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
2018-09-26张少飞刘勇
张少飞 刘勇
摘要:就业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不占优势的群体,要想提高就业竞争力,职业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注重学生就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本文介绍了就业能力的含义和构成,又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希望能给兄弟院校有一定的借鉴。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issue is a major issue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as a non-dominant group.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 of employability, and takes the Shandong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various measures taken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hoping to give a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sibling institutions.
关键词:就业能力;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Key words: employability;quality education;talent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5-0255-02
0 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加之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未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而高职学生也属于大学生群体,它其相对而言是大学生群体中竞争力较低的群体,可想而知其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此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
山东职业学院(原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唯一具有铁路背景的院校。学院建立了“三全”就业工作机制,即全院抓就业,全员抓就业,全年抓就业,就业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山东职业学院的办学宗旨之一就是关爱学生成长及关心学生就业。学院实施的就业工作模式为“以系为主,学院统筹”,对毕业生实施“8215回访”和“个案指导”,在毕业生两年内对其中超80%的学生进行回访,五年内对其中10%的学生进行回访。实现毕业生就业的双高目标,即就业率高和就业质量高。笔者作为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浅谈一下学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取的措施。
1 就业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1.1 就业能力的基本概念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最早出现了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这一概念,其最早被提出是一个名为贝弗里奇(Beveridge)的英国经济学家在1909年提出的。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可雇用性”。之后约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部分学者开始对其概念的精准性产生质疑,重新修订了就业能力概念,他们认为就业能力是一个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在这个概念中就业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也加入了国家经济政策、就业市场等宏观方面,将就业能力的整体概念阐述的更加全面。在之后的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概念又一次进行了修订和明确,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可雇用性”。此时就业能力不仅包括找到工作的能力,也包括后续完成工作及实现良好职业规划发展的能力。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只是其漫长职业生涯的一个开始,它并不意味着该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就比其他毕业生成功,标志其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是具备可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即就业能力。毕业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不断的竞争中不被企业和市场淘汰,磨炼出自身过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就业能力,才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被外界过多地因素干扰,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从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挑战。可以说,就业能力是学生获得就业岗位的重要法宝,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决定着学生的能力观、就业观和价值观,也对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存在深远影响[1]。
1.2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2]
关于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这一点各方已经达成共识,但关于就业能力具体包括哪些能力尚未有定论。通过本文研究实际,结合高职学生及其就业特点,可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差异能力。其中,基础能力包括工作态度、交往能力、应聘能力、就业观念等;专业能力包括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特殊技能、专业技能等;差异能力包括个性化、创新性与创业性能力等(见图1)。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言,基础能力是前提,专业能力是关键,差异能力是核心,只有具备相應基础能力,才有可能获得一定专业能力,而只有具备一定专业能力,才有可能完成就业,差异性能力可确保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2 山东职业学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采取的措施
2.1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0年11月,山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正式立项。项目建设以来,学院坚持开放性办学,搭建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四方共建的办学平台,组建了“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8个院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24个专业建设委员会”四层校企合作机构,众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学院深化内涵建设,实行“三通三融三证书”制度,创新性的围绕“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和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三条线开展人才培养,重点进行铁道机车车辆等6个专业及专业群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各系部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与市场接轨,将就业力的培养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以便使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2 大力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学院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用中华美德引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教育实践,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和日常育人的实践中。通过开设《国学智慧》、《中华民族精神》等通识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人文情怀,拓宽知识及视野,塑造健康人格。开展“中华美德进万家”系列活动,聘请欧阳中石、许振超、乔安山等著名学者及先进模范人物担任德育导师,与学生面对面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组织宣传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探访模范事迹,深入农村基层,贴近一线企业,践行美德、传承美德、弘扬美德的德育新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教学中贯穿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实现从“传统文化—中华美德—职业道德”的逐渐提升。学院每年通过毕业生回访,认真挖掘优秀毕业生事迹,采用榜样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特长生导师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个性化培养模块”等创新教育,探索建立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推行“特长生导师制”,吸引具有学有余力及特长的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一技之长。组建创新协会等86个社团联合会协会,广泛开展社团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多数学生参与业余学习实践,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3]。
2.3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效提升学生就业力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山东职业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皆开设了《拓展训练》、《创业能力训练》、《就业创业指导》等一系列就业指导类课程,并且专门成立了就业与创业教研室,从学校各专业选拔具有创业经验并且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老师担任授课任务,教学团队集思广益确定授课内容,制定了课程标准,充分保证授课质量。
3 结论
山东职业学院自2014年以优秀成绩获得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以铁路快速发展为契机,为满足社会对于高速铁路及轨道交通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多举措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师资培训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及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皆有很大提高,從硬件与软件上保证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近三年来,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超过98%,正式就业率超过85%。毕业生的质量获得了各大铁路公司和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杨艳.工学结合引领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2]杨虹,肖贻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构成与提升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9).
[3]山东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