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就业需要稳制造

2018-09-26王阳张本波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城镇岗位

王阳 张本波

既重视新就业空间的拓展,也重视延续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优势。

针对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中有变”,并要求“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稳就业”被放在首位。

今年上半年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当下正值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之时,如何评价“补短板”和减税降费一揽子举措的政策效果?在众多指标中,就业指标特别是制造业就业的提升,未来应占据更大权重。

2018年以来,我国城镇地区调查失业率处在5.1%以下,城镇地区调查失业率水平既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7%,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5.5%的平均水平,其中制造业功不可没。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就业人员已超过一亿人。其中城镇制造业就业人员约8000万人,约占城镇就业的20%,是提供城镇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是服务业就业增长的基础支撑。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态势,并日益成为经贸摩擦的主要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应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优先考虑制造业就业,为就业稳定增长夯实基础平台。

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要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和提高就业质量,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评估。在扩大内需、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时,也要把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在这些方面突出保持制造业就业的基础性作用,既重视新就业空间的拓展,也重视延续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优势。

具体来看,一是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就业的全球竞争力,通过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拓展新的就业领域。二是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梯度发展优势,有选择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改造优化升级的基礎上,延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优势。三是加大对机械、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术、机器人、医药产品等贸易摩擦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就业监测,实施企业就业援助政策。四是加大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投入力度,提高职工转岗就业能力;加强政府对教育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在保持积极就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应增强重点帮扶措施的力度和针对性。

首先,重点关注新旧动能转换中受影响的企业,发挥就业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内部消化为主,同时多渠道分流安置下岗人员。

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跨行业转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针对转岗人员开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再就业服务。

最后,还需要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安置。通过设置公益性就业岗位、实施社会救助等措施,提高就业扶持政策精细化水平,稳就业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城镇岗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