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山的书学思想和书法创作浅谈

2018-09-26任一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傅山书法艺术

任一丹

摘要:一个人以什么为美、以什么为丑,与他的思想倾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气质有离不开的关系。明末连年战争、山河变色,在理不清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中傅山以他标新立异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倾向脱颖而出,另树一帜。

关键词:傅山;书法艺术;明末清初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24-01

一、傅山简介

傅山(1607—1684年)山西省太原人,字青主,傅青主博通经史、诸子、医药、佛道,兼工诗、书画与金石,是17世纪明末清初的一代大家。

二、傅山的书学思想

早在魏晋期间,便曾经产生了书法艺术人格化的思想实践理论,人是宇宙万物精华的集中体现,也是认识宇宙万物的起点,书论中人格象征论的思想渊源即在此。

傅山认为书法艺术是可以表现书写者的内心世界的,因为书法是一种极具高度抽象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触性和体味性,将自己的人格修养、精神魅力融合表现在书法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在傅山看来作人是作字的基础也是首要的准则,更是他对中国古老书法艺术的本质的比较精道的看法,所以傅山在诗《作字示儿孙》中写道:“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干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真溯羲文,不易柳公语”。年轻时醉心于赵孟頫书法的傅山,在晚明后认识到其“贰臣”的道德问题,引发了他对赵孟頫“俗媚”、“无骨”书法的思考,将目光转向世代尊崇的忠臣榜樣—颜真卿,颜鲁公作为一代忠臣鸿儒,人品与书品都广为后世流传,颜鲁公早年写过端正秀丽《多宝塔》,但在暮年探习魏碑后书体的景象霎时宽阔,这才出现了端庄持重的麻姑仙坛记,恰如其人格。另外他刚正不阿、披肝沥胆的精神魅力也是傅山推崇他的原因。通过颜鲁公傅山进入到了书写的世界中,并在其中找到了灵感。他在《训子帖》中总结了新的书学观:“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也。”拙、丑、支离、直率即指颜真卿,而巧、媚、轻滑、安排是指赵孟頫,在当时明清交际的特殊时期,傅山在艺术理论上用他独特的人格力量,言近旨远的一语道破书法艺术的本质,开启了书法艺术理论史上新的审美阶段。

由此可见一幅书法作品的精神气象如何,固然与笔墨线条的造诣、精湛的形式有关,但与书者本人的品行道德和知识文化修养也是分不开的。事实上也告诉大家学习书法艺术,首先学做人,其次再学写字,一个书者的风格样貌也就是他书法艺术的风格样貌。

三、傅山的书法创作

对傅山的书法,杨宾在《大飘偶笔》记:山书法晋魏,正行草大小悉佳。作为一代大家,他于五体均有涉猎,行草书传世最多,篆隶较少。清初,质朴、厚重的篆隶冉冉为文人志士所欣赏,碑学的地位由此上升,因此清初的书家在书写时讲究“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包括傅山也强调尚古。

颜真卿的楷书运用篆、隶中锋用笔和逆入藏锋的笔法特点,风格质朴,字势开阔。于是在楷、行书中傅山运用颜真卿的用笔特征。吸取颜真卿书风,行草以圆润的线条为主、讲究通篇的接续以及整体气势的流露,起笔处圆润厚重,不管是在笔画转折处还是在单字点画中,就连字组之间的连线也都作方为圆,可以看出傅山把颜氏楷书的篆籀之气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这种趋向在傅山晚年时期变得更加显著。另外,傅山擅用枯墨在作品中形成连绵如缠绕的枯藤曲线,譬如在东海倒座崖诗、草书五律诗轴等作品,都可以看到单字点线在空间内形成曲折的环绕效果,在字的构造上他一些字盘根错节,不光没有减少字的笔画反而在不停的添加笔画,大多数时候都不按今草结字。在意识篆籀的古朴后,他汲取了大篆古朴的风茂,将这种大篆繁密的构字方式加到了行草书中,并且他在草书单字上常使用行楷、行书的结字,还用大量的实写连笔线条来添加密度,又如今四川省杜甫草堂博物馆藏的《陪郑广文游何江军园林十首之一》行草诗轴里:兴、识、园、旧、梁、蹄等,都是单字结密的典型,当然除去单字结密之外,傅青主还在作品的章法上求繁密,给观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整幅书法艺术作品的一致性便被加强了很多。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啬庐妙翰》这幅作品,它由篆隶楷行草五体混书。这幅作品最奇特的地方在于运用了大量冷僻的异体字,还有傅山自创的字形,隶中带篆意,楷中又有隶意。通篇夹杂变形残缺的文字,行与行之间密密麻麻缺乏明确的行距。篇章中充满笔记,篆籀元素再加上笔笔中锋的线条,运用颜鲁公用笔的圆转,使自己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字势向四面扩展的态势,一挥而就,妙趣天成,处处向观赏者透露着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傅山狂放矛盾的反叛人格。

四、结语

艺术贵在创造,贵在除旧布新。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都会有与它相应的艺术作品出现,没有游离于这个时代环境之外的艺术,作为明末清初最后一位草书艺术大家的傅山,他的草书没有费尽心机的做作,只有纵横驰骋的挥洒和一往无前的豪迈,这也是对他四宁四毋书法艺术观的最好注脚,他凭借自己对书法独特的艺术识见和勤学,在明清的沉滞和呆板中带着巨大张力冲击着人们的精神共鸣,最终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激励着我们后辈学书者去探索去学习。

猜你喜欢

傅山书法艺术
傅山的“四宁四毋”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先生的画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了不起的傅山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