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意识形态问题探析
2018-09-26韩绮颜
韩绮颜
摘要:作为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个哲学概念。下文将意识形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探讨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内涵,并就“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现路径作出了思考。
关键词: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阐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但人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含义与实质,把握意识形态的产生根源,理解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是当今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一)意识形态的实质
意识形态是生活过程在人脑中的反应,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从物质实践的角度出发,马克思直截了当的提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由此可见,任何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都无例外的关系到社会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史,关系到其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变革。列宁继承了这一观点,也提出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人们在生产必须的产品是彼此所发生的关系。用这种关系才能解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人的意志、观念和法律”。因此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撇开社会历史过程,抽象的谈论政治、宗教、伦理、法、哲学,而要结合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考察意识形态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宣传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加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从必要性的角度讲,马克思在刚刚提出意识形态概念时,就深刻地揭示了他与统治阶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由于被统治阶级不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自己熬,因此他们很难参与意识形态的创造。同时,被统治阶级从一出生起,就处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教化下,很难从中摆脱出来。列宁也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由此强调了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必要性。从重要性的角度讲,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恩格斯把经济关系看作是一条中轴线,认为意识形态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其发展的。但是意识形态并不是经济关系的消极伴生,而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个能动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恩格斯指出:“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是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因此说,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当其适合生产力发展史,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面对这样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等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思想。列宁更是强调了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认为“轻视理论,对待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躲躲闪闪、摇摆不定,就必然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因此要“彻底同旧的、反动头顶的世界观决裂,深刻领会‘被奴役者的学说”。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物质实践的角度出发,科学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根源,论述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我们当今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由于每一时代的经济基础不同,该时代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也必然不同,所以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时俱进的赋予意识形态新的内涵和新的传播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性
尽管是经济建设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历史事实也表明,有没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仍然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见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结构主要由社会生产、经济基础、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这四种因素构成。这一结构表明在任何存在着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总体中,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或反动的意识形态则阻碍社会向前发展。所以说在任何一个存在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必然存在的,因而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必然要进行的。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将意识形态作为虚假的意识进行批判,是为了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家们关于观念统治世界的历史唯心主义理论,是为了替科学社会主义的运动指明方向。当马克思主义本身已经成为这一运动中的领导力量时,我们应该从物质时间出发认识意识形态的本来意义,认识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所讲的意识形态,是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作家的意识形态学说,深刻反省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成熟的、科学的而意识形态理论,因此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适度性
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是任意的,更不容许被无限地夸大。实践已经表明,“文化大革命”中所倡導的那种撇开经济建设的“意识形态中心论”是错误的,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所以,在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同时,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建设的“度”,应当谨慎的阐明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界限,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展开,否则就会退回到唯心主义的立场上。
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适度性也体现如何处理“一元化”与“多种声音”的问题。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指导思想上的任何动摇和发送,都有可能使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失去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多种意识形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声音”是是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反映,是社会阶层变化带来的利益诉求多样化和思想认识差异化的现实结果。意识形态的一元化和“多种声音”是辩证统一的,正因为存在“多种声音”,才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同时,面对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也要通过争论、说理的方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宗旨与目的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意识形态的根本宗旨服务于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已经由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般来说能够自觉的服务于经济基础。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滞后性,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时也不能发挥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的不断拔高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的濒临崩溃就是没有正确认识意识形态建设的宗旨而带来的恶果。
因此,要正确发挥意识形态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实现社意识形态服务经济基础的宗旨,关键还要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如邓小平所说:“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变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这就说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本身不是目的,而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引导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终目的。
三、“党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实现路径
(一)发挥科学意识形态的批判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显著特点就是批判,而且是建设性的批判,是扬弃。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想使得意识形态建设保持活力,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发挥意识形态的批判作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首先,要重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的批判。面对西方某些国家极力在世界范围内叫卖和推销他们的那套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以及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假借“普世价值”之名,抹黑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要敢于发声揭露了它的虚假性。此外,更要重视针对当今社会发展进行自我批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腐败、贫富差距、空气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固然也是各国现代化过程的通病,但不能以此为借口任凭这些问题在持续时间、作用程度和范围上肆意扩张。而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原则,对现存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着眼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主义的良好形象,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拥护。
(二)与时俱进地完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内容
改革开放进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今天的时代的变化与我国发展的深度广度远远超过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想想,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內容很难再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就必须要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要及时作出回应,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内容上不断拓展、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首先,这种创新首先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质的规定性和具体体现。尽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因此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更要注意意识形态的内容创新不是意识形态内容的“庸俗化”。只有在总结实践经验,回答时代问题这一层面上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才能真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向前发展。
(三)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叙述体系
‘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就变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而言之,即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意识形态总是借助一定的语言和术语来叙述自己的。因此,要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是概念、术语、范畴等叙述形式方面的更新,推动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叙述体系。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传播手段的创新也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其认知认同的程度。要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必须重视大众传媒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注重引导大众传媒发挥作为理论宣传载体的积极作用,为人民群众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注重消解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中的负面效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信息的监管,减少其即时性、娱乐性和随意性对理论宣传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12:02
[2]列宁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12:90-91.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128.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