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高海拔演训药品保障分析

2018-09-26孙玉红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演训驻训卫勤

孙玉红,韩 磊,王 方

(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药剂科,郑州 450000)

2015年6—9月,某野战方舱医院配属于某部队,赴西部地区海拔4 400米的某高原训练基地,参加跨区联合演练,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原卫勤保障适应性训练[1]。方舱医院共配备两名主管药师负责药品保障。

1 出发前药品筹备

此次执行保障任务地点在海拔4 400米的高原,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导致后续药材不能及时补给,且伤员后送时间较长,这就要求应急保障的药材尽可能达到品种多、数量足的原则。笔者所在医院执行高原卫勤保障经验有限。出发前充分征询卫生营组长以及执行过高原军事任务等经验丰富人员的意见及建议,根据机动卫勤力量卫生物资携运行标准携带×个基数的战救药材,×个模块的急性高原病补充药材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战常材计划。最终将药品保障分为途中保障、驻地保障两个模块。同时为每名执行任务官兵配发高原单兵套装(不列入统计)。

2 药品消耗情况

2.1途中保障药品消耗情况本阶段主要是自我保障,对象为本单位医务人员及汽车营加强人员。部队从驻地到达演训基地,经统计途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和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途中消耗量较大的药品主要有黄连素、多潘立酮、莫沙比利、四磨汤等,其次是抗感冒冲剂、复方板柴合剂、维C银翘片等,这与本次执行任务主要是利用铁路运输,列车内无制冷设备,温度较高,运输距离长、海拔跨度大,地域温差大有关,人员容易罹患呼吸系统疾病。赴藏人员长时间处在列车上,饮食比较单一,且夏季炎热,食物容易霉变,途中生活作息的不规律性等因素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比较突出。而此次途中经过海拔5 000米的高原时,多名同志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急性高原反应(多数经休息、吸氧及口服相关药物后能够自行缓解),并有一名同志出现脑水肿症状,因此部分急救药品及抗高原反应药品也有消耗,这也是部队执行高原卫勤任务与平原任务药品途中保障的特殊之处。

2.2驻地保障药品消耗情况

2.2.1 初期(高原驻训前30天) 该时期方舱医院主要以自我保障为主,兼顾周边驻训部队巡诊任务。经统计,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和急性高原病(头晕、恶心)。消耗量排名前10位的药品(表1)。分析原因主要是笔者所在的方舱医院人员多为初次从平原地区直接到达海拔4 000米以上驻地,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之居住帐篷,防寒保暖性能相对较差,空气流通差,且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平均年龄较大,驻地低氧、低压、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2],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和急性高原病发病率高。

表1 驻训前期消耗数量排名前10位药品

2.2.2 中期(高原驻训中间30天) 该时期方舱医院医疗保障范围较大,除自我保障、遂行部队医疗保障外,原保障范围外的周边驻训部队就诊人数也逐渐增加。该时期驻训人员基本已经适应高原缺氧环境,驻训官兵开始进行训练、演练,疾病出现多样化、复杂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药品消耗量较大,为方便就医,方舱医院设置专门高原增氧帐篷开始收治住院患者,大部分的外科手术(阑尾切除术、血栓性外痔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等)也在此时期开展,此期间静脉输液药物(生理盐水、抗感染药物等)用量急剧增大。由于高原紫外线强,以及训练强度的增大,防护措施不到位,少数官兵出现间歇性失明以及过敏性皮炎。相关专科药物用量也有所上升(复方丹参片、氯雷他定片)。中期药品消耗量前20位(表2)。

表2 驻训中期消耗数量排名前20位药品

2.2.3 后期(高原驻训后30天) 该时期保障对象为自我保障及周边驻训部队。演练结束,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生活单调,环境艰苦,人员疲劳,精神、心理压力加大,加之思乡情绪,导致驻训人员失眠、焦虑、紧张或压抑,因此地西泮、阿普唑仑等精神类药物使用量需求大。由于驻训地点海拔高,距离城市远、路况差,因此后勤采购不便,菜品单调,水果、蔬菜匮乏。加上高海拔地区,水沸点低,食物难以完全烹饪熟透,且高原缺氧易引起胃黏膜损伤、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炎、胃溃疡疾病。同时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空气湿度低,导致官兵日光性皮炎、手足皴裂、手足癣、口腔溃疡、结膜炎、便秘等发病人数增加,相应皮肤科、五官科药物用量明显上升。药品消耗前20位见表3。

表3 驻训后期消耗数量排名前20位药品

3 体 会

3.1结合保障任务制定完善的药品保障计划根据机动卫勤力量卫生物资携运行标准,作为野战医疗所,外出执行高原演训驻训任务携带药品主要参照战救药材品量表、战时常备药材品量表、夏季/高温补充模块药材品量表、急性高原病防治补充模块药材品量表,这些标准中的药材品种和数量,不能满足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中长期驻训官兵的诊疗及预防保健需要。由此次驻训期间用药品种及数量分析,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药品的高消耗量贯穿整个驻训期间,但驻训不同时期药品消耗品种存在差异,尤其是此次驻训演训保障时间比较长,驻训地海拔高,后勤供给不方便,许多在平原地区执行保障任务的非常用药品品种,如皮肤科、口腔科、五官科、循环系统,以及精神系统类药品用量急剧增加,是该部队医院此次执行高原药品保障任务的特殊之处,这就要求以后在执行此类任务时根据执行任务时间加大以上药物的携带量。同时,按照标准此次携带的生理盐水多为250 ml、500 ml的规格,但在实际药品保障中,100 ml规格的生理盐水使用量较大,中后期出现短缺,多次到友邻部队进行协调。在驻训中后期,方舱医院开展部分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血栓性外痔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等,高原高寒、患者伤口愈合较慢,相应抗菌药物、补液类,以及营养类药品比较紧张。此外,在驻训演训期间,驻训人员水源不像平原地区已经经过消毒、过滤,因此饮水消毒片等特殊防疫洗消类药品需求量也较大。这就要求不能固守标准,应根据临床需求不断调整完善携运行物资标准;根据季节、环境、保障人群、保障时间长短等制定更加合理的药品保障计划。

3.2加强对保障药品的电子化管理本次执行任务出发前将所有携带药品的品名、规格、数量、效期、存放位置等信息建立电子表格,保障期间建立药品电子账,消耗药品逐日进行登记,及时对消耗量大、库存不足的药品到友邻部队进行协调补充,由第二批赴驻训地医务人员从医院进行携带补充,短缺药品信息及时通知医师,保障药品使用的及时性、连续性。同时有利于后期进行统计分析,为高原条件下药品保障积累经验[3]。

3.3加强部队间的沟通、协调驻训中后期,方舱医院在高原全面、优质的保障功能使得方舱医院收治伤病员急剧增加,超出预期保障,部分药品及耗材无法及时补充,为保障方舱医院救治任务正常开展,通过配属部队协调,将驻训各单位携带药品、耗材品种及数量进行整理,在保证各自正常运转的同时,由方舱医院统一调配使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药品保障更加有力。

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决定药品保障任务的复杂性。高原演训驻训将越来越常态化,对于遂行医疗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分析驻训官兵用药状况,并不断总结药品保障经验,有助于不断提高部队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卫勤保障力量要创新思维,摆脱固有标准和模式的束缚,开展“高原战救药材、战常材”保障需求和配备标准分析,列入战常材、战救药材储备与携运行标准,有效解决高原部队药材保障[4]。

猜你喜欢

演训驻训卫勤
东部战区联合演练
太空演训导调控制体系研究
基于机动数据的摩托化机动演训组织效果评估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兵行『百里蚊区』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野外驻训纪实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1起部队野外驻训桶装水微生物污染事件的调查
野外驻训综合身心干预平台的构建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