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超效率DEA的零售业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09-26边国俐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零售业影响因素

边国俐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构建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995-2015年间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保持有效产出,其中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波动较小,技术进步在2004年和2009年出现拐点的原因是零售业市场的全面放开、网络购物消费的冲击和外贸依存度的下降,测算结果反映出零售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通过实证分析零售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发现: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等对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其中连锁化经营对当期和滞后期的零售业技术进步产生负向效应,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对零售业技术进步产生正向效应。

关键词:零售业 技术进步 超效率DEA 影响因素

引言

零售业是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通市场中发挥着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和解决就业等多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看,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国家促内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零售消费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截止到2015年底,批发零售业增加值达66186.7亿元,近十年内的年均復合增长率高达12.9%。从零售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节点看,自2004年国家对零售业境外资金全面放开,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不断在国内零售消费市场上进行扩张,通过大规模的可复制化连锁经营模式迅速抢占零售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内的新华百货、天虹商场等大型零售企业也纷纷通过提质增效参与零售市场的激烈竞争;2009年,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消费迅速崛起,实体零售业在电商消费的冲击下经历了深刻的变化,面对不断细化和复杂的零售消费市场,零售业“开店即挣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实体零售连锁企业逐渐成为零售电商消费中的“试衣间”;随着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零售消费增长率不断受到实体经济下滑和社会内需不足的影响,再加上网络消费的愈演愈烈,实体零售总额的增幅在2015年下滑至10.7%,比2010年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全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增幅在2015年仅为4.3%,比2010年增幅降低了一倍多。

随着实体零售业的劳动力和房租成本不断上涨,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缩减。根据Wind数据对零售连锁百强企业的门店数统计,2016年全国减少的实体零售门店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大型连锁门店关闭数量超过50家,其中不乏沃尔玛、百盛及华润万家等知名的零售企业。从我国零售业的规模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可以看出,实体零售业在不断上涨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下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传统的可复制的连锁化经营模式在边际收益不断递减下已经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发展效应,粗放式的行业发展模式必然对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零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更大程度上依赖技术进步要素的提高。本文基于超效率DEA分析方法,对我国零售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框架进行构建,通过测算零售业的Malmquist指数深入研究技术进步要素在零售业发展中的产出效率,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促进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超效率DEA的技术进步测算

技术进步影响零售业的产出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零售业发展中的运输、采购及配送等设备技术的提升可以改善行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其次,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或制度创新可以提升零售业的整体激励和要素配置水平,进而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因此,本文研究的技术进步是广义上的概念,根据Thirlwall,A.P.及Solow等学者对广义技术进步的研究,本文采取间接法对技术进步进行估算,即剔除零售业增长中要素增长的贡献度,其他未能计量部分为技术进步。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超效率DEA模型通过构建系统投入产出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在线性凸面数学规划上建立基于CRS或VRS规模报酬选择型假设的DEA模型,其中决策单元是进行测算经济系统投出产出的实体,参考集包括指定决策单元中的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等多个参考点。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样本效率表达为:

在超效率模型中,投影点是不包括第i个在内的其他n-1个样本的投入产出的线性组合。图1表示超效率模型的含义。

根据图1可以看出,随机生产前沿的各生产集A,B,C,D实现的效率值为1,生产集E位于生产前沿外,属于无效范围。超效率DEA模型中的Malmquist指数根据技术效率的比率计算,对技术效率的定义为:

式中的技术进步即决策单元的改变程度。技术进步为正时,T>1,反之T<1;相对效率(表示决策单元在不同时期与最佳生产前沿的变化)、投入要素分别用E、x和y表示,E>1表示效率有所提高,反之则降低。

鉴于鉴于众多学者(李子文、刘向东、杨东星、汪旭辉及陈福中等)在构建零售产业DEA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本文对超效率DEA投入要素的劳动和资本要素分别以我国零售业年末就业人数与零售业的实收资本代替,产出要素用零售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衡量。时间样本选择为1995-2015年;数据来源方面,零售业年末就业人数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零售业实收资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来自历年的《大中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统计年鉴》,其中实收资本的价格指数以1995年为基期进行平减,表示为:

(二)指数测算及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要素指标,通过软件DEAP 2.1计算出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零售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区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大部分年份保持了大于1的有效产出。从分解指标来看,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波动较小,技术进步在1995-2004年呈现上升趋势,2004-2008年出现下滑,2008-2015年有所回升。本文认为,我国零售业2004年全面对外资开放后,国际资本对零售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零售业对资本的过度依赖削弱了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再加上该阶段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不断上升导致了技术进步对零售业产出效率出现阶段性的负值。随着以天猫为代表的网络消费的崛起,网络消费自2009年开始对零售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刺激了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体现出技术进步指标在该阶段的回升趋势,尤其是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滑,零售业发展对技术进步要素的投入要求更为强烈。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对零售业发展的贡献分析,目前我国零售业仍处于转型发展中,技术进步要素的贡献仍存在被资本要素过度替代的现象,体现在零售业发展中的大规模商业模式复制、店面扩张和项目重复性建设等方面,在技术创新和扩散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零售业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解释

根据零售业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吴政球、李华磊、雷蕾及李子文等),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和网络消费被普遍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如下:

连锁化经营。零售业的连锁化经营是规模经济的重要体现,通过连锁化的经营可以更好的发挥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组织化优势,在经营过程中对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资源整合与利用水平。此外,连锁经营对零售企业发展的整体形象和商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标准化的市场需求下引导零售企业进行稳定的、可复制的零售技术和营销策略研发。因此,连锁化经营可能对零售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一定的改善效果,是影响技术进步的变量指标,本文以连锁型零售企业销售额与规模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值衡量。

外资进入。零售业自2004年的全面向外资开放,国际零售巨头对我国零售市场的投资十分明显,在国家对外资相关政策扶持下,零售外资企业在国内享受着土地、配套基础设施及租金等多种优惠。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进步可能产生双向影响:一方面,国外成熟的零售业管理经验、供应链管理方案及信息管理技术对国内零售业的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减少了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国内和外资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规模化的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对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过度投入削弱了企业对技术进步的必要投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进步。因此,外资进入是影响零售业技术进步的变量指标,本文以外资占零售业资本总额比值衡量。

网络购物。网络零售消费2016年已经超过5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的比例已经高达12.9%,且保持着快速上涨的态势,实体零售面临网络零售购物的冲击十分巨大,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支撑下,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改造升级零售中的生产、流通与销售等过程都对零售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从零售业的组织模式变革看,网络零售购物的崛起引导和倒逼实体零售业的转型升级,体现在近年来不断出现的O2O、异业联盟等组织模式创新上。因此,网络购物是影响零售业技术进步的变量指标,本文以网购消费者人数衡量。

(二)实证检验

模型構建。本文以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作为解释变量,以零售业的技术进步为被解释变量,构建的滞后一期VAR模型为:

式中,TEt为t期的零售业技术进步,chainindext为t期的连锁化经营水平,foreignratiot为t期的零售业外资比重,onlineshopt为t期的网络购物程度,α1、α2、α3和β1、β2、β3为待估计参数,εr为随机扰动项。

实证检验。为解决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存在的伪回归,本文采取Johansen协整检验系统条件下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ADF单位根的检验结果,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的原始序列值均大于1%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表示原始变量数据不稳定。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是-1.2056、-1.1429、-1.4025和-1.4502,均小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存在单位根假设,说明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表现为平稳,因此变量序列chainindex、foreignratio和onlineshop服从I(1)。对一阶差分后的各变量进行VAR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VAR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等自变量的p值和t值均显著,估计效果良好。具体来看,连锁经营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零售业技术进步产生负面效应,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零售业技术进步产生正面影响。连锁化经营水平的当期和滞后一期参数为-0.433和-0.624,反映出连锁化经营销售额每增长1%,降低当期技术进步0.433%,降低滞后一期技术进步0.624,其原因是我国连锁经营零售企业的整体规模不足,连锁经营零售销售总额占全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比例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连锁经营中的规模不足导致零售业扩张发展中统一的配送、库存管理和经营信息整合不能充分发挥规模化的优势,因此无法转化为零售业技术进步中的组织进步,再加上连锁经营需要不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技术进步的必要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因此体现在影响滞后一期的技术进步更为明显。外资进入对零售业技术进步产生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外资比例每增加1%,促进当期和滞后一期的零售业技术进步分别为0.528%和0.463%,反映了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等外资企业在开拓我国零售市场中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零售外资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组织创新等方面都具有更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提高了国内零售业的技术模仿和学习水平。网络购物对零售业当期技术进步产生正向效应,网购消费者人数每增加1%,促进零售业技术进步0.285%,对滞后一期的技术进步影响十分微弱,反映了零售业在网络消费冲击下开始尝试经营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线上线下和电商联盟等组织模式,并升级与之相匹配的供应链结构和信息系统,综合促进了零售业的技术进步。

结论

零售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大程度地依赖技术进步要素。本文基于超效率的DEA方法构建了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我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保持了大于1的有效产出,其中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波动较小,技术进步在1995-2004年呈现上升趋势,2004-2008年出现下滑,2008-2015年有所回升,导致技术进步拐点出现的原因是零售业市场的全面放开、网络购物消费的冲击和外贸依存度的下滑。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反映出技术进步要素的贡献仍存在被资本要素过度替代的现象,技术创新和扩散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实证分析零售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发现:连锁化经营、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一定程度上对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其中连锁化经营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零售业技术进步产生负面效应,外资进入和网络购物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零售业技术进步产生正向效应。

参考文献:

1.应翔君,诸惠伟.中国连锁零售业运营效率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

2.李子文,刘向东,陈成漳.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零售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6(11)

3.李丹.我国对外贸易绩效水平的测算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7(1)

4.许金龙.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流通业发展效率评价—以广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5.刘.我国实体零售业O2O模式转型发展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零售业影响因素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我国城市化对零售业发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