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机构养老研究综述

2018-09-26孙鑫旗

现代交际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综述

孙鑫旗

摘要:文章从机构养老的概念及分类、老人对机构养老需求、绩效评价和满意度分析三个方面对机构养老现有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可以为机构养老应用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养老服务体系 机构养老 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46-02

1957年法国人口学家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撰写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说明成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1982年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认为60岁以上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显示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达全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65岁以上人口数量15003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8%。据估计,我国老龄化问题将在21世纪50年代前后达到最严重的时期,并且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逆转,因此中国人口老龄化从长期来看将进入老龄化高原时期而非短期的高峰状态。我国现在和将来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计划在2020年全面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从机构养老的概念和分类、机构养老的需求、养老机构绩效评价和满意度研究三方面梳理研究机构养老的文献,以促进机构养老研究理论的进一步深入,使机构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更好地解决中老年人养老问题。

一、机构养老的概念和分类

闫萍等(2017)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把养老机构定义为:养老机构是以住养和照料为核心服务内容是住养和照料,满足老人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需求的机构。养老机构是机构养老的载体,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体系依据服务主要提供主体划分为: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服务是由于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口的增多伴随着传统养老方式不能满足现有的养老需求的现象,由政府部门、企业、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团体对老年人提供的住养和照料等各种生活服务。黎民等(2009)从养老机构的出资方和经营主体角度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第一,公有公办模式。公有公办模式是指国家财政或者集体建设,由政府民政部门经营养老机构的模式。现存的公办养老机构属于这类模式,接纳对象主要以“三无”老人、“五保户”为主,经费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为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属于社会福利型供养的范畴。第二,公有民办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政府出资兴建并提供主要运行费用,由民间组织承包运营的模式。其特点是养老机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相对于公有公办模式运营效率高。第三,民办公助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民间资本作为出资方建立养老机构,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但参与出资作为非营利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经营主体一般是私人部门,现实中民办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属于这类模式。第四,民有民办模式。该类模式是指由私人部门出资开办和经营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来获得收益。其特点相对于以上三种模式的养老机构是盈利性的;由于其具有社会公益性不会得到政府的资助但会得到政策扶持;营运效率高、灵活。

二、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

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是指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有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意愿并且有与之相对应的购买能力。刘红(2009)对机构养老方式的需求和供给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较高的入住意愿和较低的实际入住人数同时共存,并且这种情况与较多的床位空闲相矛盾,分析其原因有三:第一是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第二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偏爱;第三是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担忧。张文娟等(2016)以北京西城区调查数据用安德森模型分析框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发现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和社区因素均对非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倾向因素、使能因素和社区因素对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作用明显。王洪娜(2011)以山东为例对农村地区老人家庭和养老院采用多阶段PPS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得出山东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了解不多,入住养老院意愿受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状况、有无子女等因素影响。从调查情况看,山东农村养老机构存在数量较少、人员缺乏、资金紧张、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要在规模、体制、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村社会化养老的需求。高晓路(2013)研究了居住在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现居住在商品房社区的老人倾向于私立机构,租房社区居民倾向于廉价的公立养老机构,住在普通混合型社区的老人倾向于低价的私立机构,城四合院居民则对区位有要求,单位大院的老人偏好公办养老机构。刘红(2009)对机构养老方式的需求和供给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较高的入住意愿和较低的实际入住人数同时共存,并且存在与较多的床位空闲相矛盾的情况。

三、养老机构绩效评价和满意度研究

养老机构作为机构养老的载体,近年来,养老机构在产业政策支持下数量和规模显著增长,致使对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和质量科学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学者Nyman和Bricker(1989)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威斯康辛州184所养老机构进行了效率评价,拟合回归模型后发现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相对效率显著高于非营利性养老机构。Kooreman(1994)同样借鉴了Nyman和Bricker的分析思路,对荷兰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和质量进行了评价,不过回归模型采用了更为适合的Tobit模型。任洁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评价了厦门市养老机构效率,并以DEA分析结果的相对效率值作为变量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得出养老机构的性质和规模对其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上有显著不同。关于对养老机构中入住老年人满意度研究的文献有:张露等(2017)通过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秩和检验,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公办养老机构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的生活质量优于民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质量。固定医疗驻点养老机构中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偏高。王慧等(2017)对两家养老机构入住的130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老年人总体满意度最高,达到70.8%,医疗康复和服务人员素质满意度次之、收费水平和精神慰藉满意度最低。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院内人际关系等因素对入住老年人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简要述评

对养老机构的研究截至当前从理论分析到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研究方法基本完善,养老机构的概念界定很明确,即在住养和照料的核心服务基础上提供全方位服务。根据出资主体和经营主体把养老机构划分为公有公办、公有民办、民办公助和民有民办四种模式。众多学者对养老机构运用了各类统计分析方法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研究了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床位的缺口和对养老机构的效率评价及入住老年人的满意度分析。對养老机构研究不足的地方是鲜有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的角度研究具有可行性的养老机构行业监管指标,未能使政府在监督中有效发挥促进机构养老产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萍等.我国养老机构研究回顾与评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6(3):22-33.

[2]颜秉秋等.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与社区差异[J].地理研究,2013(7):1269-1279.

[3]王慧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方式老年人满意度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4):444-447.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系统论视角下对各种不同养老机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高龄者护理产品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