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9-26翟利强
翟利强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约束力,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但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频发,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校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学生个人、学校、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也需要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筑牢大学生诚信道德防线,才能有效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约束力,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是衡量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不讲诚信、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学校优良学风的亵渎。树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本,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高校中,考试作弊现象频发,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拟在诚信教育视域下,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找出预防作弊、诚信考试的对策,帮助大学生重拾诚信道德,塑造时代新人有担当有品行的良好形象。
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公平、公正的考试风气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助于学校科学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反之,不良的考试风气不利于学生树立诚信道德,不利于校风学风的健康发展,制约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质量。随着高校扩招,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几率大幅提高,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降和学生考试作弊的频发,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国家也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在高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属于犯罪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规定对高校开展考试诚信教育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依据,但法律效力只产生于高考、研究生人学考试等国家考试中,对于校内考试作弊的处治更多还是依据本校规章制度,效果不尽人意。
一、错综复杂的作弊原因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找准“病根”,对症下药,首先要全面客观的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本人在教育处理考试作弊学生的过程中,通过与作弊学生交谈,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学习及考试的认识不足
考试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手段,是为了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与长处,以便采取更加有效的学习措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大多数作弊的大学生认为通过了紧张的高考之后,大学考试随随便便考一下及格就行,考试前突击一下,临时抱佛脚,而作弊则是最“有效”的辅助手段,以备不时之需。因此,他们放松了日常学习,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用来参加社团、兼职、人际交往和娱乐等方面,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
(二)各种评优评先为作弊提供了动力
每年高校有各种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活动,学生考试成绩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很多学生担心自己因为成绩不合格而被各种评优评先拒之门外。这一部分学生不仅满足于成绩及格,而是要更高,才能提高获奖几率。他们希望有这些荣誉来“装饰”自己,为今后顺利求职或升学赚取更多砝码,而不顾考试作弊一旦被抓就要背上纪律处分甚至取消学位证的风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三)侥幸、攀比与不平衡心理作祟
尽管学校对考试作弊有明文规定,但仍然有漏网之鱼依靠作弊取得高分巨“逍遥法外”,部分学生便产生了侥幸、攀比、不平衡等负面心理,认为作弊有机可乘,一旦得手,便可高枕无忧,别人可为,自己也可为,心理防线一旦被突破,作弊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大大提高,一而再,再而三,屢禁不止。
(四)社会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成就斐然。但龙蛇混杂的社会也滋生了众多社会“蛀虫”,有商人、有官员、有教授、有市民,他们唯利是图、投机取巧、蝇营狗苟,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也影响到了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以致于立场不够坚定的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倾斜,人生观陷人混沌,在人生重要时刻放弃了道德底线,选择了弄虚作假。
(五)教育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人一个崭新的时代,积极投身于争创“双一流”大学的事业中。然而创建“双一流”非一朝一夕,整体来讲,我国普通本专科学生的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符。尤其是针对当今“00后”这一批“网络原住民”而言,传统、僵化的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已经失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大于对大学教师的依赖,以致于日常学习不用心,全靠考前突击与作弊来应对考试;部分大学教师由于教学压力大,科研负担重,忽略了教学质量,备课不充分,讲课无亮点,面对纪律涣散的学生也放任自流,极度缺乏责任心,失去了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上课的愿望,考试时也更倾向于用作弊获得高分;大多数课程考试依旧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缺乏实践、应用性的考核评价,题目大多是课本或笔记上的原题,考试时笔记复印件、课程重点复印件作为小抄出现频率极高;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的机制体制顽固,依然是重教学、重就业,而忽略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道德作为人们自我约束的重要力量,诚信道德的缺失使得大学生作弊的内心防线被突破;部分高校在处理作弊学生时原则性不强,过程不严气荃,且存在重处理轻教育的现象,学生也置规章制度于不顾。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从基础教育阶段便开始萌芽,受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阶段逐渐趋于成熟的一个过程。作为诚信道德缺失在大学生中集中表现的考试作弊行为,通过分析其因素可以发现,考试作弊不可片面归咎于学生个人,而是与社会、学校都联系紧密的复杂行为,主客观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不能单纯割裂。因此,要预防大学生作弊行为,重塑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也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为人才培养营造一个清正公平的氛围。
(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对于诚信道德的追求与宣扬在几千年的中华发展史中从未改变。战国思想家墨翟曾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可见诚信道德之于一个人成事与否的重要作用。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道德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和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更应该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信念,建立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操,才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有担当、有责任。大学生只有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才能提升真善美、假恶丑的鉴别力,才能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增强大学生对学习、考试的正确认知
心理学中认为,动机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人们为追求某种预期目的的自觉意识。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存在着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动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呈现多样性,但也出现同质性,那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考试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知。学习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本领,达到人生目標,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必然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必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抛开应试教育的升学要求来看,考试所承担的功能就是大学生通过考试,自我检验学习成果、修正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关于学习与考试的正确认知,摒弃那些单纯为了升学、考高分、评优评先等片面的学习动机,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考试的意识,从而预防考试作弊。
(三)营造班级优良学风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班级学风的优劣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每一个大学生既是优良学风的建设者,同时也是优良学风的受益者。要在班级中营造学习有目标,考试有态度,竞争有原则的优良学风,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激励、良性竞争,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大学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班级优良学风贡献力量,并在优良学风的熏陶下,进一步筑牢诚信防线,养成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塑造更加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四)强化教学考试管理
教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学管理是决定大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任课教师、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的课堂纪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考试自信。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教学责任心,以个人修养躬亲示范;其次扩充个人学识,在教学中以渊博学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师应有魅力;再次,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管理,认真研究学生个性,因材施教,选取更加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严格管理平时作业与学生出勤,杜绝上课划重点、考试划范围;最后,校方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对考试作弊学生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坚持教育与处理相结合,坚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在学生中树立管理制度的权威。
(五)呼吁纯净社会风气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虽身处大学校园,但对社会就业、经济、民生、政治等领域已体现出充分的参与意识,因此纯净的社会风气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工作。无论是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应主动参与到纯洁社会风气的建设上来,充分意识到社会行为对于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影响,从规范自身行为做起,向社会交一份诚实守信的高尚答卷;要深入挖掘更多的诚信道德模范团体和个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并深人高校进行广泛宣讲,引领大学生向上向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集中表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成长,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力量。诚信教育是帮助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是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重要手段。在诚信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力量,突出学校的管理优势,发挥社会的感染作用,把诚信道德根植于学生内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注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鲁红,衣雪云.诚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J].世纪桥,2015(8):26-27.
[2]刘波.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06(5):207-208.
[3]魏素珍,赵国增.从考试作弊谈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教学与管理,2006(3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