,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需丰富教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及时捕捉心灵触动瞬间,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巧。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写作

中学生生活化作文的写作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课题,它是根据写作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的理论而提出的,同时也是针对过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作文教学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提出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了解不够,作文教学往往远离学生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学生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有些文章即使文字流畅,构思巧妙,但难以反映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近两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开始有目的、有准备地让学生写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人,逐步进入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通过教师积极的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思想品德水平、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一、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生活,体现生活

有别于小学语文教学重在识物识字,高中语文教学重在识势识理,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认识并理解现实生活。作为初中语文教育最重要内容的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真实生活,体现真实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育以教会学生写文章为宗旨,具体到初中阶段,就应当旗帜鲜明地强调,写作文就是写生活,惟有快乐的生活,才有快乐的作文。强调初中作文应当源于生活,体现生活,首先是因为初中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知其然而不一定知其所以然,与其让他苦思冥想、乱发议论,不如让他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让他因为生活的丰富、快乐而更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为快乐作文而更加积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其次是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造就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为初中生作文源于现实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避开火热的生活不写,避开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不写,而去绞尽脑汁写一些假大空甚至玄幻“穿越”的东西。第三是写作最终要为生活服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初中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将来真正通过写作解决问题而锻炼真功夫。如果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写,那将来又何谈写出有用的东西。

二、初中作文中存在不少脱离生活、误解生活的情况

语文并不是空中楼阁,美文更应当源于美好的生活。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陷入网络化、现代化的误区,为拿分而教学,为写作而写作,逼着没有生活积累的孩子面对作文题目一籌莫展,搜肠刮肚仍然腹中空空、脑中嗡嗡,只得抓耳挠腮,无病呻吟,挤出那些与实际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格格不入的东西。不少初中生的作文说假话,写假事,内容空洞,子虚乌有,毫无童心童趣;有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抄写别人的作文;有的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细究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之害。初中阶段本应是孩子们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体验实际生活的最重要成长阶段,却因为对名校的盲目追求、因为没完没了的作业而被牢牢地束缚在教室里、限制在作业上,大量本应当用来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时空被挤占为上课再上课、练习再练习,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们近乎“不食人间烟火”,当然也汲取不到应有的生活素材。学生缺乏必需的生活积累,“为作文而作文”,只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其次是IT发达之害。网络、计算机、电子设备越来越发达,广大初中生尤其是城里的初中生在享受IT发达之便利的同时,也付出了学习能力因此而受到种种侵蚀的代价。不少学生写作文时生活语言不多,网络语言不少;真情实话不多,假话套话不少;读的书不少、看的东西不少,但记得住的不多、写得出的更不多。第三是庸师误导之害。一些语文老师本身就脱离生活,不深入观察生活,满足于就技巧讲技巧,就案例讲作文,既没有成体系的作文教程,也没有较科学的训练序列,教得学生只知道模仿,不知道写真,只知道套路,不知道原理。特别是教师及相关部门对初中作文的评价以考试为主流,以高分为追求,过分追求选材典型、立意深刻,先违背了作文求真求实的原则,使学生写作时不得不挖尽心思,提炼素材,拔高主题,写一些迎合考试标准的套作。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话题,发表个人见解

在文章的撰写提升到一定层次之后,就需要学生在撰写时,不能仅仅关注写出稿子和写完稿子,而是要重视文章的质量,重视文章的题目和内容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自身认识水平和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便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焦点、热点话题,比如社会上的一些道德问题、安全问题和国际问题等等,不求最终论述一定正确,但是需要有个人的见解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如此,初中生的视野才能变得更加开阔,写作的文章内容其内涵才能越来越深,富有品读的意味。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章水平,实现初中写作的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关注“劣质奶粉事件”时,有的学生就直言:“在奶粉的制作中,加入‘三聚氰胺这种足以致癌的化工原料,是对人生命健康严重不负责的一种行为,应当得到严厉的惩罚!”也有学生补充到:“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上的道德底线在逐步的接受挑战,强化国民的综合素质十分迫切”……之后,笔者将学生们的这些感悟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认为他们收获颇丰,然后布置了相应的写作作业,以此强化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的生活感受,提升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谭欣,董欢.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2017,(19):117-117.

[2]丁怡.浅谈“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J].阅读与作文,2017,(7):112-112.

[3]陈春霞.浅谈作文指导生活化教学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16,(10):94-94.

猜你喜欢

初中生生活化初中语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