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2018-09-26黎淑枝徐海超韦瑶陈中琴
黎淑枝 徐海超 韦瑶 陈中琴
摘要:我国儿童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旅游消费群体,对旅游产品有其特殊性的需求。虽然旅游业界已经关注到儿童的特殊性,但是许多旅游企业仍只是着眼于儿童旅游市场的巨大利润,并未对儿童旅游产品进行深入开发。通过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从儿童、家长、旅游从业者的角度分析总结儿童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儿童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爱好游戏玩耍、求知欲旺盛、活动群体性以及亲近自然等几点行为特征。最后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做好旅游活动安全保障工作、提高儿童旅游产品参与性、开发特色的周边儿童旅游产品、重视儿童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多方合作进行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
关键词:儿童旅游;旅游行为;旅游产品
一、研究背景
儿童作为高消费群体一直是商家的必争之地,随着近几年来儿童旅游的兴起,旅游行业开始关注到这一消费群体生命形态的特殊性并给予了特殊照顾。
本文之所以选择儿童旅游行为特征作为研究主题,一方面是因为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时,其自身的成长发展需求和行为特点应成为儿童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笔者阅读儿童旅游相关文献以及搜索研究相关儿童旅游产品时发现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儿童旅游行为的关注都不足,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儿童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带去新的思考。
(一)儿童的定义
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将儿童定义为0-18岁的未成年人,而在此后的《世界青年报告》中,又将15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划为青年范畴。本文研究的儿童对象主要是指0-15岁的未成年人。结合中国学生的人学年龄,本文中将儿童年龄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小于3岁,3-6岁,7-12岁,13-15岁。
(二)儿童旅游产品
王欣悦等(2015)将而儿童旅游产品定义为:14周岁以下的儿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发出适合儿童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满足儿童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因根据前文对儿童的界定为0-15岁的未成年人,所以本文中儿童旅游产品是指为15周岁以下的儿童,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发出适合儿童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满足儿童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
二、调研设计与实施
本文主要以问卷调查、半结构性访谈、实地调查等三种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3-15岁儿童及其家长。发放地域集中在国内知名的亲子旅游目的地长隆旅游度假区以及专为儿童服务的天河儿童公园,发放问卷200份,同时向参与自然魔法奇遇记、丛林搭建活动的家长及儿童发放问卷50份,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为90.4%。
半结构性访谈的对象分别选取参与自然魔法奇遇记、叢林搭建的家长、工作人员以及儿童,旨在从家长、工作人员的角度了解儿童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对儿童旅游需求的认识。最后与儿童自身旅游需求的特点和在旅游活动中的感知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自然魔法奇遇记、丛林搭建等儿童旅游活动借机观察活动中儿童的行为表现,但鉴于在工作中不方便记录。所以另外抽时间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观察旅游活动中儿童的行为,然后结合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对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三、儿童旅游市场行为特征调查分析
(一)儿童旅游需求偏好分析
1.儿童对旅游的喜欢程度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儿童大都比较喜欢旅游,在问卷“对旅游的喜欢程度”一题中,受调研的226位儿童有119位选择“很喜欢”,89)L童选择“喜欢”,各占总人数的52.7%、39.4%,仅有18位儿童选择“一般”占8%,没有儿童选择“不喜欢”。
2.对景点类型的偏好
在问卷第16题“选择你最喜欢的3个景点类型,并按喜欢程度对其进行排序”中,有59.3%的儿童最喜欢卡通乐园类景点,排在第一位;有25.2%的儿童最喜欢的是自然风景类景点,排在第二位(见表6).
问及“最想去的三个地方”,共有146位儿童填写,而被填写最多的地方有迪士尼、北京故宫、北京长城、云南、西藏、动物园、海洋馆等。
在家长部分的调研问卷中,关于家长为儿童选择旅游目的地类型的问题,有79.6%的家长选择自然风景类,69%的家长选择卡通乐园类。与儿童喜欢的景点类型相比较,家长的这两类旅游景点选择与孩子的喜欢倾向较为一致。但是有50.4%的家长选择了博物馆图书馆类,而在儿童景点类型喜欢程度排序中,不论第一喜欢、第二喜欢还是第三喜欢,博物馆图书馆类的选择率都是最低的。
3.儿童旅游的意义偏好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让孩子出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长孩子的见识”,这一目的被选择的比例为81%;目的之二是“增强孩子体质”和“增进家庭感情”,比例均为72.6%;目的之三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例为62.8%;目的之四是“休闲娱乐”让孩子享受快乐的时光,放松心情,此目的的比例为61.5%;最后是希望孩子可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此目的的比例为54%。
而儿童自身对旅游的收获,在儿童部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2%的儿童认为他们旅游最大的收获是“度过了快乐时光”,与家长“休闲娱乐”让孩子享受快乐时光的目的的结果较为贴合。另外有23.9%的儿童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增长了见识”,与家长的期望通过旅游增长孩子的见识的调查结果又较大的差距。
4.儿童出游结伴方式偏好
82.3%的儿童喜欢和父母一起出游,有9.3%的儿童喜欢和父母以及其他家庭一起出游,有8.4%的儿童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参加夏令营的出游方式。可见,和家长一起出游是孩子最喜欢的旅游方式。
5.选择儿童旅游产品时看重的因素
73%的家长在为儿童选择旅游项目时将“行程安全”视为第一重要的因素考虑;36.3%的家长将“孩子喜欢”视为选择儿童旅游产品的第二重要考虑因素,可见儿童的喜好是家长选择儿童旅游产品时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有27%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增长见识”是其在为孩子选择旅游产品时的第三重要的考量因素,这与前面所分析的家长让孩子出游的目的之一是“增长孩子的见识”的结果相吻合。
6.儿童旅游产品价格偏好
此次问卷的调研对象家庭月收入在8001-15000元之间的最多,为29.2%;其次是家庭月收入在15001-20000元,占27.4%;家庭月收入为3000-8000元的占23.0%;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有15.5%人;而3000元以下家庭月收入的仅占4.4%o
而对儿童旅游产品可接受价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可接受的儿童旅游产品定价集中在每人100-300元和每人301-500元,分别占37.20%和25.70%。可以接受每人1000元以上的家长仅有6.60%。可见家长普遍能接受的儿童旅游产品价格在每人100-300元和每人301-500元中等水平的价格,这与受调研对象的家庭月收入水平集中在中等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二)儿童旅游频率、旅游时长与旅游时机
1.儿童旅游频率
43.4%的受访儿童家长表示一年内会让孩子参加2-4次旅游活动;让孩子参加5次以上旅游活动的家长有31.9%;参加1-2次的有24.3%;而一次都没有参加的仅有4.4%。可见,调查样本中的儿童旅游频率高,儿童旅游需求旺盛。
2.儿童旅游时长
58.4%的家长认为儿童出游的持续时间在1-3天内较为合适;20.8%的家长认为1天以内比较合适;另外15%的家长可以接受孩子外出旅游4-7天的时间;仅有5.8%的家长可以接受孩子外出旅游7天以上的时间,且集中在7-12岁和13-15岁的儿童家长。在问及家长原因时,大多数家长表示主要是因为孩子年龄太小,外出太久不方便。
3.儿童旅游时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旅游需求,调研结果显示,31.9%的家长表示平时只要有空都会让孩子出游。此外,受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儿童寒暑假的影响,29.6%的家长表示孩子的出游时间一般安排在法定节假日期间;21.7%家长表示会安排在寒暑假期间;仅有2.2%的家长表示孩子的出游时间是在学校安排的春秋游。
四、儿童旅游活动行为特征分析
(一)爱好游戏玩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观察自然魔法奇遇记、丛林搭建活动中的儿童的表现时发现,只要和孩子提到要和他们玩一个游戏时,他们都会纷纷停下手头的事情,认真的听导师的安排,并带着兴奋而期待的情绪等待游戏开始。这一特点从前面儿童自身对旅游的收获的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的孩子都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度过快乐时光”,可见其爱好游戏玩耍追求快乐的天性。在访谈中,大部分家长和儿童旅游工作者都提及“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一说出去玩他就特别开心”、“孩子好奇、贪玩是天性”。可见,儿童爱好游戏玩耍是其旅游过程中的一个行为特点,也是其成长的根本需求,所以在儿童旅游产品开发中需要注意这一特点并在旅游过程中增加相应的游戏环节,调动孩子的旅游热情。
(二)求知欲旺盛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和思维的能力的提高,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是处于学龄阶段的儿童,迫切的想要了解和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自然魔法奇遇记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儿童设计的春游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亲身体会自然发现自然最后认识自然。整个活动观察下来发现儿童對于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特别这次活动的儿童全是来自城市,他们对于动物、植物有很有探究的欲望,喜欢向老师问问题。所以为了避免打击儿童求知、探索的积极性,儿童旅游产品开发时需要注意旅游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以应对儿童提出的问题并为其进行解答。
(三)活动具有群体性
儿童的旅游行为活动具有很强的群体性。在单独的户外活动时表现出喜欢和家长、老师及其监护人等待在一起。而在团体活动中,一旦他们的游玩对象变为小伙伴时他们即刻表现出儿童的真实天性,活泼好动,互相追打嬉戏。自然魔法奇遇记和丛林搭建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的团体旅游活动,家长在将孩子送达目的地之后就退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在孩子集合开始行程之前,孩子会紧跟父母,表现乖巧顺从。当孩子逐渐多了之后,他们就会加人到小伙伴的队伍中互相玩耍打闹。在访谈中,家长J2说到“有时旅游会约朋友和他们孩子一起。我家孩子很喜欢跟朋友的小孩子去一起玩。因为跟朋友的小孩子比较合群一点,会比和大人一起玩更自如一些。”可见儿童在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另外儿童喜欢的旅游方式问题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儿童最喜欢和父母旅游,其次是朋友。
(四)亲近自然
前文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儿童最喜爱的旅游景点类型中自然风景类仅次于卡通乐园类,可见儿童对自然的亲近与需求。在访谈中儿童Y1谈及最喜欢的一次旅游说到“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海边玩,特别开心,用沙子堆了个城堡,我们还玩了海水,咸咸的。”,儿童Y3则说“上星期和爸爸妈妈去一个农场玩,喂羊和兔子,还摘了草莓,我们还种菜了呢”,此外旅游从业者Z1提到“只要是在大自然里的活动,孩子都会很喜欢”。家长J3说到孩子在旅游中的行为表现时说到“如果是去海边孩子会非常喜欢玩沙子,因为平时玩的比较少,而且小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水和沙。”从儿童、旅游从业者、家长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旅游活动中亲近自然的特性,喜欢玩水、玩沙、采摘蔬果、喂养动物,通过实际的行动去感受和探索大自然。
五、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一)做好旅游活动安全保障工作
旅游行程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在为儿童选择旅游项目时最看重的因素,儿童由于其自理能力较差,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周围的环境加之其社会阅历不多,在旅游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在儿童旅游产品开发时要注意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一是按儿童的数量配备工作人员,如有家长在一旁则需提醒家长照顾好自己的小孩。二是在活动之前还要做好充足的安全保障工作,比如购买保险、预测旅游活动中的危险源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二)提高儿童旅游产品互动参与性
儿童爱好玩耍,喜欢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如前面所提到的堆沙子、采摘蔬菜、喂养动物等,家长J1也提及了“孩子会比较喜欢像种植、收割这些需要他们自己去动手的活动”。根据孩子这一特点可以在儿童旅游产品中加人一些游戏环节或以任务的形式让儿童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客体进行主客互动,加深其旅游体验。
(三)重视儿童旅游的个性化需求
儿童具有玩耍、求知、亲近自然等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根据儿童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主题的儿童旅游产品,比如儿童有玩耍的需求,可以开发设计游玩主题的儿童旅游产品“爸妈的童年游戏”,让孩子体验父辈童年生活所玩的游戏;根据儿童亲近自然的特点,可开发设计自然探索类主题的儿童旅游产品,既满足了其亲近自然的需求又满足了其求知欲。
(四)多方合作进行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从业工作者大多没有儿童心理学或是儿童教育的专业背景,难以把握儿童的旅游心理,使得儿童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儿童旅游产品开发者可以与学校、儿童教育机构合作开发儿童旅游产品。且儿童在旅游活动中对家长、老师及其监护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儿童旅游活动中可请学校老师协助维持旅游过程中的纪律性同时保障儿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