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科德育功能 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2018-09-26孙启国
孙启国
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有些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中常常能考出高分,但生活中他们却常表现出理想缺失,纪律观念淡薄或自私、冷漠等现象。其实导致这种道德教育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有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上来看也需承担一些责任的。下面就以一位教师的一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例,来进行探讨。
【教学活动】主题:畅谈人生理想
師:下面请同学们写出你自己的人生理想,至少三个。(教师下发纸片,让学生写出自己至少三个人生理想)
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理想)
师:同学们写出了自己的理想,下面请几个同学读出自己的理想。
生1:考上省中、长大后成为一名警察、将来帮助更多的人。
生2: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住豪宅、拥有多辆世界名车。
生3: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做建筑设计师、设计出世界级高楼。
生4:考上哈佛大学、将来成为亿万富翁、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
生5:学习雷锋、积极帮助有困难的人、将来做一个志愿者。
师:听了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理想,接下来我收集一些同学的理想,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部分学生书写的理想,并让学生读出来)我们读了这么多理想,请一位同学帮我们对这些理想分类,让我们看的更清楚些。(教师安排一位学生到讲台实物投影仪上分类)。
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分类)
师:通过同学们的一起努力,我们把理想分成了四类。即职业理想、学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想当军人、警察等都属于职业理想;上省中、考名校等都属于学业理想;住豪宅、开名车等都属于生活理想;学雷锋、做志愿者等都属于道德理想。这些理想都是我们的个人理想。
【分析与探讨】从落实德育功能的角度来说设计这一活动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但纵观上述教学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该教师在对德育功能的落实上有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而有些环节处理则是偏颇的,是无效的,甚至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误导。怎样才能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功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呢?
一、认真研读教材,明确落实德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仔细的研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找到将要教学的内容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一致、相对应的地方。把“课程目标”中的德育目标对应分解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具体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中。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为了达成本课的德育目标,教师围绕“个人理想的分类”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但在幻灯片上教师出示了:住豪宅、开名车的理想,并把它们作为个人理想中的生活理想,显示出教师备课时的不严密、偏颇之处。“住豪宅”、“开名车”的确是一些人的理想,但对于这类理想的层次还是需要具体地辨别和探讨的。其实这种片面追求物质上享受的理想与我们说倡导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教师把“住豪宅,开名车”归属于个人的生活理想,把“住豪宅,开名车”作为一个素材供学生分析“理想的种类”,这其实无形中就反映了该教师似乎认同了生活中的这类理想,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消极的示范效应。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本节课上呈现这种教学情景供学生分析,这显然是与本课所要实现的德育是相悖的。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该教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研究不足,选择教学资源时的不严谨。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找准落实德育的着力点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道德践行能力。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下发纸片,学生在纸片上写出自己的人生理想,然后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理想,最后又安排学生到讲台前的投影仪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学写出的理想进行分类,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等一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独立思考,在参与、体验中区分了理想的不同种类,让学生明显地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一些思想和情感上的感悟,这显然要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这对本课德育功能的落实显然也是有一些帮助的。
三、采撷瞬间火花,让生成成为落实德育的闪光点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而应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驾驭动态生成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具有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迅速、有把握且恰当行动的能力。
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没能及时的抓住临时生成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引导,仅是按照最初的预设把学生写出的理想作为用来学习理想种类的素材,把很好的德育生成资源仅作为知识目标的素材,失去了稍纵即逝的德育教育的契机。其实面对学生1、生3和生5的回答,如果教师能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赞赏,表扬其具有奉献社会精神,从小就能树立服务社会,并指出这是一种值得倡导和学习的高层次的理想,这就能对学生正确人生目标的确立起到很好的引领的作用。而面对学生2、学生4的回答,教师如果能及时地肯定他们能努力学习,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之外,并告诉他们拥有名车、成为富豪,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但要通过勤劳和合法的途径拥有财富,此外拥有了财富以后不能炫富,还要树立更高层次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可以学习比尔盖茨等热心公益和慈善成功人士,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点拨和引导对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初中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德育功能的落实是一个很系统也很复杂的课题。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