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探讨
2018-09-26曹志英董奎
曹志英 董奎
摘要:农村中学生的在成长过程中,有独特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农村中学教师应当按照中学生发展的特点,科学设置班级管理方法,转变管理思想,将自主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当中,体现中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特殊地位,以尊重和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并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中学;班级管理;自主管理;管理策略
班级自主管理,也就是学生为管理主体,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自我管理。这是根据初中生成长特点,结合教育管理规律而有计划实施的。教师应当了解和尊重农村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有为班级为集体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热情和期望。作为中学班主任,应当有效抓住这些特点并加以利用,既对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帮助,也能保证班级管理的质量,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和学习气氛。
一、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级自主管理,也就是学生转变角色,作为管理主体,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自我管理。农村中学生班级管理中,采取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学中学生树立班级的主体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对于他们身心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该管理方式,学生从被管理变为管理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成为班级的主人。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要学生通过协同合作,进行自主管理,提高自觉管理意识,以实现班级管理高效性。农村中学生各种社会实践能力锻炼机会较少,班主任应当主动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农村中学班级自主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成长机会,学生在班级管理当中,管理的积极性被调动,能够树立民主、公平的管理意识进行班级管理和自我约束。这对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调高他们管理能力和发解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三)能够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班级自主管理,也就是学生每个人都是管理主体,都是管理者和监督者,是班级利益和荣誉的捍卫者,他们通过协调合作,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从传统的管理者变成了指导者和咨询师。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高效沟通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班级管理的管理质量。
二、管理措施
(一)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管理计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学生思想发展已经突出他们的独特性,他们在认知过程中,与成人还是有一定差异。他们活跃不安静、辨别意识和能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为此,中学教师更应该多角度和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普遍特点和个性特点,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科学制定管理方案。农村中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其发展特点与城镇学生差异较大,更需要教师用心对待和鼓励赞美。
农村中学生,很多学生家长为了生计,常年在城里打工,学生接收家庭教育不完善,他们缺少家长的关爱和教育,思想行为容易偏激,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差,集体意识淡薄,学习成绩不理想等。为了转变学生思想,提高学生自信心,班主任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班级管理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他们集体主义观念。例如“我的班级,我的家”、“我棒故我在”等演讲比赛或者主题班会等,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点评,从每一件小事上树立学生自信心和集体意识,使得班级整体气氛得到转良好转变。
(二)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较差,加之学生家庭教育影响,自身素质相对不高。所以,班主任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发展特点,相信和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科学制定班级自主管理计划。班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工作,班级大小事情纷繁复杂,都需要班主任亲自管理。这样,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发展也丢失了一次管理实践机会。所以,班主任可以有效运用班级自主管理,将学生按照人数分成几个管理小组,担任不同的班级管理工作,这对于教师从更多纷繁琐事中脱离,专心研究教学,以及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有重要意义。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自主管理方式下的创新,有效制定和实施竞争和奖励机制,奖励班级管理管理标兵和遵守纪律十佳、冠军等,辅助班级自主管理的高效性。
例如,某班级班主任在班会上,将自主管理模式讲解给学生,受到学生高度欢迎和配合。教师先将该班级44名学生进行分组,除了原来的班级委员会和团支部之外,又重新成立了“班级管理小组”、“制度监督小组”、“学习辅导小组”等,根据学生意愿,自愿选择加人,很快,班级自主管理的小分队成立。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是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参与积极性和自我管理及發解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也得到高度提升。
三、结语
总之,农村中学生由于受到农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认知能力和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身心发展不健全。作为班主任应当注重学发展特点,创新管理思维。班级管理纷繁复杂,教师注重自主管理模式的运用,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强化他们的自我管理和集体主义观念,增强自信心,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班级良好管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