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村寨木结构民居火灾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2018-09-26孙明周基谭彬

价值工程 2018年25期
关键词:火灾隐患木结构消防

孙明 周基 谭彬

摘要:通过分析扶灵瑶寨木结构民居目前的规划布局、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疏散通道、电气线路、用火习惯、消防设施、人口构成等情况,指出瑶寨中木结构建筑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并从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点和消防装备、消防供水、消防车道、材料耐火极限、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外消防设施、火灾危险源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为保护瑶族特色木结构民居及其他类似建筑提供参考。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planning and layout, building fire resistance grade, fire separation distance, evacuation passage, electrical circuit, fire use habit, fire facilities, population composition and other status of the traditional timberwork residence in Fuling Yao villages, various fire risks of the timberwork residence in Yao villages are identified,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e safety layout, fire points and fire equipment, fire water supply, fire lanes, fire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automatic fire alarm and automatic sprinkler system, outdoor fire facilities and fire hazards, etc., targeted fir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timberwork residence and other similar buildings of Yao nationality.

關键词:瑶族民居;木结构;火灾隐患;消防

Key words: Yao nationality residence;timberwork;fire risk;fir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5-0172-03

0 引言

瑶族主要分布于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南岭西段地区,总人口285万,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人口数量排13位。瑶族聚居区通常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森林资源丰富,因此存在大量木结构民居。随着国家“十三五”脱贫规划进入攻坚阶段,瑶族木结构民居成为旅游扶贫重点打造的特色景观。由于这些木制民居都建造在60-100年前,不论继续让村民居住还是进行商业开发都必须要保证其建筑安全。现以湖南省江永县源口瑶族乡黄土坳村扶灵瑶寨为例,分析瑶族村寨中木结构民居存在的火灾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1 扶灵瑶寨火灾风险分析

1.1 规划布局落后

扶灵瑶寨位于都庞岭和萌渚岭交界处,毗邻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和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始建于元朝末年,古时为湘桂边界的重要隘口。瑶寨周边是湘南最大的五针松天然古树林,树林占地面积1000多亩,其中有1200余颗松树树龄超过100年。瑶寨距离最近的乡村公路有2.7公里,通过一条宽度为2.1米的泥土道路与公路连接。瑶寨内现有23栋纯木结构建筑和3栋砖混结构建筑,寨内道路为1米宽石板路。扶灵瑶寨内外均没有满足消防要求的车道,火灾发生时现有消防车辆都无法进入火场。消防队员携带装备步行进入瑶寨所需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无法及时扑救火灾。

1.2 建筑耐火等级低

瑶寨内除了1栋3层砖混住宅和2栋砖混平房外,其余住宅均为2层纯木结构建筑,柱子和房梁都是由整根杉木加工而成,墙体、楼板为杉木板,屋顶上覆青瓦。住宅旁搭有棚屋,用于放置作为日常燃料的干枯树枝与农业生产资料,也是杉木骨架和木板墙,屋顶铺盖杉树皮。地面以上所有建筑构件都是木材,没有做任何防火处理,建筑耐火等级为4级。

1.3 防火间距不足

民居共有五排,沿山势呈阶梯状平行分布。每排5-6栋住宅,总宽度在40-50米,进深为7米。前后排建筑间距2米,高差1米,同排相邻建筑紧贴在一起,仅通过木墙隔开。住宅的1楼是公共空间,2楼为卧室,层高在3.3-3.6米,卧室外有1米宽的悬挑阳台,阳台距离前排建筑屋顶间距只有1米,完全不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的要求。由于建筑都由可燃材料组成,任一房屋起火都会让火势迅速蔓延。

1.4 疏散通道不畅

每栋民居都分为三个开间,一楼正中的开间是客厅,此处大门为建筑唯一出入口。客厅一侧为厨房,另一侧为厢房。客厅后为楼梯间,需经过厨房才能进入楼梯间上楼。由于晚上20:00-24:00是农村民居起火的高发时段[2],厨房又是住宅中火灾隐患最大的房间,一旦晚上厨房起火,就很有可能困住在楼上卧室休息的的住户,封住逃生路线。

1.5 电气线路不规范

房屋建造时未考虑电线的布置问题,目前住户都是直接将开关、电线敷设在木制的梁、柱、楼板、墙上,不满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用电负荷日益增大,没有套管裸露在外的线路逐渐老化,如何避免电气火灾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1.6 用火习惯危险

由于取材方便,居民取暖、做饭、烧水均采用木炭和木柴为燃料。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明火就是一大火灾隐患,加上冬季山中湿冷,居民将放炭火的铁盆塞到木桌下,再用棉布包住桌子四周,做成类似于日本被炉的取暖系统。生火后无人看护就容易引燃桌子。

1.7 没有消防设施

扶灵瑶寨地处湖南广西交界处,远离城镇,交通闭塞,且所在的源口瑶族乡财政开支不宽裕,一直没有详细的消防规划,没有配置任何消防器材和设施,没有消防水源,也没有畅通的通讯方式。村里没有有线电话,没有通讯信号,需要从民居群往山下走100米才能接收到微弱的信号使用手机。如果发生火灾,求救与自救都很困难。

1.8 村落空心化

当地经济一直发展缓慢,2005年源口瑶族乡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100元,2012年才增长到1300元,所以全乡最偏僻的扶灵瑶寨中26户159人中有128人外出开工,只有31人留在村里,其中10岁以下居民5人,60岁以上居民17人,常驻人口平均年龄54岁,自救能力弱,因意外造成火灾的概率大。

针对以上情况,考虑扶灵瑶寨人员稀少但可燃物数量多的情况,为了保存瑶寨的特色木结构民居群,有必要进行消防规划并采取对应的防火策略,防患于未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扶灵瑶寨火灾防控对策

2.1 消防安全布局

由源口瑶族乡政府牵头,对瑶寨合理规划布局,完成居住区向旅游民宿区的过渡。在村口设置消防宣传点,并建设露天广场作为公共避难区域,禁止在村寨内外设置易燃易爆场所。同时控制打谷场面积小于或等于2000平方米,且距离建筑物大于或等于25米。拆除住宅旁棚屋,禁止在瑶寨内堆存柴火、干草等易燃物品。

2.2 设置消防点和消防装备

由于瑶寨容纳人口少,常驻人口结构老化的情况,需要吸纳年轻人进入,并建立一个消防点。消防点采取砖混结构,建筑风格与民居保持一致,消防点内存放机动消防泵、100米长消防水带与配套水枪、灭火器、破拆工具等装备。消防点设置专用火警电话,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利用瑶寨进行旅游开发的机会吸引本地青壮年就业,对前来开设农家乐、民宿的业主和雇工进行消防培训,组织志愿消防队。

2.3 保障消防供水

结合瑶寨住户数量,根据《古城镇和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3]的要求,消防用水量按100立方米准备。当地年均降水量为1586.7毫米,但全年分配不均匀,5月降水量最大,平均达249.1毫米,12月降水量最少,平均为5.9毫米。总体趋势为春涝冬旱。天然水源无法保证枯水期消防用水,因此除了依靠自来水厂供水外,还需在瑶寨高处修建高位消防水池,形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管道的管径不小于100毫米。

2.4 修建消防车道

瑶寨通向公路的土路需要改造为消防车道。先将路基素土夯实并拓展到净宽4米,再从下往上依次铺设28厘米厚的毛石和10厘米后的级配碎石作为基层,最后铺设22厘米厚的C30混凝土为面层,混凝土道路围绕瑶寨形成环形车道,车道转弯半径为9米。这样的道路可以通行中型消防车,保证救援力量及时到达。

2.5 提高建筑材料耐火极限

瑶寨内纯木结构民居既是旅游开发的最大特色也是消防安全的最大隐患。为了提高建筑耐火性能,保持原建筑风格,并降低工程造价和消防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可以选择防火涂料对所有木制构件进行阻燃处理。在木制构件表面涂刷3层厚度为0.4毫米的超薄膨胀型木结构防火涂料[4],这种涂料以硅丙乳液为基料,加上季戊四醇、三聚氰胺和聚磷酸铵构成阻燃体系,能够将木材耐火极限提升到50分钟。

2.6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由于建筑群间距和建筑材料都无法改变,所以需要通过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时将火情扼杀在萌芽状态。瑶族木制民居没有烟囱,明火做饭,油烟长时间积蓄在厨房,只能依靠窗洞通风自然排出。而且当地男性居民普遍有吸烟的习惯,冬季采用明火取暖,使用火焰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都容易误报火警,所以在每个房间内都安装差定温式探测器,以监控室内异常高温或异常温升速率的方式发出火灾警报。

考虑瑶族民居在旅游开发后还会兼具餐饮、旅游功能,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平时不影响建筑外观,启动时不破坏建筑结构,不妨碍人员疏散,灭火剂对人体无害。系统必须在发现火情后能启动迅速,着火初期就控制火势,尽早扑灭火灾,所以使用水做灭火剂的细水雾灭火系统成为木结构民居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首选。水雾喷出后遇火迅速气化后成为水蒸气,不污染环境,净化烟气,有利于疏散撤离,而且电气绝缘性能好,用水量少,可以高效扑救民居中常见固体、液体、电气火灾。

所有木结构房间内都安装外表为仿木纹的石膏吊顶,将改造后的电气线路与自动喷淋管线埋设在吊顶内,室外管线隐蔽在梁架上,管线外涂仿木漆,尽量避免影响建筑视觉效果。

2.7 室外消防设施配置

瑶寨民居聚集区为一片长宽皆为50米的正方形区域,建筑耐火等级都是四级,所以按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宜大于60米的规定,在建筑群边缘的四个角沿新建道路配置4个室外消火栓。当地平均气温18.4℃,每年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7.6℃。平均每年有9天低于0℃,多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不需要特别考虑防冻措施。

2.8 火灾危险源控制

为防山林因雷击或其他原因起火殃及民居群,以新建环形消防车道为起点,设置50米宽的遮荫型防火隔离带,将隔离带地表可燃物载量降低到每公顷4.5吨,看去胸径小于15厘米的数目,树冠盖度降低到40%以下,树冠间距3米,树冠层底部距离地面高2米,这种隔离带相对于传统全光式防火隔离带和生物防火林带,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干扰较少,建设和维护工作量小,成本低,见效快[5]。

同时禁止在室内使用明火,改为使用电器烹饪和取暖。同时改造电气线路,拆除原有线路,重新规划、设计、建设新线路。线路全部使用铜芯绝缘导线,并采用阻燃聚氯乙烯穿管保护,每户设立一个单独的回路,控制开关、熔断器均设在室外专用配电箱内。加强对村民的消防教育,禁止使用荧光灯、卤钨灯和大于60W的白炽灯,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其他材料代替熔丝。

3 结语

瑶族木结构民居在消防安全上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在进行旅游开发的时候不能只依靠现有条件吸引游客,而应该利用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的机会,合理分配扶贫资金和外来投资,落实消防規划,整改消防隐患,为偏远瑶寨脱贫致富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李经明.民族民居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07):753-756.

[3]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印发《古城镇和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14-04-23.http://www.mohurd.gov.cn/wjfb

/201507/t20150701_222741.html.

[4]单月圆,焦宝祥.超薄膨胀型木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J].化工新型材料,2010(07):112-115.

[5]王海晖,陶骏骏,盛昌栋.森林防火隔离带技术的变革与优势[J].世界林业研究,2015(06):46-52.

猜你喜欢

火灾隐患木结构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
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
木结构可靠度的一种改进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