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8-09-26汪泳波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信息化

汪泳波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和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对社会创新创业的长时间研究,并且以创新创业重要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作为创新教育的补充,而且可以利用信息化激发高校学生的创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信息化;教学模式

现在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每一种信息都能改变社会的走向。随着高职院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往返各大招聘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的信息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而且也满足了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一、高職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创业制度不完整、学科空洞

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也在蓬勃发展,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一直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我国的创业教育一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并且与之相关的机构不完整,然后相关的政策也没有实施到位,有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等,其次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和创业教育根本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众多的高职院校的专业里,很难发现创业教育的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了也是众多学科里的一个,没有形成专业的创业教育。有一些院校甚至还是以往的应试教育,一味地追求学分,从而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创新创业。

(二)高等院校创新应用不够完善

创业创新教育和现在高校教育的氛围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创业创新氛围不高,甚至有些高校还在使用之前的教材,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它和创业教育的前瞻性、开放性、主动的气氛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经济社会互动少。它的创业教育社会化普遍不高,纵使有一些高校有创业教育课程,因为没有充分的社会资源,也很难有创业人才走出校园。其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团队目标会出现分歧。创业教育模式一直都是以团队的发展为主要方向,它拥有创业团队强大的执行力,从而创造价值达到成功。但是创业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和技能的不断积聚,并实现自我的过程。这两个目标一直都存在,但是也容易产生分歧。

(三)高校缺少创业成功的案例

创业成功的导师是创业教育的全程参与者,他应当熟悉相关的科学理论,还应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创新意识、拓展能力等。虽然现在我国高职院校有很多导师,但是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取得的相应的证书,而真正从企业锻炼的导师则少之又少。尽管高职院校从各大企业邀请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充当创业导师,但是因为缺少有效的组织、制度和资金的支持,教学效果也是强差人意。这些都直接造成了现在的结果,最后真正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的创业导师更是万中无一。

二、信息化教育模式给高校的启示

(一)我国应该尽量完善创业制度

我国应当成立相关的部门规范高职院校的创业制度,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把相关的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可以利用现在的大数据知道我国国民最需要哪方面的改变,然后由一些高职院校的创业导师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通过创业导师的新奇方案可以方便我国国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创新教育的支持,可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让更多的创业教育发展壮大。

高职院校针对创业的学生应给予定点帮扶,即时掌握创业学生的最新动向。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建立高职院校的创新服务平台对于后期的支持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后期的项目评估、风险评测、资金来源、政策解答等服务。此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构建,能够最大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营造浓厚的创业气氛。比如前几年比较出名的中关村就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创业者迅速成功。

(二)高职院校充分应用创新设计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时要以通识类模块为基础。高职院校还应培养学生进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具备与创业相关知识储备。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实践越来越重要。由于未来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模块的受教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以前可能是讲师在教室为大家授课,现在可能是视频的教学。过去一直都是讲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改变,行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学习也不在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比如最近比较火的网易云课堂和得到APP都对传统的教育发出攻击。各种零基础都可以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业的出发点,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可以转换思路,从实践成果倒推创新可能。

(三)高职院校开设相对应的课程专业引导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贯穿高校教育的全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的实践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效结合。它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从而迅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还增强了创新创业的实践性。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大数据的环境缺乏认知普遍不高。高职院校应该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创业知识,通俗易懂的说出信息化的特性和一些成功的案例,还应该邀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高管诉说信息化时代对创业者的影响。同时着重强调对专业课程教师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格局能力的开发,通过学生的认知和讲师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每一位专业课老师还应该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自觉地将新思路融入每一个学堂里。

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高效创新创业孵化园和创业模拟实训。在当今各个行业都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化背景下,学生通过现代通信工具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和创业活动。这种情况下微创工作室应运而生,为有创业意愿的高职学生用最少的代价收获更多的创业经验和更多的启动资金。创业导师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创业导师的学术思想、创新精神、创业技巧等技能都会耳濡目染的传播给其他学生,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吸收、运用、再创新,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加人到创新创业中来,进而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第三产业结构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到复杂。这中间劳动和技术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事第一线的服务和管理的创新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服务升级不可缺少的因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模式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未来会培养出更多创业创新型人才。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信息化教学模式还处在实验中,高职院校在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成功模式方面任重而道远。信息化模式是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艳雯,王小根,陶鑫荣.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与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2):

[2]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5).

[3]郝利娜.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14).

[4]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

[5]王永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6]胡明宝,王再新.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7]杨冠英.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