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代中职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与发展
2018-09-26王会芝
王会芝
摘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是目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创新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课建设,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是目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对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已基本上都是零零后,成长环境优越,生活条件富足,很少吃过苦、受过累,正直善良、思想活跃,爱党爱国、志向远大。表现出政治上积极上进、学习上刻苦勤奋。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粉墨登场、交织交融,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想活跃期、知识的需求期,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比较好奇,往往对能够理解或一知半解或不能理解的观念、思想都可能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很容易受到误导,在思想出现真空,仿徨不定,独生子女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自我中心意识也更强,心理更脆弱,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留守儿童,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疏于对孩子的教育,认为给孩子花的钱多就是尽到了养育的责任,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思想认知、个人行为上的偏差。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些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理想信念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学校而言,必须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育人树人,培养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是抓好政治课教学这个主渠道。顺应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和青年学生的思维特性,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和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同时,专业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比如上好职业指导、人生规划课,用好社会实践“大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时代的要求,是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要求,也是教育必须完成的使命。
二是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学校无小事、件件皆育人。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除政治课教学主渠道外,应当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每一位教职工都是育人的主体和责任者,无论是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应把“立德树人”当成自己的责任。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一生,任课教师更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应负责。作为中职学校的老师,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用母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从闪光点介人,发现他们追求进步和光明的热情,引导他们成才,而不是从他的弱点着手,讽刺、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如果说学生不爱学或是管理不好,那是因为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方法,管理就是服务,教育也是服务。
三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与方法,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服之以德,暖之以心,明之以利,应之以网,严之以规,持之以恒,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与他、义与利、国与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队伍建设,坚定教师的政治立场、净化教师队伍风气、培养教师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组织保障强而有力;要运用新媒体新手段,树立互联网思维,建设好网络平台,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在创新中丰富发展。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加强党的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学校改革发展、党管干部为抓手,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要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落实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从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的高度对待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德育和智育“两手抓”,教书和育人“两手硬”,只有这样,新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滿生机,不断提升,进而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时候要注意结合95后、00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以大历史角度把握时代,以青少年角度来看新时代,以服务青少年为中心,通过个性化的载体教育青少年,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