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区域差异、属地化招生与配额制

2018-09-26姚夏晨

市场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配额制区域差异高考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高考录取区域差异”与属地化招生、配额制三者之间的联系。藉此对高考中存在的区域差异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高考;区域差异;配额制

一、现象与问题

近来,由“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引起了江苏家长甚至是全国人民的热议,使“升学不平等”尤其是“高考录取区域间不平等”的问题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当前的高等教育招生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造成的,要求政府为教育不平等负责。然而,通过纵向的历史对比和横向的国家间对比,笔者发现,“分配录取名额”和“属地化招生”这两种现象尤其存在的普遍性,并不是只有当下的中国才有的问题,也并不全是政府的问题。

二、属地化招生的原因

今天的美国高校也存在“属地化招生”这一现象。“美国各州的高校,特别是公立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往往会给本州或地区的考生一定的优惠条件。有些州立高校通过降低入学成绩标准给予本州考生优惠……有些州立高校通过降低学费标准给予本州考生优惠……这样差别收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州居民缴纳的税款和创造的经济收入是州立大学的主要教育经费来源。”而且美国人认可这一办法,认为其背后有其合法性:“因为本州学生与外州学生及其家庭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享受的待遇也理应不同”。[4]

中国大学的“属地化招生”现象在还属于大学草创期的民国就已经存在了。《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研究》提到:“自由招生下的国立大学自主决定招考的区域。民初江浙地区文教发达,北京为政治中心且大学林立,故各大学多将考点设于北京、上海。一方面大学的财力、人力有限,另一方面受到所在地政府的资助,各大学很难将考点布置于全国,其招生区域有本地化的倾向。这可以节省经费,方便招考,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交换”[1]。甚至是1930年浙江大学仍只在上海、杭州两地设有考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高校处于成本的考虑。当时属于大学自主发展阶段,各高校自主负责招生,由于高校经济实力有限,不可能凭一己之力组织全国考试参加招生考试,只能选择在“东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设置考点。这导致了招生偏向这些地区,对其他的考生是不公平的。这种现象直到“1938年教育部颁发《二十七年度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才开始改变。

由此可见,之所以出现“属地化招生”现象,在未出现国家统一考试时,是因为经济实力有限,只能选择就近招生;在国家统一考试出现之后,出现“属地化招生”则是因为高校的建设受益于当地政府及人民,作为回报,有义务优先录取本地考生。而这背后的合法性机制是“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配额录取的原因

上文已经提到,如果不采用配额录取的话,落后地区的学生因竞争不过发达地区的学生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在古代已有先例。“隋代和唐初的科举……在全国一级的考试是不分地区取中的,完全奉行‘自由竞争的考试公平原则。……北方人因此在科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到北宋中期,科场录取人数的比例遂开始出现南北倒置现象”[5]。“明初颁行‘科举成式后,科举制度开始定型化……在会试一级仍承旧制实行全国自由竞争。南方举人在科场的压倒优势继续存在”,甚至出现了“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会试所取52名贡士以及殿试擢定的状元全是南方人”的现象。

当然,政府采用“配额录取”的办法也不全是出于区域间公平的考量,也有为了稳固统治的意图。如清代“为安抚孤悬海外的台湾,于福建乡试的录取名额中专为台湾士子设立了保障名额,台湾考生的举人配额从康熙时的1名逐渐增加到咸丰以后的6名。同时,给予赴福州参加乡试的台湾士子以‘官送的待遇”[2]。

可见,“配额录取”的办法古已有之,这也反映了从古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存在地区间教育程度的差距,其背后更本质的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地区间的不平衡,既体现在不同地区的人的教育程度不同,也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高校数量的不同。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数量严重低于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这一现象并不是建构后才有的,早在民国初年,大学草创的时期,就已经出现高校数量在地区间的差距了。“民国初期,国立大学数量很少,且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等华北、华东、华中地区。1922年之前西南、西北、东北等有区甚至没存一所国立大学”.[1]

这些现象反映的是中国区域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区域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古已有之,是现在仍没有解决,仍困扰当代、仍给当代制造麻烦、仍待当代人去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涛.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研究[ D ]. 重慶:西南大学教育学教育史,2014

[2]刘海峰. 科举研究与高考改革[ J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张小萍、张良.中国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成效分析[ J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

[4]张竹箐.美国高校招生多样化特征研究[ D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

[5]郑若玲.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 J ]. 高等教育研究,2001

作者简介:

姚夏晨(1991年—),男,汉族,山东潍坊人,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主义。

猜你喜欢

配额制区域差异高考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一个被误读的概念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新能源配额制国外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