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街道共建精神文明社区的对策研究
2018-09-26周敏
周敏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研究分析赣州黄金岭街道社区居民的道德面貌、养生保健以及高校服务社会等情况,挖掘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潜在的资源优势,探索高校与街道共建精神文明社区的对策,逐渐勾勒卫生类院校为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高校资源;社区文明;对策研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药特征,党的十九大为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新境界、提供了新动力,而基层社区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高校与街道共创共建精神文明社区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各专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内容丰富的社区道德文化服务平台,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赣州城市社区的道德、文化现状以及高校服务社会这一职能的情况。选取赣州市七一九、八0一等5个社区作为社区研究样本。选取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大学作为高校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及整理社会学、精神文明建设、健康生活的相关著作6本,包括十九大报告在内的相关文章三十余篇,浏览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等,搜集及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走访赣南卫职院相关领导以及药学、中药、康复技术、美容等专业系部负责人;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医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有关专家;社区有关负责人,了解赣州市校街共建文明社区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赣州高校与街道共建精神文明社区对策的调查问卷”。选择5名社会学、学校医药专家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所列各项能反映需调查的内容,具备有效性。随机选择七一九社区、八0一社區的家庭做小范围的问卷调查,问卷收回15天后用对他们进行再测,效度检验相关系数为0.72,调查材料应视为真实可靠。对这3个社区居民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7份,回收率96.75%,有效率94%。
4.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所得数据处理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赣州市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发展的现状
1.社区居民对中药认知及使用的调查分析。问卷可知,90.67%的居民表示认识常见中药如金银花、菊花、枸杞等,但对如何挑选质优、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中药并不了解。54.35%的居民听说过药食两用的中药如马齿苋、芡实、肉桂、槐花等。大多数的社区居民使用这些中药都是从众心理。
2.社区居民养生保健消费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年消费1000元以上的居民比例仅占13.44%,60%左右的居民消费均在600元以下。表明赣州市社区居民的养生消费还处在较低水平。原因主要是个人养生消费意识还未形成,另外是由于个人时间不充足。但是,通过访谈,超过80%的居民表示愿意“花钱买健康”。
3.社区居民参加的养生保健项目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在养生保健项目中的选择上,参与比例从高到低为:广场舞、瑜伽、艾灸、推拿、药膳、针灸。年轻人的养生意识更薄弱,在保健项目上选择较少,更多的是注重护肤美容以及瘦身。
4.社区居民道德教育活动重视度及参与度情况调查分析。当问到“您所在的社区是否举办过以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为目的的活动”时,78.7%的人表示没有举办过,表示举办过的人只有21.3%;当问到“您了解社区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吗”时,54%的人选择的是没听说过;28%的人反应听说过,但是不太了解;只有18%的人基本了解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当问到“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社区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时,50.7%的人认为是有必要的,而49.3%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比例相当接近。数据表明,目前社区对居民道德教育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并未在社区中普及相关知识,由此导致社区公民对公民道德教育不够了解,参与度不高。
(二)赣州高校服务社区的现状
1.高校专业教师队伍规模较大,但参与社区服务较少。赣州市6所高校社会学、思政教育、医药专业教师的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到了72.42%;高级职称的比例也达到了30.23%。他们的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程度高。但是教师参与社区道德及文化建设的比率低,表明学校思政及专业教育人才资源有很大的潜在的发展空间。
2.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但内容相对单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街道社区、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大部分都是党员集中学习,交流发言,或是外出参观,基层党建和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结合不紧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滞后。
3.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单一,大多集中在企事业单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逐渐与企事业单位需求对接,但是因为课程设置等诸多原因,很多实习生到企业还是不能独当一面,自身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访谈中得知,5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街道社区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所以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实践、实习体验。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赣州市城市社区精神文明的现状:社区道德教育理念不够强,居民对精神文明的理解不到位,参与活动程度低;居民养生保健意识较强,但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赣州市高校服务社区的现状:高校的专业规模发展较快,但参与社区工作少,学生在社区实践机会很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较弱。
(二)建议
高校与社区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文化互融是建设精神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应有之义。建议双方合作共建围绕学生、教师、基层党支部三个层面来开展。
一是建立药学、中药、康复技术、美容等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在社区建立学校挂牌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作为社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居委会行政管理、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组织“大学生社区援助队”。学校通过与所在地社区(街道和居委会)签订共建协议,成为一种固定的、长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敬老工程援助、咨询服务援助与帮教工程援助等。
三是建立教师实践、科研基地。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社区实践资源,进一步创新和拓宽合作共建模式,鼓励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开展社会调研工作另外,学校充分发挥对社区的资源辐射作用,在街道建立中医体质测试、健康咨询、用药咨询、艾灸体验、护肤美容等为核心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学校与社区应不断探索优势互补的合作共建模式。一方面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与社区共同举办道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琎.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对策建议,2017.
[2]宝林.创新做实社区精神文明建设[J].对策建议,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